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94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60篇
  35篇
综合类   377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317篇
园艺   9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玉米是鲁中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与关键。近年来,伴随农业科技进步及气候环境变化,新品种不断涌现,增加了农民选择适宜品种的难度。为筛选适合鲁中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于2022年在山东桓台对10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等进行了田间比较,筛选出登海618、登海605、鲁单2016、农大372等4个品种为优选品种,为鲁中地区玉米品种选择与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2.
人工林的虫害问题将是长期的客观存在,促进人工林生态丰度的提高与经济可行是建立有效的防治技术体系必须遵守的2个基本前提。文中提出了人工林害虫“精确防治”的概念,阐述了实施“精确防治”的林业科学基础,建立了从造林(林分改造)设计到化学农药精确闪击初步完整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3.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可用于污染源未知情况下的土壤中重金属来源解析,但对数据样本敏感,结果波动大。为探究PMF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源解析的适用性,本研究以湖南省水口山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考察成分谱元素种类和异常值剔除两个因素对PMF模型解析结果的影响。根据成分谱中有无地壳元素和是否剔除异常值,建立4种数据样本,对PMF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散点图剔除2个异常样本后未改变分类结果,仅改变各源贡献率;引入6种地壳元素后PMF模型的源轮廓(源数量和贡献元素)均发生变化。在成分谱中增加地壳元素后,源解析结果受异常值影响小,结果更稳定且容易解释。因此,应将地壳元素引入成分谱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可较好地保证源解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度。结合文献和该地区实际情况对模型结果进行解读,最终确定5个来源:Pb、Zn、Cd和Sb主要来自铅锌矿的采选及冶炼等工业活动源(26.81%),As和Hg主要来自污水灌溉和农药化肥施用等农业活动源(14.68%),Cr、Ni、Co和Mo主要来自土壤母质源(24.41%),Mn和Fe主要来自铁矿石开采和交通运输源(16.39%),Al和Ca主要来自矿石风化源(17.72%)。  相似文献   
184.
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对白肉品种,紫肉品种和黄肉品种等43份材料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肉色甘薯产量差异显著,白肉甘薯鲜薯产量(34 439.88±1702.85)kg/hm~2高于紫肉甘薯(28 123.69±1975.41)kg/hm~2和黄肉甘薯(27 204.95±1382.16)kg/hm~2,非云南品种鲜薯产量(32 064.77±2911.09)kg/hm~2高于云南品种甘薯(24 576.61±1309.00)kg/hm~2。不同类型甘薯农艺性状差异显著,白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单株结薯数、鲜薯产量、薯干重量、干率、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等高于黄肉品种和紫肉品种,黄肉品种的蔓长和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白肉品种和紫肉品种,云南品种的蔓长长于非云南品种,非云南品种地下部性状高于云南品种,云南品种甘薯薯块熟食适口评分高于非云南品种。相关性分析显示,紫肉品种的基部分枝数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3);淀粉产量与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85),与商品薯率呈显著正相关(r=0.017),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5)。黄肉品种的茎粗与基部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620),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42);薯块熟食适口评分与干率、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90,-0.724,-0.497)。【结论】不同肉色的品种甘薯农艺性状差异巨大,亲缘关系相差较远,在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可以考虑用不同肉色的品种进行杂交,有望从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5.
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物质。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通过对细胞周期、基因表达、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等的调控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茶多酚的结构特点使得其在生物体内的利用度较低,造成茶多酚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抗肿瘤机制很难在生物体内实现,以至于茶多酚抗肿瘤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肿瘤免疫学认为,肿瘤免疫逃逸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以髓系抑制性细胞为代表的负向调节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则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茶多酚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细胞来阻滞肿瘤免疫逃逸,这为茶多酚抗肿瘤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茶多酚抗肿瘤研究现状、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茶多酚对免疫逃逸作用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综述,以期为茶多酚抗肿瘤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6.
[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茎瘤芥涪杂2号种子纯度进行检测,为茎瘤芥及其他杂交种纯度鉴定提供参考,也为加快涪杂2号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方法]以茎瘤芥杂交种涪杂2号、父母本及易混杂植株为试验材料,应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改良CTAB法快速提取DNA,进行特异引物筛选及验证,对涪杂2号种子纯度进行快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田间表型鉴定.[结果]从80对SSR特异引物中筛选出6对特异性强的引物,其中引物Na14-G06能清晰地扩增出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并且双亲互补,该引物同时可将杂交种中的异源花粉植株分离出,其余5对引物可将机械混杂植株区分开;两对引物联用Na 14-G06+O11 1-H02、Na 14-G06+Na 14-G 10或Na14-G06+O112-D09能较好区分假杂株.利用所筛选引物对涪杂2号杂交种群体进行SSR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种子纯度为95.8%,与田间生物学表现性状检测结果(96.7%)基本一致.[结论]两对引物联用可用于涪杂2号杂交一代种子纯度的快速检测和准确鉴定,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茎瘤芥杂交种子纯度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7.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尤其在农业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节省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但由于农业科学研究过程复杂繁琐,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本文就计算机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和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8.
‘华苹’是以‘金冠’与‘惠’杂交育成的优良中晚熟苹果新品种。平均单果质量177 g。果实长圆形,果皮鲜红色,果面光洁,外观美丽,果肉黄白色,肉质松脆,汁液多,风味酸甜、微香,品质好。果实硬度7.1 kg · 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4%,可溶性糖9.60%,可滴定酸0.64%,维生素C 0.056 mg · g-1。在辽宁省辽西地区4月上中旬萌芽,5月上旬开花,9月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40 d左右。较抗寒和抗枝干轮纹病,适宜在‘金冠’种植区发展。  相似文献   
189.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城郊一户在某渔场内饲养近3个月龄的育成鹅,自入夏开始放牧以来,相继发现鹅群群体营养不良,运动障碍及衰弱鹅只增多,并有零星死亡发生.经笔者深入现场调查、临床诊断、病理剖俭,虫体鉴定,确认是由于矛形剑带绦虫感染所致.在采取以驱虫为主的综合措施后,控制了病情,群体状况得以好转.  相似文献   
190.
半刚性路面的非荷载型裂缝是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缺陷之一。在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加上超载车的作用,这些裂缝会进一步发展为龟裂、网裂、翻浆、沉陷等病害,加速沥青路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对出现的裂缝及时进行开槽灌缝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本文结合高等级公路路面养护的实践,较系统地阐述了裂缝处理的工艺、灌缝胶材料选择、灌缝工艺和影响因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