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引起玉米粗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河南分离物的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已报道的造成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有3种,分别是玉米粗缩病毒(Maize rough dwarf virus,M R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1]。我国于1954年在新疆和甘肃发现该病,上世纪60年代曾在中东部夏玉米区流行,至70年代以来各玉米产区已陆续发生[2],近年来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特别是套播或晚春播、早夏播玉米田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42.
43.
44.
<正> 玉米青枯病又称玉米茎腐病,在我国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病害,目前在10多个省(市)发生,一股病株率10~20%,重病田达50~60%。我省1981年青枯病曾大发生,据当时新乡地区的不完全统计,发病面积达20万亩。以后全省各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有逐渐加重的趋势。1990年焦作市仅掖单系列杂交种玉米,发病面积就达40万亩左右。据调查,有些田块或某些杂交种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对产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5.
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两种镰孢菌双重PCR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和拟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是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两种主要病原菌。为了建立这两种病原菌的快速和定量检测体系,本研究分别设计了针对F.graminearum和F.verticillioides的基因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双重PCR反应体系,并从DNA浓度、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3个方面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54℃和58℃时扩增效果较好,DNA模版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6.25 ng·μL~(-1);F.graminearum和F.verticillioides引物最佳终浓度配比为0.2μmol·L~(-1)/0.4μmol·L~(-1)。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对同时鉴别引起玉米穗腐病的两种主要镰孢菌提供了准确、快速、灵敏的检验检疫技术。 相似文献
46.
黄河水污染对农业的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3年调查统计,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为41.5亿吨.其中工业废污水排放量为29.33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2.13亿吨: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5亿吨.真中工业99万吨,生活36万吨:主要污染物氨氮排放量13.1万吨.其中工业9.0万吨,生活4.1万吨。超过黄河设计条件下化学需氧量87万吨和氨氮4万地的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47.
在河南郑州市发现金叶女贞新病害——叶斑病.病原菌经分离和柯赫氏法则验证,为一种棒孢属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及与相似种的比较,确定其分类地位为蔓荆子棒孢一新的专化型,即蔓荆子棒孢女贞专化型(Corynespora viticis Guo f.sp.ligustri Zhang).该病害在7~10月发生,叶片上会吐现大量近圆形、带轮纹的褐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大量脱落. 相似文献
48.
拮抗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乳酸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从食品中筛选植物病原拮抗乳酸菌,并研究其对13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及对黄瓜炭疽病的室内和田间防治效果。采用不同的乳酸菌培养基,从豆腐乳和泡菜中分离、筛选出8株不同的乳酸菌。抑菌测定结果表明,各菌株对黄瓜炭疽病菌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中以L2拮抗作用最强,L3和L8次之。从中筛选出拮抗乳酸菌L2作为黄瓜炭疽病的生防菌,室内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黄瓜炭疽病菌的抑菌率为43.67%,稀释10倍的发酵滤液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照10 000个单位的农抗120液,盆栽和温室小区接种L2的防病效果分别为62.98%和54.19%,与农抗120液的效果相当。研究还发现,L2对供试的其余12种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其中对烟草赤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因此,乳酸菌对于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