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6篇
农学   34篇
  6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71.
为了探究冬小麦与豌豆套作对土壤肥力和小麦生长的影响,找出2种作物合适的套作密度比例,以冬小麦(长4738)和豌豆(晋豌豆3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冬小麦和豌豆套作密度配比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含量、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抽穗期,M1D1、M1D2、M1D3、M2D1、M2D2和M2D3等6个小麦套作豌豆处理碱解氮含量分别较小麦单作处理提高20.25%、19.37%、17.96%、8.21%、12.6%、24.5%,其中,M2D3处理的最高,达到88.31 mg/kg;灌浆期—乳熟期,M1D1、M1D3、M2D2、M2D3处理碱解氮含量较小麦单作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1.34%、13.63%、14.87%、24.50%,其中,M2D3处理碱解氮含量最高,达到58.54mg/kg。分蘖期—拔节期,M1D1、M1D2、M2D1和M2D3等4个套作处理的有效磷含量比小麦单作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0.03%、23.69%、36.32%、37.83%;孕穗期—抽穗期,M1D2、M2D3处理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小麦单作处理显著提高29.36%、39.57%;灌浆期—乳熟期,M2D3处理有效磷含量较小麦单作处理显著提高34.78%。小麦花后7~14 d,M2D3处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旗叶光合速率均最高;小麦花后35 d,6个套作处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小麦单作处理,M2D3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高。M2D3处理较小麦单作处理小麦产量显著提高了126.03%。M2D3套作处理密度最为合理,培肥和增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2.
引发油菜僵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干旱或渍害引起的僵苗干旱不仅引起植株缺乏水分,而且也伴随缺素症状,如叶片发红发紫。田间调查,土壤表层发白硬化,甚至龟裂,晴天中午植株可能有萎蔫现象;也可能由于移栽田排水不良,或油菜移栽后遇持续阴雨天气引起油菜缺氧僵苗。对于干旱僵苗,是免耕移栽,可采用沟灌的方式,灌水到沟深的2/3,让水渗透浸润土壤;引发油菜僵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3.
[目的]了解小麦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自然群落结构组成以及氮肥与种植模式对AMF群落结构和功能群落的影响,对麦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设置0 kg·hm-2(N0)、90 kg·hm-2(N1)、180 kg·hm-2(N2)和270 kg·hm-2(N3)4个不同的施氮量,采用单作(SS)与间作(SI)2种种植模式。[结果]春小麦根系土壤AMF分为:3科—球囊霉科(Glomeromyceae)、原囊霉目未知科(unidentified Archaeosporales sp.)和类球囊霉科(Paraglomeraceae);5属—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未知属(undefined)、根孢囊霉属(Rhizophagus)、其他未知原囊霉目类真菌(undefined Archaeosporales)和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5种—地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球囊霉科未知种(Glomeraceae sp.)、根孢囊属未知种(...  相似文献   
174.
针对灌区用水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促使用水管理上台阶。  相似文献   
175.
栽培条件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多种小区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了栽培条件对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冬性强弱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法、氮肥运筹时间、施肥种类与配比等栽培条件,对小麦生育期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只有准确掌握不同栽培条件下的小麦生育期,并根据群体大小,麦苗长势、长相和发展趋势,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不同生育期的群体指标合理,才能协调好穗、粒、重三者之间的关系,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6.
为探究乳化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调控载药微囊释放性能的机制,评价载药微囊对非靶标生物的急性毒性,采用界面聚合法,通过调节乳化剂EL-40用量(0.5%、1.0%和2.0%)制备释放性能不同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分别于棉蚜Aphis gossypii发生初期与盛期进行施药,监测药剂处理后棉蚜与瓢虫的种群动态,明确其对棉田棉蚜的控制效果,并确定最佳施药时期。结果表明,微囊制备过程中,提高EL-40用量可降低囊壳致密度,进而加快载药微囊活性成分释放,当EL-40用量为0.5%、1.0%和2.0%时,添加润湿剂OP-10后载药微囊在叶面上的24 h释放百分比分别为18.02%、41.58%和63.84%。相对于乳油剂型,微囊化显著提高了2.5%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斑马鱼Danio rerio与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的安全性,且安全水平与微囊释放速率呈负相关,其中,含0.5% EL-40载药微囊的缓释性能最佳,对两者的急性毒性分别为270.55 μg/L(LC50)与0.73 mg/L(LR50)。相较于发生盛期施药,在发生初期施药对棉蚜种群的控制效果更好,且可避免对瓢虫种群造成伤害,其中2.0% EL-40载药微囊对棉蚜的控制效果最佳,施药后14 d棉蚜的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2.90%。表明在棉花苗期棉蚜发生初期使用含2.0% EL-40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的控制效果更好,控制期更长。  相似文献   
177.
以5个小麦品种(ND11、ND12、ND13、ND14和ND15)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运用DPS软件对其8种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Tukey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中株高、叶脉密度、倒二叶上表皮气孔密度和千粒重4项指标经方差分析其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有效分蘖数、主穗粒数、倒二叶下表皮气孔密度、有效小穗数4项指标其品种间差异不显著;ND11叶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农艺性状最好;5个小麦品种的上表皮气孔密度均多于下表皮,上表皮气孔密度为67.17~79.07个·mm-2,下表皮气孔密度为48.33~55.42个·mm-2;叶脉条数为48.43~64.46条;叶脉密度为32.65~42.16条·cm-1.本研究可为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8.
张秀娟  王爱萍  刘云 《种子科技》2004,22(3):163-164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目前快速、准确测定玉米品种真实性和种子纯度的一种新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玉米品种籽粒所含同工酶或蛋白质大小不同,经提取在一定的pH条件下所带电荷的多少不同,形态不同,在电场作用下移动速率快慢不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电泳,使性质相同的蛋白质移动到一起,性质不同的蛋白质得以分离,经染色形成不同的品种谱带.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检验结果常出现误差.现就电泳检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9.
茄子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iiae)是影响茄子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据调查,太原市田间发病率一般为18.5%~42.4%,严重地块高达82.8%。笔者从1996年开始,在探讨茄子黄萎病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的同时,进行了嫁接防病技术的研究,经多种嫁接砧木比较,以托鲁巴姆嫁接茄子防治茄子黄萎病效果最好,但托鲁巴姆种子较贵,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期长,幼苗生长期需较高温度,苗期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且由于其植株全身是刺,嫁接时难操作。为此,山西省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筛选并成功利用番茄作为砧木嫁接茄子防治茄子黄萎病。  相似文献   
180.
黄淮海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瓜菜等作物。但该地区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缺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争地矛盾越来越突出。而麦套春棉能充分利用光、热和土地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缓解作物间争地矛盾。只要栽培技术配套,肥水运筹合理,田间管理及时,就能取得麦、棉双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