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研究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对北京山区连作茶菊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设常规施肥对照(CK)、生物有机肥(T1)、微生物菌剂(T2)及生物有机肥联合微生物菌剂(T3)4个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土壤肥力和茶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茶菊的存活率、株高、冠幅、分枝数等主要生长指标,茶菊产量及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在试验条件下,以生物有机肥联合微生物菌剂(T3)效果最佳,与CK相比,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显著提高20.18%、12.22%和33.17%,全氮和碱解氮平均含量提高10.06%和10.28%,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平均数量显著提高96.03%、40.56%、69.06%,茶菊盛花期存活率、产量、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显著提高41.55%、60.74%、42.59%和33.38%。总之,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可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养分有效供给,显著促进茶菊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对减轻连作障碍具有积极作用,可为北京山区茶菊连作障碍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累积特征与风险调控方法,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的设施菜田土壤磷素累积与损失方面的研究。发现中国设施菜田由于磷素的过量投入,导致表层土壤磷素过量累积,有效磷含量远远超出50-80 mg/kg的磷素损失环境拐点值。从磷素损失途径着手,讨论了源头调控(控制磷肥投入数量、改进磷肥施用方法),过程调控(优化种植制度、施用磷素螯合剂),末端控制(植物篱拦截)和经济、法规策略等方法对控制磷素损失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今后需要加强有机肥使用管理和环保重点区域磷素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3.
陈珂  王维瑞  白维生  范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65-18969,19001
基于GIS和RS技术,结合对北京市农村可再生能源管理业务的分析,通过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设计,实现对农村可再生能源业务数据按流程进行管理,并通过GIS与MIS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各项农村可再生能源业务的时空逻辑管理,以及对节能减排和各类能源工程效益的快速分析与汇总。  相似文献   
24.
探明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 density, SOCD)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增加农田土壤碳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基于2022年采样实测的0~60 cm各层SOCD数据,采用3D概念模型、Mantel test、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模型开展SOCD空间变异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SOCD的影响程度及各因素间交互后的作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SOCD在空间上呈自表层向深层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中0~15 cm土层的SOCD显著高于30~60 cm(P < 0.05),0~60 cm土层的有机碳储量约为10.80 Tg。2)土壤含水率、土壤亚类、地形部位分别对0~15、15~60、45~60 cm土层的SOCD产生了显著影响(P < 0.05);土壤亚类、土壤母质、土壤质地、地形部位与SOCD的空间关联性较强,关联程度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大。3)各重要因子交互后对研究区SOCD的解释能力呈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关系,土壤亚类与其他各因子交互后对SOCD的解释能力提升最为突出。今后研究区内开展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等相关研究时应尽可能综合考虑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其中土壤亚类(土壤类型)可作为重点指标。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农田资源空间结构,制定农田固碳增汇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为解决北京市农业局各业务系统应用、数据深化整合问题,实现统一技术架构、统一技术规范,开发一套专门用于农业GIS应用的通用开发平台。平台可以实现三方面应用:利用平台快速搭建全新农业GIS应用、将GIS应用嵌入非GIS业务系统、平台搭建的农业GIS应用整合和对接已有GIS应用,从而全面满足农业局全局GIS应用需求,实现全局GIS应用的快速定制和空间数据全面共享。  相似文献   
26.
农业土壤环境是农业生产赖以生存的前提,农业土壤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本文运用GIS的交叉定位、逻辑查询、空间分析及空间数据库匹配等技术,建立基于GIS的农业土壤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农业土壤环境监测点的管理、质量评价、预警提示以及对农业产品信息和质量的管理与评价,实现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动态监测,可以为管理者提供宏观决策支持。本文重点阐述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7.
针对重大疫病应急防控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创建了北京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平台。完成了平台的总体设计、技术体系结构、功能及数据库设计与系统研发。研制了动物疫病应急处置业务流模式及逻辑框架、疫病防控综合决策模型、动物疫病防控信息多源异构数据无缝集成等关键技术。提出了Flex控件与ArcObjects组件的无缝式捆绑技术在系统中的巧妙应用。解决了疫源分析、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路口封锁、疫情监测、无害化处理、消毒、扑杀、紧急免疫及解除封锁等一系列应急处置中的关键问题。实现了北京市重大动物疫病信息化、一体化的应急指挥。为全面判断防控形势与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为北京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提供了快速而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8.
29.
针对农业信息化传统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的系统协同性低、监管难度大、建设投入大,维护成本高等不足,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并实现了农业信息化中标准基础服务平台,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以上问题,较好地满足了新形势对农业信息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土壤消毒对北京山区茶菊连作障碍防治效果,母株栽培前设常规对照(CK)和氯化苦熏蒸土壤消毒(Pic)2个处理,比较2种处理对温室土传病害和茶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土壤消毒处理母株移栽前和采穗期疫霉菌属和线虫的抑制率均达85%以上,插穗采收量显著提高31.47%,茶菊产量、总黄酮含量和绿原酸含量分别提高20.43%、10.14%和18.02%。土壤消毒可显著降低温室土传病害发生,提高插穗采收量,促进茶菊生长,提高茶菊产量,改善茶菊品质,可为北京山区茶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