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3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枣树高接换头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原来的树体根系大、吸收养分多、生长旺盛的优势,使新嫁接的优良品种加速生长,以达到早产、丰产的目的。嫁接后的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2.
泰山山前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黏土矿物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泰山山前平原潮棕壤区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杨树林地和荒草地三种土地利用方式黏土矿物组成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黏土矿物组成的变异规律与影响因素。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室内土壤黏粒提取及其黏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等方法分析黏土矿物组成及相关土壤指标。结果表明:三种利用方式土壤以伊利石(包括结晶好伊利石和结晶差伊利石)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为蛭石和高岭石,混层矿物为少量矿物组成。荒草地表层土壤伊利石含量最高(75.8%),分别较农田和林地土壤提高26.4%、23.6%。下层土壤伊利石含量较表层土壤有显著降低,荒草地土壤的降低幅度较大。结晶好伊利石含量表征土壤的风化程度,荒草地、林地、农田土壤矿物的风化作用依次增强。蛭石含量在下层土壤的差异显著且较表层土壤含量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荒草地、农田、林地。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钠质分散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较林地和农田土壤有显著降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黏粒中伊利石含量与蛭石含量之间相互转化,受土壤速效钾含量的调控。荒地建议开垦为林地或草地,促进土壤有机碳保持和有机无机复合体形成,抑制黏土矿物在土壤剖面的迁移。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不同根库容量泡桐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优质泡桐无性系M(9501)为材料,设置了对照、移栽和截干3个处理组,并对不同根库容量泡桐在不同生长期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截干处理的泡桐根库容量明显增加,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速度较移栽和留干处理组有明显增加,叶面积显著增大,地下部、地上部生物量和相对根冠比也明显增加;(2)不同根库容量泡桐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都呈单峰型曲线,生长季中期呈双峰型曲线,具有典型的"午休"现象。截干处理的泡桐在整个生长季中光合作用特征参数均大于其他2组,在生长季末期仍能制造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讨食性与鱼类消化酶分泌及肠道组织形态学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鳜(Siniperca chuatsi)和昆明裂腹鱼(Shizothorax grahami)4种不同食性鱼类鱼体近似成分、血液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鳜的全鱼水分显著低于其他鱼类,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鱼类;谷草转氨酶GOT、白蛋白AI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等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受食性影响显著;鳜肠道蛋白酶显著高于草鱼,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草鱼;鱼类肠道形态(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与食性相关,如鳜肠道微绒毛分支较多,结构复杂。肠道结构的复杂性加大了食糜在肠道中的保留时间,促进了鱼类对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综上所述,食性与鱼类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形态相适应,通过分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形态,有助于界定鱼类食性,改进饲料配方和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45.
现阶段的乡村振兴在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城乡差距大、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困境,提出整合城乡各类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建议,以助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6.
47.
为了研究饲料中添加脯氨酸对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450尾浅色黄姑鱼,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0、5、10、15、20和25 g/kg 脯氨酸的试验饲粮,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实验。结束后进行生物学指标测定,测定各实验组中浅色黄姑鱼的生长、体常规成分及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脯氨酸对浅色黄姑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显著影响机体的蛋白质沉积。通过全鱼粗蛋白估算出的最佳饲料脯氨酸添加量为14.73 g/kg 。另外,饲料中添加脯氨酸显著提高了肝脏和血清中的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及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却显著降低了浅色黄姑鱼肝脏和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综上,饲料中添加脯氨酸对浅色黄姑鱼生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可以促进蛋白沉积和增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