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该虫自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省到5月下旬,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入侵了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5个省(市、自治区)。预计6月和7月将到达我国的玉米主产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受威胁玉米面积1 300多万hm 2,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玉米生产安全。我国玉米的种植布局随季节和纬度变化从南至北递次推移,时间和空间上互补,为草地贪夜蛾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为其种群区域性迁移和周年繁殖为害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及时控制其为害,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防控草地贪夜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2.
尖双突野螟[Sitochroa verticalis(Linnaeus)]、豆扇野螟[Pleuroptya ruralis(Scopoli)]、横线镰翅野螟[Circobotys heterogenalis(Bremer)]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均为草螟科昆虫,这几种昆虫的成虫在外部形态上极其相似,在利用测报灯对亚洲玉米螟种群动态进行监测时,常误将这3种草螟科的昆虫当做亚洲玉米螟,从而影响亚洲玉米螟种群动态及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此本文对以上3种草螟科昆虫及亚洲玉米螟成虫的形态进行描述,并结合其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种类鉴定,同时还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对其寄主植物来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3.
桃蛀螟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就国内外对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 feralis(Guene)]的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综述,涉及桃蛀螟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性信息素组成、交尾行为、分类学、人工饲养及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作物生境,采用人工挂卵的方法,系统调查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17种生境中的分布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发生时间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说明其对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玉米螟赤眼蜂自然种群消长有4个峰,其中以春甘薯田的发生时间最长,种群数量最大,最具代表性。这4个峰在春高粱间作菜豆、春花生、平作夏玉米和夏玉米间作直立型绿豆这4种生境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间作豆科作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率。玉米螟赤眼蜂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异较大,特别是干旱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5.
亚洲玉米螟与串珠镰孢菌复合侵染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在玉米吐丝、灌浆和乳熟期,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试虫,以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供试菌种,研究玉米雌穗不同发育期亚洲玉米螟与串珠镰孢菌复合侵染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串珠镰孢菌与玉米螟复合侵染危害后玉米雌穗穗长缩短、籽粒数减少、穗粒腐病加重,使得玉米的产量性状发生改变,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接虫处理和复合处理均以玉米吐丝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吐丝期复合处理单穗损失率为40.84%,在灌浆和乳熟期分别为27.92%和11.10%;在单独接菌条件下以灌浆期危害最重,单穗损失率为6.62%,而在吐丝和乳熟期分别为4.13%和0.65%.  相似文献   
46.
桃蛀螟越冬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ée)越冬老熟幼虫和蛹过冷却点的测定,初步明确了寄主植物、幼虫体重、性别等因素对其越冬幼虫和蛹抗寒性的影响。取食玉米、高粱和向日葵不同寄主植物的桃蛀螟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幼虫体重与其过冷却点没有显著相关性;幼虫进入越冬状态越早,过冷却点越低;雌、雄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没有显著差异;蛹与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采自不同地区玉米植株上的5个地理种群的越冬幼虫过冷却点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7.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方式的转变,玉米品种选育加快,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生产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发病虫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本文总结了我国玉米重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并对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目前生产上的重要病虫害如亚洲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以及黏虫为害加重并将持续发生;土传病害玉米茎腐病、穗腐病等危害将持续加重;风险性叶斑病玉米大斑病、南方锈病等仍在流行,未来不可忽视;还需关注未来危害性具有上升趋势的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8.
应用昆虫病原斯氏线虫(Steinernema)防治玉米螟的研究国内外均已有报道。美国曾用DD-136线虫防治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何康来等用Steinernema feltiae线虫防治亚洲玉米螟试验。本文主要对几种室内感染试验结果,于1991年进行田间效果比较试验。 供试材料:线虫DD-136和Beijing品系原种由中国农科院生防所提供,经天津市农药所人工离体繁殖。玉米螟由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室内人工饲养。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对Cry1Ab产生抗性的分子机理,对今后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抗性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克隆和测序,鉴定了Cry1Ab敏感-抗性亚洲玉米螟幼虫中肠氨肽酶N(APN)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Ofapn3,其cDNA全序列长3591bp,开放阅读框包括3045bp,编码101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115.1kD,等电点(pI)为4.44。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中具有鳞翅目昆虫氨肽酶典型结构特征,即N-末端具有18个氨基酸的剪切信号肽,谷氨酸锌化氨肽酶保守结构GAMEN,锌结合位点HEXXHX18E,C-末端具有22个氨基酸的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信号肽。系统分类归为第3支系。与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的Onapn3(GenBank登录号:ABL01483)同源性为96.6%。与Cry1Ab敏感亚洲玉米螟cDNA相比,抗性品系的开放阅读框中有40个碱基发生了点突变,导致氨基酸序列中有10个氨基酸改变。其中Ser735在抗性品系中突变为Pro的现象在抗性棉铃虫APN3的氨基酸突变中也被检测到。鉴定的Cry1Ab敏感和抗...  相似文献   
50.
针对频域反射技术(FDR)传感器人工标定数据拟合误差大的问题,引入其他地区数据作为辅助数据,建立了基于迁移学习的自动标定模型。该模型将FDR目标使用地点采集的数据作为源域数据,结合辅助数据与少量源域数据,使用TrAdaBoost算法即可得到准确的FDR传感器标定模型。将面向分类问题的TrAdaBoost算法改进为适用于本文面向回归的TrAdaBoost算法,将TrAdaBoost算法的基学习器由AdaBoost改为XGBoost,改进了更新权重误差率的计算方法。首先使用XGBoost对辅助数据进行训练,得到初始标定模型;然后在目标地点采集少量数据,使用改进后的TrAdaBoost算法对初始标定模型进行校准,即可得到准确的FDR标定模型。将10个不同地区站点数据作为辅助数据,训练得到初始标定模型,将沈阳地区6个站点分别作为目标使用地点,取80%数据作为源域数据,进行模型校正,其余20%数据用于测试。测试结果的平均准确率为99. 1%,说明基于迁移学习的自动标定模型是有效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