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31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43篇
  31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氯丹和灭蚁灵在污染场地中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氯丹和灭蚁灵是两种杀虫剂类POPs,在我国仍然生产和使用。在多年生产氯丹、灭蚁灵的企业厂区内及周围布设采样点,采取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分析,研究了POPs生产企业土壤中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生产厂区内污染严重,在土壤表层,靠近生产车间的土壤中氯丹的浓度高达2927.95mg·kg-1,灭蚁灵浓度高达61.90mg·kg-1,并且已经扩散到周边土壤。在土壤深层,氯丹和灭蚁灵有明显的垂直扩散,10m深处土壤均能检出两种污染物。由于灭蚁灵产量小于氯丹产量,灭蚁灵的污染不及氯丹的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利用自行设计的全流式消光烟度计及监测系统对柴油机的排烟进行动态监测的方法,并根据得到的动态烟度曲线对柴油机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3.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进行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生物量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积温与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产量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积温每增加100℃.d,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0.4,物量增加162 g/hm2,单产增加591 kg/hm2;积温每增加10%,玉米叶面积增加8%,最大生物量增加12.5%;气温升高1℃,玉米生物量增加243 g/m2,产量增加9.8%左右。反之,活动积温减少100℃.d左右,玉米单产减少8%~10%,将发生低温冷害。正常年份,当地适宜种中晚熟品种和正常偏晚播种。在水分条件比较适宜的条件下,气候变暖对提高玉米产量有利。  相似文献   
34.
通过中型杂种西瓜早佳(8424)几个改良组合的苗期抗枯萎病、炭疽病性鉴定,初步筛选出对枯萎病、炭疽病抗性较强的2号、3号二个改良组合。  相似文献   
35.
王琪 《种子科技》2019,(12):86-87
林业营造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因此,掌握林业营造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造林工作要从整地开始,以跟踪管理收尾,这样营造的树种才能长久存活。从长远看,提高森林植被可以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36.
烟草漂浮育苗营养基质配比研究结果表明,麻刚沙、蛭石、珍珠岩、牛粪、草炭土替代商品基质用于烤烟漂浮育苗,与商品基质相比,成本较低,可大幅降低育苗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小麦条锈病新抗源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的抗病性及遗传基础,对其苗期和成株期分别进行抗条锈性鉴定,并以小麦全基因组SSR标记为工具分析了新抗源与四个感病材料(Avocet S、铭贤169、790-149-34、中国春)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兴资9104、品冬34、秦农142、彬旱355对当前条锈病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或成株期抗性; 在975个SSR多态性位点共有3 390个等位性变异,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变异3.48;全基因组和A、B、D基因组范围聚类结果基本一致,8个材料可分成三类,其中品冬34遗传背景与其他材料差异较大;随机抽取部分标记进行标记数量累加聚类,标记数量愈多,聚类结果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8.
根据2016年5月葫芦岛市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现状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水域表层营养盐类的分布特征并对其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葫芦岛市近岸5月份海水水质较好,溶氧充足,CO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等营养盐含量较低,水体未呈富营养化状态,未发生赤潮。  相似文献   
39.
为明确小麦抗锈种质南农790条锈病抗性特征和抗病遗传规律,以5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3、CYR29、CYR31、CYR32和CYR33对其进行苗期抗谱鉴定,并以CYR32和CYR33混合小种对南农790、Avocet S及南农790与Avocet S正交所获得的F1代、F2代和F2∶3群体进行混合小种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及遗传分析。抗病鉴定结果显示,南农790苗期对CYR32和CYR33表现为中度感病(IT:6~7),对其余小种表现为抗病(IT≤2),成株期对混合小种表现为近免疫(IT≤2,S≤5%),表明南农790具有成株期抗条锈性;各世代抗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其成株期抗病性由一个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Nan;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以SSR分子标记对F2代分离群体进行分子作图,发现了6个与YrNan连锁的SSR标记(Xgwm11,Xbarc187,Xbarc181,Xgwm273,Xwmc419和Xwmc216),并将其定位于小麦的1BL染色体,两侧最近的标记分别为Xbarc181(1.3cM)和Xgwm273(6.3cM)。研究结果为南农790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在育种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0.
【目的】梢斑螟是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主要果梢害虫,研究了其成虫种群动态及未来种群变化趋势,为种群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梢斑螟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初,每天夜间19:00—23:00在红松林缘利用灯光诱捕梢斑螟成虫,结合幼虫鉴定种类,分析其种群动态。【结果】1)在牡丹江林口林业局的湖水、曙光和西北楞3个地点,诱捕到的种类均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D.abietella和微红梢斑螟D.rubella。2)在湖水,梢斑螟的种群数量最多,平均每天诱捕111.38头;西北楞其次,平均每天诱捕79.625头;曙光最少,平均每天诱捕69.63头。微红梢斑螟在3个地点均是优势种。3)在整个诱捕期间,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7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微红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4)3种梢斑螟都是在21:00—22:00诱捕的数量最多。5)3种梢斑螟的雌雄性比随着季节的推移波动较大,由开始的小于1,到接近于1,最终大于1,但总的性比接近1:1。【结论】梢斑螟的种群动态随时间和小生境的不同变化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中旬是其羽化高峰期,21:00—22:00是其最活跃时间。因此,对其防治应适时适地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