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1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林分密度对湿地松根系生物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湿地松中龄林的施肥位置和准确估测根系生物量,以湘北11年生5种造林密度湿地松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根分层挖掘法,对其根系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根系发达,单株根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根系生物量基本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根桩和大根是构成根系的主体,合计占总根量的85.8%-89.4%。不同密度林分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63.1%以上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40 cm土层内,81.4%以上的根系(含根桩)生物量集中分布在距树干0-50 cm范围内,因此应在1/2株行距、20 cm深度的位置施肥最好;根系与树干相关性最大;建立的单株各径级根系生物量估测模型精度较高,可根据林木胸径、树高及林分密度估测根系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2.
红椿育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2年生红椿苗最佳的育苗密度,开展了红椿育苗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育苗密度增加,苗木的苗高和地径均减小,苗木的质量下降。因此,确定合理的育苗密度是培育优质红椿苗并取得最佳育苗效益的关键。研究表明:二年生的红椿苗木如只生产Ⅰ级苗,则合适的育苗密度为30株/m2;如Ⅰ、Ⅱ级苗均用于生产造林,则合适的育苗密度为40株/m2。  相似文献   
133.
红榉不同种源叶片形态性状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红榉种源2年生幼树为材料,对其叶片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长宽比、形状因子和叶厚进行了调查和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榉种源间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周长的环境方差均大于其遗传方差,遗传方差分量所占百分比少,说明这些叶片形态性状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红榉叶片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周长呈显著相关,且各种源的叶面积拟合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拟合效果良好;红榉种源间叶片长宽比、形状因子和叶厚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1.758 6%、71.466 4%和75.796 2%,且遗传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这些性状受到中等程度以上的遗传控制,能够比较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134.
闽楠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多用途树种闽楠苗木快繁的问题,开展了闽楠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闽楠3年生苗木嫩枝扦插单株间生根率有显著差异,半木质化穗条带2片叶进行扦插可显著提高穗条生根率,GGR生根剂不同浓度处理闽楠穗条对其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扦插基质对闽楠插穗生根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5.
为解决宁夏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一苗难求”、商品鱼错季适时上市的生产实际问题,本研究利用西北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先在室外池塘开展遮荫控温培育,后转入室内开展循环地下水控温培育,并开展适时反季节繁殖研究。实验分为控温组和对照组,室外池塘养殖37 d(控温组平均水温8.5℃、对照组平均水温14.2℃),再转入室内水泥池在(14±1)℃水温下继续培育至性腺发育为Ⅴ期分别从对照组和控温组随机挑选80尾(雌∶雄=1∶1)升温至20℃进行反季节产卵。采用HE染色观察性腺组织的结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性激素表达水平,同时统计一周内大口黑鲈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来分析反季节繁殖效果。结果显示:室外池塘培育期间,大口黑鲈性腺指数(GSI)均呈上升趋势,除雄鱼第24 d后控温组与对照组GSI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段控温组雌雄鱼G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期间控温组精巢从Ⅱ期发育至Ⅲ期,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而对照组精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末,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Ⅴ期;控温组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T、E2)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控温组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