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7篇
  88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黄土高原旱地土壤微量元素硒锌钼潜在缺乏,不仅影响农作物产量,还降低农产品的矿物营养品质,研究施用硒锌钼肥料对该地区作物生长及可食部分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硒锌钼肥单独土施、硒锌肥配施、硒锌钼肥配施对马铃薯和小白菜产量及营养元素和硒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硒肥提高了马铃薯块茎和小白菜叶片硒含量,分别由对照的0.02 mg· kg-1和0.09 mg· kg-1提高到1.51~2.15 mg·kg-1和13.03~19.44 mg·kg-1,钼肥提高了马铃薯块茎和小白菜叶片钼含量,分别由对照的0.43 mg· kg-1和2.3 mg· kg-1提高到1.03~1.16 mg·kg-1和17.7~19.9 mg·kg-1,单施与配施处理间无显著差异.锌肥土施或锌与硒、钼肥配合土施不但使小白菜叶片中的锌含量由对照的21.0 mg·kg-1显著提高到48.1~68.4 mg· kg-1,还使镉含量显著降低50%以上;施锌对马铃薯块茎的锌含量无显著影响.硒锌钼肥单施或配施均对马铃薯和小白菜产量及氮、磷、钾、硫、钙、镁、铁、锰、铜、硼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在黄土高原旱地,硒钼配合土施可同时提高马铃薯块茎的硒钼含量,硒锌钼配合土施可同时提高小白菜叶片的硒锌钼含量.  相似文献   
212.
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分层采集冬小麦-休闲种植体系0—40 cm土层的土样,研究了常规、地表覆膜和覆草栽培对土壤有机碳、无机碳和轻质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或覆草可以显著增加地上部小麦生物量和子粒产量。不同地表覆盖对0—40 cm土层的无机碳含量和分布无显著影响,但与常规栽培相比,地表覆膜使0—5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0—40 cm各土层轻质有机碳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平均降低 C 6.1~74.5 mg/kg;地表覆草却表现出明显增加土壤轻质有机碳的趋势,0—5,5—10,10—20 cm土层的轻质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C 235.2、190.0和144.9 mg/kg,相当于常规的38.7%,32.9%和34.5%。同时,覆草栽培还表现出降低0—10 cm土层轻质有机质含碳量的趋势,并使0—20 cm土层轻质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和地表覆膜处理。可见,地表长期覆膜不利于旱地土壤有机碳累积,覆草不仅可以增加表层土壤的轻质有机碳累积,还可改善土壤碳氮组成。  相似文献   
213.
以吉林省辉南县148个具有代表性的大米为样品,利用波数为12 000~4 000 cm~(-1)的傅里叶近红外光谱仪,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独立分量分析(ICA)进行原产地保护(PDO)大米产地鉴别。PCA把68个PDO大米成功从148个大米样品中分出,PDO大米有单独的主簇;HCA在PCA基础上对样品聚类,PDO大米和非PDO大米的波段聚类效果正确率达100%。ICA结合近红外光谱,以大米直链淀粉含量值作为产地鉴别的代表值对水稻的内部品质进行定量建模,对5种不同处理光谱模型进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光谱和交叉验证显著提高校准模型的准确性;一阶导数+SG11点平滑预处理模型为最佳模型;PDO大米通过校准模型进行产地鉴别效果达到100%。这说明独立分量分析方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可对辉南县PDO大米产地进行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商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4.
黄土高原不同地点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同一区域不同地点小麦籽粒养分含量差异与土壤养分供应和作物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和培肥土壤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分别在陕西永寿和杨凌布置田间试验,在施N 180 kg·hm-2、P2O5 100 kg·hm-2、K2O 75 kg·hm-2的条件下种植来自我国不同麦区的20个小麦品种,收获期取样测定籽粒产量、各器官养分及土壤养分含量,分析两地间土壤养分供应与籽粒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的关系。【结果】永寿小麦籽粒氮和钾含量比杨凌低10.6%和6.7%,两地小麦磷含量无显著差异。永寿土壤氮磷供应能力、小麦氮磷钾吸收和向籽粒的转移均高于杨凌;但试验年份永寿的降水总量及其分布均比杨凌的更有利于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由此引起的产量增幅高于籽粒氮钾吸收量增幅、与磷吸收量增幅接近,产量稀释效应是导致两地间氮磷钾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永寿小麦籽粒钙和镁含量比杨凌高19.0%和10.3%,两地硫含量无显著差异。永寿土壤交换性镁供应能力低于杨凌,交换性钙与杨凌无差异,但永寿土壤较低的pH、速效钾和较高的有效硫更有利于小麦钙镁硫的吸收和向籽粒的转移;与杨凌相比,永寿小麦籽粒钙镁吸收量增幅大于产量增幅、硫吸收量增幅与产量接近,这是两地籽粒钙镁硫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永寿小麦籽粒铁、锰和铜含量比杨凌高9.3%、22.2%和12.7%,锌含量比杨凌低63.1%。永寿 0—20 cm土层有效铁锰含量与杨凌无差异,铜锌含量低于杨凌;但永寿小麦灌浆期比杨凌长,有利于小麦从土壤中吸收微量元素,而锌吸收被较高的有效磷抑制,导致永寿小麦铁锰铜吸收和向籽粒的转移高于杨凌而锌吸收和转移低于杨凌,这是两地籽粒铁锰铜含量变化的原因。【结论】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地点,土壤养分供应和降水差异引起的产量与养分吸收增减幅度不同是籽粒养分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与杨凌相比,永寿小麦籽粒氮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产量稀释效应;小麦磷和硫含量不降低的原因是土壤较高的有效磷和有效硫供应使得小麦磷、硫吸收量与产量以相近幅度增加;小麦籽粒钾、锌含量低的原因分别是土壤钾锌供应不足和磷锌拮抗;小麦钙镁含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较低的土壤pH和速效钾促进了钙镁吸收和转移;小麦籽粒铁锰铜含量的增加主要归因于较长的灌浆期增加了这些元素的吸收和向籽粒的转移。农业生产中应根据当地土壤养分供应和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控施肥,使小麦养分吸收与产量变化相协调,在实现增产的同时提高籽粒矿质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15.
不同生育期缺水和补充灌水对冬小麦氮磷钾吸收及分配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缺水和补充灌水对冬小麦N、P、K吸收及在体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分缺乏不仅抑制作物生长 ,还降低养分吸收。分蘖、拔节和灌浆期是作物需水关键期 ,这些时期缺水 ,生长量降低36.1%~72.3% ;N吸收降低 40.6%~72.0% ,P降低 40.5%~72.4% ,K降低 25.9%~69.5% ;而越冬期缺水 ,生长和养分吸收降低较少。不同生育期补充灌水也不一定能使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增加。拔节期补水生长量增加幅度最高 ,达 18.2% ;N、P、K吸收量增幅也最大 ,分别为 14.5% ,15.6%和 38.2%。其次是越冬和灌浆期补水。分蘖期补水 ,生长量和养分吸收量却显著降低。越冬、拔节、灌浆期补充灌水 ,虽能促进小麦整株生长 ,增强养分吸收 ,但养分向子粒的转移和分配并不相应增强。越冬和灌浆期补水 ,子粒吸N量分别提高 5.5%和 20.9% ,吸P量提高 9.1%和 6.2% ;拔节期补水 ,N、P吸收量反而分别降低 19.6%和 13.5%。 3个时期补水 ,子粒吸K量均降低3.0%~26.7%。  相似文献   
216.
蔬菜不同器官的硝态氮与水分、全氮、全磷的关系   总被引:80,自引:7,他引:80  
在亩施12kg氮素的肥沃菜园红油土上分别种植菠菜、小白菜和莴笋等3种蔬菜,并于翌年3月施肥10天后分3次采样测定不同器官的硝态氮和水分、全氮、全磷含量,研究硝态氮分布与后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蔬菜的硝态氮含量因器官而异,根、茎和叶柄的的含量最高(557.8~1196.7g/g,鲜重),外围叶片次之(213.5~551.8g/g,鲜重),心叶叶片最低(120.6~198.3g/g,鲜重)。蔬菜各器官的水分、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茎、叶柄、外围和心叶叶片的硝态氮含量与其中的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10~0.956),与其中的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33~-0.951)。根系与这一趋势不符。  相似文献   
217.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通气法   总被引:80,自引:11,他引:80  
本研究设计了原位测定田间土壤氨挥发的一种通气法 ,并通过回收率试验和田间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和传统的密闭法相比 ,通气法不仅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而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高 ,回收率为 99.51% ,变异系数仅为 0.77% ;由通气法测定的田间不同施肥小区氨挥发的平均速率和总量分别介于N 0.07~0.87kghm-2d-1和N 2.93~35.69kghm-2,明显高于密闭法。可见 ,通气法更适于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  相似文献   
218.
在采自陕西长武地区高、中、低三种肥力土壤上进行种植冬小麦盆栽试验,研究氮磷钾缺乏对小麦生物量、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及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条件下,小麦穗数、穗粒数大幅度减少,从而使小麦生物量和产量显著下降,缺氮还降低了小麦籽粒中硫、钙以及铁、锰、铜、锌的含量;缺磷条件下,小麦生物量下降、分集数降低,籽粒千粒...  相似文献   
219.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施肥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养分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2012年,采用农户抽样调查方法,分析评价了3个县区100户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的施肥现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当季纯N,P2O5,K2O平均总用量分别为249,95,60 kg/hm2,其中,N、P2O5养分输入以化肥为主(分别占57%和69%),而K2O输入以有机肥为主(占98%以上)。氮肥基施和追施平均用量分别为196和53 kg/hm2,基追比约为8︰2。施氮量与产量分布不同步,施氮200300 kg/hm2的农户数最多(占36%),但其平均产量仅12.7 t/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马铃薯平均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K2O 100300 kg/hm2的农户数最多(占36%),但其平均产量仅12.7 t/hm2。随着施磷量的增加,马铃薯平均产量提高。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K2O 10015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16.6 t/hm2)。58%的旱地马铃薯种植户氮肥总投入过量,50%以上的磷肥和钾肥用量不足。因此,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要遵循有机无机配施,控氮、增磷、补钾的原则,有机肥用量为22.515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16.6 t/hm2)。58%的旱地马铃薯种植户氮肥总投入过量,50%以上的磷肥和钾肥用量不足。因此,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要遵循有机无机配施,控氮、增磷、补钾的原则,有机肥用量为22.530.0 t/hm2,化肥N、P2O5、K2O用量分别不超过150,90,4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20.
1概述 利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降低粮温是目前低温储粮保鲜的重要手段。但在粮堆中长期多次地进行低温干燥空气交换,在降温的同时,必然会使储粮的水分大量丧失。特别是盛产早中稻的南方地区,原本人库的粮仓就很干燥,经过通风后,其水分降得更低。这就会给储粮造成严重损失,使其工艺品质降低,食用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