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6篇
  8篇
综合类   158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记述了天津大银鱼受精卵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了大银鱼受精卵的胚孔、卵膜丝、卵膜表面的形态特征,讨论了这些形态特征在大银鱼受精过程中的功能及胚胎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甘薯的实用价值及在我国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甘薯是主要粮食作物,在中国每年种植面积600万hm2左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仅次水稻、玉米居第3位。但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甘薯种植面积也将随之改变。今后既要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又要确保甘薯生产的稳定增长,力争达到甘薯种植减面积而不减产量的总体要求,我们应加大甘薯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的研究,发挥甘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和田间观察试验,对玉米小班病的重要流行环节——病斑产孢、孢子飞散、杀菌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饱和湿度下病斑上孢子梗产生较快;保湿10 h病斑很少产孢,25 h后大量产孢,到35 h后产孢基本不再增加;在直射光下病斑不产孢,在散射光下产孢量大于在黑暗条件下产孢量;病斑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6℃,5℃以下、35℃以上不能产孢。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单株病斑产孢量有所减少。孢子飞散白天多于夜间。阿米西达、代森锰锌(新万生、大生)、炭疽福美、福美双、百菌清等杀菌剂对玉米小斑病菌毒力较强,而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三唑醇、甲霜灵等药剂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4.
徐敏  王晓梅  季延滨  王存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72-12274
[目的]研究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以体重(30.71±0.89)g革胡子鲶为试验对象,测定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养殖60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革胡子鲶终末重、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5 kg/m3与65 kg/m3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密度处理组间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处理组(35 kg/m3与65 kg/m3)与高密度处理组(95 kg/m3与125 kg/m3)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补体C3、C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65 kg/m3可推荐为革胡子鲶的最佳养殖生产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DGGE技术对中华绒螯蟹和合浦绒螯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的可能性。[方法]对中华绒螯蟹5个群体和合浦绒螯蟹1个群体共180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所有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共有2种迁移速率,合浦绒螯蟹所有个体的PCR产物的迁移速率相同,且中华绒螯蟹江都群体46.7%、仪征群体23.3%以及温州群体20.0%的个体与合浦绒螯蟹的迁移速率一致;而以上3个中华绒螯蟹群体的其他个体以及南京、盘锦群体所有个体的PCR产物在DGGE电泳时的迁移速率均相同,均快于合浦绒螯蟹,表明在中华绒螯蟹中混杂有合浦绒螯蟹的遗传标记类型。[结论]DGGE方法可用于绒螯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DNA在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tDNA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越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本文概述了mtDNA的基本特征、遗传特点和用于系统分类的优点,并对mtDNA在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部分研究成果做了概括。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对斜带髭鲷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对斜带髭鲷消化系统6个部位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胃、幽门垂、前肠、中肠、后肠、肝胰脏内,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45、40、35~40、40、40、40 ℃;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30、30、30、40、30 ℃;脂肪酶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40、35~40、40、40、25 ℃。在最适反应温度下,斜带髭鲷不同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顺序为蛋白酶的活力是胃>肝胰脏>后肠>前肠>中肠>幽门垂;淀粉酶的活力是前肠>中肠>后肠>幽门垂>肝胰脏>胃;脂肪酶的活力是后肠>中肠>前肠>幽门垂>肝胰脏>胃。[结论]在设定的反应温度范围内,斜带髭鲷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存在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特产研究》(原名《特产科学实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特产学会联合主办的国家级农牧特产业学术期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1962年创刊。适合各级从事特产科技工作的院校师生、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专业户参阅。  相似文献   
19.
趾(指)屈腱短缩俗称“滚蹄”,是马属动物一种常见的疾病,使役较重的马匹更易发生,常常使家畜的劳动能力大为降低或根本失去使役价值。尤其在北方冬季冰滑的道路上患畜运步更为艰难。矫正蹄铁(俗称挂掌)也往往阻止不住滚蹄日渐发展的趋势。在治疗上几无有效的内服药,趾(指)屈腱截断术不仅手术较为烦复,而且创口较大,常会损伤指侧动脉等周围血管,不易获得满意效果。我们按中兽医针割法治疗“滚蹄”11例,除一例因治疗后护理失宜造成屈腱断裂外,其余10例全部治愈,并在15~20天投入使役,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放牧家畜采食量是计算草地载畜量和制订家畜营养标准及补饲量的重要依据,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测定反刍动物放牧采食量的方法很多,但是对其精确测定却一直是个难题.目前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物候期奶牛放牧采食量的测定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