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8篇
农学   31篇
  3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6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冷藏库为基础,从目前庞大的种质资源保存规模入手,设计构建了"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库管系统",用于受理全省农业种质资源入库保存申请,管理种质资源实物出入库记录,保存入库种质的应用反馈信息。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物理及逻辑架构以及系统数据模型等,详细描述了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92.
氮钾肥对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钾肥对南粳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氮、钾肥施用量为变量因子,南粳44产量为目标函数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就品质而言,氮、钾肥显著影响南粳44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中较高的施氮量显著降低稻米的食味值,而一定的钾肥施用量则相应提高稻米的食味值。模型解析表明:氮、钾肥对南粳44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氮肥对南粳44产量的影响大于钾肥;氮肥、钾肥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氮(尿素)和钾(氯化钾)施用量分别小于750kg/hm2和366kg/hm2时,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经计算机模拟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南粳44产量超过9289.5kg/hm2的施肥量为尿素:325.5~750kg/hm2,氯化钾:228~366kg/hm2。  相似文献   
93.
"南粳2728"是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食味品质极佳、抗倒性较强、株型优良、抗病性较好、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产量表现好等特点。为促进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肥水管理、及时病虫草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94.
利用重组自交系分析水稻稻曲病抗性位点及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57个家系组成的大关稻/IR28重组自交系群体,采用高效引发稻曲病人工接种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稻曲病的表型值,鉴定了亲本及15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稻曲病的抗性。利用QTL Cartographer 软件,对水稻稻曲病抗性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到qFsr1、qFsr4、qFsr10、qFsr11和qFsr12共 5个QTL位点,分别位于第1、4、10、11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为9.8%~22.5%。根据抗性位点加性效应方向,在qFsr1、qFsr10、qFsr11和qFsr12位点上,亲本IR28存在抗稻曲病的增效等位基因,大关稻具有减效等位基因;而qFsr4位点抗性效应来源于大关稻。  相似文献   
95.
粳稻腹白米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作者采用腹白指数作为测定糙米腹白的指标,对诸品种的腹白作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显著,并根据杂种后代中腹白表现,认为腹白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似存在部分显性作用。腹白指数与产量性状、叶片性状和粒型性状都有明显的相关性,与籽粒的灌浆速度也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试验表明,选择多穗  相似文献   
96.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母本,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Pi-ta和Pi-b基因的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以及Wx-mq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成功地将Pi-ta、Pi-b和Wx-mq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稻瘟病抗性好、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南粳0051",适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三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为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择方法,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7.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个籼型光(温)敏水稻不育系和13个恢复系按4×13 NCⅡ交配设计配组,对F1产量性状和米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精米长、精米宽、精米厚、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率、千粒重等性状上,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精米率、整精米率、单株粒重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非加性效应;所有性状中除整精米率主要受不育系影响以外,其他性状大多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但整精米率、单株粒重受父母本的互作效应影响也不小;各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精米宽>精米长>千粒重>精米厚>垩白度>糙米率>精米率>单株粒重>整精米率;不育系蜀光612S和恢复系HR-2、籼10038是配合力较好的亲本,YW-2S/9311和PA64S/籼10065多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均较好。  相似文献   
98.
为培育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的粳稻新品种,本研究以高产粳稻品种武香粳14作母本,以食味品质优良粳稻品种关东194(含有控制低直链淀粉含量和暗胚乳的突变基因Wx-mq)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比较Wx-mq与其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Wx-b,Wx-a,wx的DNA序列,发现Wx-mq基因的外显子4和外显子5上存在两个碱基突变,外显子4上的G-A突变产生了NIaⅢ的酶切位点,并设计合成了能区分含或不含Wx-mq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的CAPS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武香粳14/关东194衍生的F_5、F_6株系进行辅助选择,筛选含Wx-mq纯合基因型的单株.成熟后对胚乳淀粉性质的调查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达100%.这样我们就成功培育了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的粳稻新品种南粳46.  相似文献   
99.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技术,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导入水稻品系9311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对水稻螟虫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PCR扩增获得了与引物扩增片段长度相同的DNA片段,证实API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API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并于T4代分离出抗性纯合的株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明确新育成半糯粳稻的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响应.[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和南粳9108及其杂交育成的38个半糯粳稻品系为材料,通过两个地点两个播期的品系比较试验,分析了供试品系的淀粉理化指标、RVA谱特征值和食味品质.[结果]测定的12个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在品系间的差异均极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