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6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42篇 | |
综合类 | 54篇 |
农作物 | 1篇 |
畜牧兽医 | 130篇 |
园艺 | 5篇 |
植物保护 | 5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为探讨关键生育期水分胁迫对春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产量的影响,在典型干旱区武威开展了关键生育期水分胁迫模拟试验,试验设置了CK(整个生育期供水充足的对照处理)、T1(拔节期持续干旱直至生育期结束)、T2(抽雄期持续干旱直至生育期结束)3种处理。结果表明,受水分胁迫影响,T1和T2干旱处理0—20cm和0—40cm土壤温度均高于CK处理,并且T2处理土壤温度高于T1处理;七叶期后,干旱处理剖面土壤含水量各层变化较大,至乳熟期,T1和T2处理土壤贮水量较CK分别减少了72%和57%;关键生育期的水分胁迫主要通过影响春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来影响最终的产量,T1和T2干旱处理产量分别减少了66.4%和54.2%,产量水平WUE分别减少了23.4%和13.1%。研究结果可为春玉米关键生育期干旱发生进行定量评估提供依据,为生态系统响应阈值的确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2.
23.
本试验设置了三种水分处理,包括CK(整个生育期供水充足)、T1(从拔节期开始控水,持续不灌水直至生育期结束)、T2(从抽雄期开始控水,持续不灌水直至生育期结束),讨论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对拔节期水分胁迫T1处理比较敏感,T2处理下的影响不是很显著;水分胁迫作用下营养器官积累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下降,特别是叶片和茎秆积累的产物下降明显,叶鞘的干物质积累量仅对T1处理比较敏感;水分胁迫对玉米的穗部性状影响较大,最终导致T1、T2处理较CK处理减产62.8%和37.8%;水分胁迫作用下,对产量影响大小的因子排序为穗粒数>穗长>百粒重>干物质转运率>穗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 相似文献
24.
试验研究表明河西走廊由于生态气候的不一致性,苹果梨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和时间特征,并表现出不同生长习性和品质属性,因气象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苹果梨生长发育年际间亦存在一定差异。甘肃省民乐县园艺场苹果梨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S”型曲线增长,据此计算出7月上旬至8月中旬果实生长率(CGR)最大,是果实膨大关键期,果实膨大适宜温度为15~21℃,全生育期需稳定通过≥7℃年积温2300~2800℃,品质形成期(9月上旬~10月上旬)要求凉爽的气候,在适温范围内日较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积累和着色,品质好。并依据影响苹果梨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气象制约因子将河西走廊划分为5个气候适生区。 相似文献
25.
26.
石羊河流域出山口河流流量的变化趋势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关水文气象台站的降水、蒸发、气温和流量观测资料,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年平均流量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研究表明:45a来,石羊河流域年平均流量总体呈略减少趋势,流域东、中部年平均流量呈减少趋势,流域东部减少幅度最大,流域西部年平均流量呈略增加趋势。石羊河流域年平均流量的年内分配因受补给条件的影响四季分明,四季流量大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流域四季年平均流量都呈减少趋势,变幅最大的是夏季,冬季最小。石羊河流域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年平均流量都存在6~7a和9~10a的长周期和2~3a的短周期。石羊河流域年平均流量各年代平水出现的几率最大。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石羊河流域流量与区域气候变化存在很好的相关,流量变化与区域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蒸发量之间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区域降水量和蒸发量对径流变化起主控作用。最高气温也是流量变化的主要因子,区域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对径流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区域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是石羊河流域流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7.
甘南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促进高光谱分辨率遥感技术在草地畜牧业动态监测和遥感估产中的应用,选择甘南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观测,测量了天然牧草的冠层高光谱和地上生物量数据,分析了4种主要草地类型的冠层光谱曲线特征,并分析了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反射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光谱特征参数作为变量,建立了甘南草原牧草地上鲜生物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特征参数D723的对数回归模型,不仅相关系数较高,而且均方根和相对误差都较小,因此,估算精度较高,可作为甘南草地地上鲜生物量的最佳高光谱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28.
29.
以河西走廊东部1998—2007年麦红吸浆虫和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关键期、动态和气象成因,运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气象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影响河西走廊东部麦红吸浆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特别是后冬(2月)温度越低麦红吸浆虫破茧、化蛹、成虫始见越迟;2—5月水分因子促进麦红吸浆虫的发生发展;10cm地温与麦红吸浆虫的活动相关性显著,10cm地温指标高于平原地区渡河两岸6~8℃。(2)麦红吸浆虫越冬基数受9月平均最低温度制约显著。(3)1月极端最低地温和6月中旬-7月上句平均气温是影响当年麦红吸浆虫发生面积的前期和后期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0.
模拟增温对半干旱雨养区春小麦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未来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增温条件下春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物质生产的响应特点以及光合产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特征,利用开放式红外增温系统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即不增温(对照)、增温1和2℃,模拟田间增温对春小麦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增加,春小麦发育加快,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增温1和2℃,比对照分别缩短7和11 d;从各器官干物质生产来看,相对于对照,在增温1、2℃处理下,叶干物质质量在三叶期分别增加了11.23%和27.49%,在拔节期及其以后分别平均降低了20.12%和30.83%。茎干物质质量在拔节期及其以前分别平均增加了17.30%和30.30%,拔节期以后分别平均降低了13.19%和22.09%。根干物质质量在孕穗期及其以前分别平均增加了10.26%和23.30%,孕穗期以后分别平均降低了15.79%和26.05%。穗干物质质量分别平均降低16.43%和29.00%;增温处理下春小麦物质生产随时间的响应规律主要是由净同化率的变化所致;从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来看,与对照相比,增温1、2℃处理下,春小麦叶和穗干物质质量占全株干物质质量的比例在整个生育期分别平均下降了8.32%、12.01%和0.56%、3.40%,且增温幅度越大,下降的越多。增温1、2℃处理下,茎和根干物质质量占全株干物质质量的比例在整个生育期分别平均增加了3.92%、6.25%和3.86%、8.71%,且增温幅度越大,增加的越多。结果为中国半干旱区春小麦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性及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