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单胺类药物左旋多巴胺和5-羟色胺一方面可能促进海湾扇贝幼虫纤毛活动从而促进幼虫摄食,另一方面引起纤毛运动强度的改变,又影响幼虫的能量消耗,因此对扇贝幼虫的生长可能存在着双重影响。以海湾扇贝幼虫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左旋多巴胺和5-羟色胺及5-羟色胺的两种拮抗剂曲唑酮和赛庚啶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0.1ng/L左旋多巴胺和1.0ng/L 5-羟色胺对海湾扇贝幼体的生长率促进作用最强,而5-羟色胺的促生长作用可被曲唑酮和赛庚啶抑制,说明5-羟色胺可能是通过5-HT1或5-HT2型受体起作用的。在海湾扇贝的育苗实践中可以选择使用低质量浓度的5-羟色胺以促进幼虫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海湾扇贝自交与杂交子代的生长 比较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摘 要:以海湾扇贝US和ME为亲本,建立了海湾扇贝自交UU、MM和杂交UM 3个试验组合,在养殖112、164天时测定生长参数并分析各养殖时期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各养殖时期,杂交子代的壳高、壳厚以及体重均表现出生长优势(P<0.05),因此认为通过不同地理群体US和ME杂交方式来改善海湾扇贝性状是可行的;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自交群体,体长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于杂交群体来说,壳高(112天)以及壳厚(164天)对体重的决定作用较大,因此对于该杂交群体的选育,应按照各性状对体重的具体决定系数选择各时期的优势性状,以使子代的杂种优势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与响应曲面分析法研究温度(16~28℃)和盐度(22~34)两个因素对扇贝“渤海红”稚贝存活和生长的互作效应。试验结果显示,温度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和盐度的二次效应对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盐度的一次效应、温度和盐度的互作效应对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对稚贝的壳长增长率与体质量增长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存活率、稚贝的壳长增长率与体质量增长率的回归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6、0.9969、0.9966,校正系数分别为0.9391、0.9938、0.9932,预测系数分别为0.7622、0.9726、0.9662。3个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度,可用于预测扇贝“渤海红”稚贝的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经过软件优化,得到温度和盐度的共同影响下存活率、壳长增长率和体质量增长率的最优结果:温度22.65℃、盐度28.51时,存活率为95.33%,壳长增长率197.50μm/d,体质量增长率21.58 mg/d,其可靠性为0.975。 相似文献
14.
利用DD RT-PCR技术筛选出牡蛎中受雌激素调节的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得到5条有注释的基因。采用RACE的方法获得了P450基因1400bp的cDNA序列,其中包含一个975bp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比对表明,该基因属于CYP4V2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获得的P450序列与袖扣海兔螺的CYP4V1和CYP4V2并到一起,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的P450基因具有共同起源,但与脊椎动物的P450基因起源不同。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雌、雄长牡蛎在雌激素刺激后不同时间段P450的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7β-雌二醇刺激后,雌性牡蛎处理组性腺组织P450表现出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在性腺被刺激后5d和10d时,P450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而雌激素对雄性牡蛎性腺组织P450的表达无显著影响。雌激素可能通过对P450的表达正反馈调控影响雌性牡蛎的性腺发育。 相似文献
15.
利用 PCR 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了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 Dmrt1 基因(AiDmrt1)的 cDNA 序列。采用实时定量 PCR 技术确定 AiDmrt1 在不同组织、性腺发育阶段及胚胎和幼虫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并结合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敲降 AiDmrt1 表达后检测了精巢中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 结果显示, AiDmrt1 开放阅读框长度为 918 bp, 编码 305 个氨基酸, 其编码蛋白具有保守的 DM 结构域。AiDmrt1 的 mRNA 在精巢中特异性表达, 并在精巢发育至生长期表达水平最高。AiDmrt1 在囊胚期前表达量无显著差异, 但在原肠期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敲降 AiDmrt1 表达后, 精巢发育相关基因 Sox7、Sox11 和 Fem-1 显著上调表达(P<0.05 或 P<0.01), 而 Dmrt4 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 卵巢发育相关基因 FoxL2、Wnt4、β-catenin、GATA-1 和 GATA-3 均显著上调表达(P<0.05 或 P<0.01)。研究结果表明, AiDmrt1 是海湾扇贝精巢特异性表达基因, 参与调控海湾扇贝性腺发育与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青蛤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在养殖生长上的表现。[方法]比较了青蛤不同地理群体的浮游幼虫和幼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和存活率。[结果]在低温20℃下,丹东群体浮游幼虫的生长率为(6.87±0.51)μm/d,显著高于东兴群体和潍坊群体,但第6天存活率(75.62%)与东兴群体和潍坊群体(分别为57.43%和59.39%)差异不显著;丹东群体幼贝的生长率为(57.31±5.34)μm/d,也显著高于东兴群体和潍坊群体;丹东群体幼贝的存活率(63.62%)则与东兴群体(56.46%)和潍坊群体(61.76%)差异不显著。在高温30℃下,丹东群体浮游幼虫的生长率为(4.23±0.68)μm/d,显著低于东兴群体和潍坊群体;丹东群体浮游幼虫的存活率(13.47%)也显著低于东兴群体(44.28%)与潍坊群体(32.65%),但东兴群体与潍坊群体浮游幼虫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东兴群体幼贝的生长率(71.65μm/d)和60 d存活率(38.64%)均显著高于丹东群体和潍坊群体。[结论]该试验结果有助于对青蛤种质资源进行更好地利用和选育。 相似文献
17.
紫扇贝和墨西哥湾扇贝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墨西哥湾扇贝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种间杂交技术来对墨西哥湾扇贝进行种质改良。以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和紫扇贝(A. purpuratus)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试验,养殖过程中对生长发育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其中MZ的受精率最高,MM的孵化率最高。在育苗和养成阶段,杂交群体MZ的生长速度大于自交群体MM和ZZ。在幼虫期MZ的生长速度最快,壳高日增长量为6.58 μm/d,壳长日增长量为6.67 μm/d。在养成期MZ的壳高日增长量为0.33 mm/d,壳长日增长量为0.36 mm/d,体重日增长量为0.23g/d,至收获时,杂交贝比墨西哥湾扇贝平均壳高、壳长和体重分别大24.65%,27.40%和85.14%,杂种优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技术,对扇贝“渤海红”、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共9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个SSR位点共扩增出67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范围为4~14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5个。扇贝“渤海红”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分别为2.3947、0.504和0.462;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基因流(Nm)和固定系数(Fis)分别为0.1398、1.5387和0.3698。对亲代与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杂交子代与扇贝“渤海红”的遗传距离最小(0.1188),遗传相似度最大(0.888),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更偏向亲本扇贝“渤海红”。研究结果可为扇贝“渤海红”和墨西哥湾扇贝群体种质资源评估和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