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1篇
  13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王昱  秦序 《中国畜牧兽医》2016,43(9):2388-2394
本研究为探讨橄榄苦苷联合依达拉奉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机制,将50只健康小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橄榄苦苷组、依达拉奉组、橄榄苦苷+依达拉奉组。利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造模后药物处理21 d,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用比色法检测脑组织ATP酶、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脑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TNF-α、IL-1β、MDA的含量及MPO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IL-10、ATP酶、SOD、CAT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大脑皮层BDNF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橄榄苦苷或依达拉奉治疗后,脑组织TNF-α、IL-1β、MDA的含量及MPO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IL-10、ATP酶、SOD、CAT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大脑皮层BDNF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橄榄苦苷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恢复更加显著。综上所述,橄榄苦苷和依达拉奉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自由基损伤和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有关,橄榄苦苷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五种甘肃道地中药对衰老模型小鼠皮肤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5种甘肃道地中药抗皮肤衰老作用的差异.【方法】用D-半乳糖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用纹党、红芪、当归、大黄和半夏的水煎液干预后,试剂盒法检测皮肤成纤维细胞脂褐素(lipofuscin,LF)、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ELISA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LF、MDA、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细胞凋亡及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Ⅰ型胶原蛋白和HYP含量、细胞增殖能力及SOD、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LF、MDA、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细胞凋亡及Bax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Ⅰ型胶原蛋白和HYP含量、细胞增殖能力及SOD、GSH-Px活性均呈增高趋势,其中纹党组和红芪组上述指标改变更为明显.【结论】纹党、红芪、当归、大黄和半夏的水煎液可通过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抑制皮肤细胞凋亡发挥抗皮肤衰老的作用,纹党和红芪对皮肤的调节作用优于当归、大黄和半夏.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效应面法与酶法联用工艺提取黄果槲寄生果实中的活性物质多糖.【方法】采用效应面法和酶法联用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含量为评价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添加量和pH对提取黄果槲寄生果实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提取最佳优化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添加量0.06g和pH值4.80,提取3次.【结论】获得了黄果槲寄生果实多糖提取的最佳优化工艺参数,该条件下黄果槲寄生果实多糖提取预测值为10.01%,验证值为9.85%,该工艺条件易于控制、工艺简单、成本低,黄果槲寄生果实酶解后多糖的含量最高为9.85%.  相似文献   
64.
喷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全生育期喷灌7次、5次和3次处理,研究不同喷灌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叶面积、光合势、光合强度、子粒增长量及产量的影响,提出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玉米适宜的喷灌指标、喷灌时期及次数,确定了保证玉米高产稳产的喷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空肠弯曲杆菌检测的基因芯片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检测芯片的效果。[方法]以5种目标菌保守基因片段为模板设计引物,用待检样品增菌后提取的DNA模板进行2个独立的多重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固定有5种目标致病菌特异性探针的基因芯片进行杂交,用芯片扫描仪对芯片杂交结果进行扫描并判定结果。[结果]使用基因芯片检测5种细菌的检测下限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7×105cell/ml;大肠杆菌O157:H7 5.0×105cell/ml;沙门氏菌4.4×105cell/ml;单增李斯特氏菌2.4×105cell/ml;空肠弯曲杆菌6.2×106cell/ml。[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芯片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是一种能应用于实际的快速高通量检测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嫩江干流与支流水质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嫩江水质状况及水期变化规律,指出嫩江干流的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干流及各支流水质以有机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67.
本试验以大蒜气生鳞茎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的GA3浸泡气生鳞茎12 h,然后置入4℃培养箱中处理7 d、14 d、21 d、28 d、35 d,分别测定其萌发率及丙二醛、可溶性糖等含量.结果表明,在处理第28 d,GA3为200 mg/L时,大蒜气生鳞茎...  相似文献   
68.
王昱  周凌志  李乃文  郭涛 《绿色科技》2023,(20):242-246
为实现对含双局部减薄缺陷弯管爆破压力的精确预测,以415组不同尺寸轴向双局部减薄缺陷和环向双局部减薄缺陷20钢弯管爆破压力的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建立了含双局部减薄缺陷20钢弯管爆破压力预测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方法对SVM模型参数进行优选,确定了最优的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最后通过与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了SVM模型用于两局部减薄缺陷任意方位分布时弯管爆破压力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SVM模型用于双局部减薄缺陷弯管的爆破压力预测时,其预测相对误差在-4.9%~3.7%;SVM模型具有预测精度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实使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9.
【目的】为深入研究叶用莴苣抽薹的激素协同调控关系和内在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延迟抽薹调控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对叶用莴苣易抽薹品种GB-30、中间型品种GB-26与耐抽薹品种GB-25喷施外源生长素(IAA),通过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以及茉莉酸甲酯(MeJA)含量。【结果】低浓度的IAA处理后3个不同品种的GA3含量增加,较高浓度的IAA处理之后,前9 d的GA3的含量都会显著降低,随后回升。低浓度的外源IAA会促进内源IAA的增加,高浓度处理之后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会使内源IAA的含量提前达到峰值。喷施较高浓度的IAA能够使GB-25和GB-30的ABA含量提前达到最大值。在处理前期,MeJA均有一个累积的过程,第9天时达到最大,3个品种的处理组在第9天时MeJA的积累量都比对照要高,其中易抽薹品种的差距是最明显的。【结论】叶用莴苣在抽薹前需要较低量的GA3、IAA和较高量的ABA、MeJA。外施IAA能够提高内源GA3  相似文献   
70.
通过研究橄榄油加工废弃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橄榄油废弃物利用以及农田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将橄榄油加工废弃液(10%~60%)用0.10% Na2CO3碱化处理,考察其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30%碱化废弃液能显著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随废弃液浓度升高,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受阻,幼苗整齐度降低,叶片O2 -·产生速率先升高后降低,H2O2、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