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稻瘟病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利用抗稻瘟病基因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的有效途径。直播稻品种‘旱27号’(H27)在辽宁地区多年来一直对稻瘟病表现高抗,但其所携带的抗稻瘟病基因并不清楚。本研究以其与感病水稻品种‘辽星1号’(LX1)为亲本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稻瘟病诱发圃中对该RIL群体各单系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进行鉴定,并基于水稻8K SNP芯片鉴定各单系的基因型,利用ICIMMapping 4.0软件进行抗稻瘟病基因定位。结果表明,在第12染色体14.46~14.84 Mb之间及5.49~7.74 Mb分别鉴定到1个与叶瘟抗性相关和1个与穗瘟抗性相关的QTL,其增效位点均来自‘旱27号’。本研究对北方粳稻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选育及该病的防控具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旱9710则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一个抗旱性强、品质较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的旱稻新品种,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3.
水稻纹枯病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Kühn)是水稻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其发生和危害程度仅次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自日本佐佐木忠次郎于1905年首次发现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水稻纹枯病害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针对纹枯病的研究也相对滞后,致使纹枯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漫延,成为一种世界性病害。在我国,纹枯病是在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50年代在我国东南部稻区发病,70年代漫延到北方。由于氮肥的大量使用,纹枯病的危害逐年加重。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已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水稻病害,而且危害其它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  相似文献   
24.
明兴加  赵纪峰  王昌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05-17307
针对重庆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重庆的优势条件和地方政策,为发挥中药农业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探讨了如何推进重庆中药农业产业化进程,旨在为中药材种植与"森林重庆"建设协调发展,有效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并尽快实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5.
利用8个粳稻不育系和11个粳稻恢复系,对8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亲本的不同杂交组合F1代的品质性状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率、垩白大小及垩白度差异极显著;不育系对各种品质性状的作用效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恢复系对于所测定的品质性状中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差异极显著。亲本的杂种优势的表现与双亲亲和力高低、配合力高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育系对品质性状的作用显著大于恢复系。从表现看,多数组合杂种F1代品质低于高亲值,一些组合达不到优质稻米标准,表明粳型恢复系品系与不育系配组在杂交稻组合的品质改良上,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26.
栽培稻抗旱种质资源利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淡水资源匮乏 ,北方稻区春旱发生的机率为60 %~ 80 % ,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浸地和低洼地实行水稻旱作 ,是 2 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发展旱稻其首要条件是拥有耐旱性较强的旱稻品种。从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以及对其遗传和生理的研究结果看 ,通过对现有水稻遗传资源的改良利用 ,可以满足这一条件[9] 。1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栽培稻抗旱种质资源栽培稻 (OryzasativaL .)已具备在水旱条件下生长的潜能。栽培稻起源于沼泽地区 ,水稻是基本型 ,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 ,引向山地成为陆稻和旱稻。因此 …  相似文献   
27.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品种与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早稻在4叶期后湿润环境下生长较干旱胁迫下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早稻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水分条件下栽培形式(行距)间早稻产量差异显著。在湿润条件下,20cm 40cm行距,新审定的优良品种旱9710产量水平最高。生产上要选用高产型品种,采用大垄双行,并使其在非干旱胁迫环境下生长,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28.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它与白叶枯病和纹枯病并列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稻瘟病分布十分广泛,全球80余个国家均有发生,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40%~50%.90年代以来,我国稻瘟病的年发生面积均在380万hm^2以上,每年损失稻谷达数亿公斤。  相似文献   
29.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年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中熟组参试品种加以综合析,鉴定了以辽农06—7为代表的一批产量潜力大、抗病性强、米质优和综合表现好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30.
为解析辽宁省主要农作物南繁气候条件,收集了海南相关地区气象数据,分析表明,各气候因子中,对辽宁省农作物南繁育种影响较大的是温度条件,极端低温有时会超出作物生长的下限温度,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所以在实验安排中应该加以规避;台风在10月下旬到翌年5月期间生成概率较小,其对冬季南繁育种影响较小,选择适当的播种期即可规避台风的危害;海南日照长度短,使得水稻玉米等短日照作物生育进程缩短,对作物加代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