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8篇
农学   31篇
  3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6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了培育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的粳稻新品种,以高产粳稻品种武香粳14作母本,具有暗胚乳突变基因的优质粳稻品种关东194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与暗胚乳突变基因Wx mq直接相关的单核苷酸差异,设计合成了CAPS标记,该标记能区分含或不含Wx mq基因的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利用该标记对武香粳14/关东194衍生的F5、F6株系进行辅助选择,筛选到含Wx mq基因的纯合基因型,成熟后对胚乳淀粉性质的调查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达100%。最终将关东194的暗胚乳突变基因Wx mq与高产基因聚合于一体,育成含有暗胚乳突变基因Wx mq的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46。  相似文献   
102.
不同环境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个由248个家系组成的粳籼交(韭菜青×IR26)重组自交系群体及相应亲本,在江苏南京和海南陵水两地种植,分别对其每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实粒数和穗长5个性状进行QTLs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环境下,共检测到27个QTLs分别控制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等5个性状,分布于除第4、5、9染色体以外的9条染色体上.其中,南京试点检测到16个QTLs,贡献率为3.45%~26.12%;陵水试点检测到15个QTLs,贡献率为3.22%~16.37%;两地共同检测到的QTLs有4个.此外,本文对采用分子育种手段加强太湖流域地方品种资源中优异种质向现代品种中的渗透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3.
1989—1990年,将50份光敏核不育材料(其中籼型27份,粳型23份)在南京自然条件下,对其育性表达、开花习性及其农艺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104.
江苏梅埝龙南遗址古稻作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7—1988年,苏州博物馆在江苏省吴江县梅埝乡龙南村发掘一处古人类居住遗址。出土了一批陶、石、骨制作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并从一些遗存的灰土中淘洗出大量炭化稻谷。据C~(14)测定遗址的年代距今4765年±108年至5360年±  相似文献   
105.
江苏农业种质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农业种质资源信息服务系统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种质资源数据集中管理并提供检索功能,实现资源网络共享.本文主要阐述了系统开发原理、功能设计及数据库建设等内容,对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6.
江苏省杂交粳稻区域试验组合的品质和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4~2006年江苏省杂交粳稻区域试验资料为依据,对杂交粳稻区域试验组合的品质性状和抗性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优质达标率偏低,其中杂交晚粳稻为41.83%,比杂交中粳稻高30%;各品质性状优质达标率表现为糙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性状和整精米率达标率低是限制江苏省杂交粳稻品质提高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看,江苏省杂交粳稻抗性表现不理想,稻瘟病抗性存在对个别小种高感而同时对其它小种免疫的现象,对鉴定的各优势小种都免疫的组合不多;杂交晚粳对稻瘟病和纹枯病的抗性略优于杂交中粳;对白叶枯病4个鉴定小种都免疫的组合几乎没有,或多或少对鉴定小种中的某些小种表现感病;条纹叶枯病抗性杂交中粳稻明显优于杂交晚粳稻.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对策,应在保持现有产量水平的基础上,改良稻米的垩白粒率和整精米率,重视食味品质,提高杂交粳稻的综合抗病性,增强江苏杂交粳稻组合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7.
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除含有供体基因组中的1个或几个片段外,其余背景与受体亲本完全相同,是用于QTL鉴定、精细定位、图位克隆、互作分析和品种改良等的理想材料。本文概述了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构建、特点、类型及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水稻芽期耐冷性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低温条件下,对来源于籼粳交组合“热研2号/密阳23”RILs群体的111个家系进行了芽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芽期耐冷性在RILs群体中成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将成苗率作为数量性状进行QTL的区间作图分析,共检测到与芽期耐冷性有关的QTL2个,分别位于第7和第8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0.60%和15.79%,且这两个QTL增强芽期耐冷性的等位基因均来自粳型亲本热研2号。  相似文献   
109.
南粳46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经数代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和条纹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5 d左右,株高110 cm左右,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5~26 g。植株生长清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ZA5、ZB21、ZD7、ZF1小种,感ZC15、ZE3、ZG1小种,感穗颈瘟和纹枯病。适宜在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0.
为筛选籽粒中Cd、As和Hg低吸收或低积累的品种或育种中间材料,采用人工添加 Cd(CdCl2·2.5H2O)、As(NaAsO2)和 Hg[Hg(NO3)2·0.5H2O]等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污粢土壤,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Cd、As 和 Hg 胁迫的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Cd、As 和 Hg 胁迫时,水稻茎叶、稻谷和精米中均会增加相应重金属的含量;As 和 Hg 主要在茎叶中积累,而籽粒中的含量较低;精米中 Cd 的含量与稻谷和茎叶中的含量差异较小.茎叶中 Cd、As 和Hg 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谷和精米,而精米中相应重金属的含量与稻谷中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南粳 41、金陵香糯、武育粳3号、华粳3号、02428、龙睛4号和云南新团黑谷等7个品种精米中Cd和As的含量均达到绿色食品大米标准;所有品种精米中Hg的含量均未达到无公害食品大米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