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以黄豆200 g,红豆150 g,黑豆150 g,花生100 g,小米100 g,玉米碴200 g,绿豆50 g,燕麦50 g为原料,添加白砂糖220 g,食盐40 g,柠檬酸2 g等辅料,经原料清洗、浸泡、熟化、研磨、熬煮、调配、灌装、杀菌等工艺流程制得品质优良的杂粮酱成品。  相似文献   
12.
酸性电解水处理对草莓采后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星都2号”草莓果实为试材,研究了酸性电解水处理对冷藏草莓(贮藏温度为0℃,相对湿度为85%~90%)果肉最大破断应力、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细胞膜透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处理明显抑制了草莓的乙烯释放,降低了草莓果实的呼吸强度,可保持贮藏期间草莓最大破断应力,延缓果肉细胞相对电导率的上升,抑制草莓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酶活,从而有效地抑制采后草莓果实的衰老过程。用该方法处理提高了草莓的保鲜效果,延长了保鲜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静电场下不同处理因子对番茄贮藏效果的影响,以指导番茄贮藏实践,该文以“朝研219”品种番茄为试材,以果实颜色转化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在番茄高压静电场处理的贮藏过程中,不同处理因子对其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场强大小、电场方向、是否受电荷传递作用、所用衬垫材质的电介常数的变化,显著抑制了番茄由绿转红过程,从而延缓了果实的后熟衰老(P<0.05),这些因子是应用中需着重考虑的,而果实摆放量,极板金属材质的变化,对果实由绿转红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为次要因子;静电场处理番茄贮藏过程中,选择适宜的主要因子优化电场处理设置,才能达到延长贮藏期的目的,次要因子对其贮藏结果无显著影响,可以不加考虑。  相似文献   
14.
贮藏山楂果胶酶活性及果胶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贮藏在冷库简易气调、适温冷藏、室温气调、室温存放的山楂果胶含量及相关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E)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贮藏过程中,山楂PG酶活性有一个峰值较低的跃变过程,随着跃变的出现,果实硬度明显下降;适温冷藏和室温气调的山楂PG酶活性具有极其相近的变化规律。山楂PE酶活性没有跃变过程,总的趋势是呈现由高到低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适温冷藏和室温气调的山楂PE酶活性也具有极其相近的变化规律。山楂果胶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山楂果胶含量减少的幅度各异。  相似文献   
15.
菜心ISSR分子标记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菜心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起菜心的I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包括DNA提取、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引物筛选等.对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退火温度为48℃,最优循环次数为45次.共筛选了49条引物,其中11条引物能扩增出多态性带,选择4个条带清晰的引物对6个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出3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22条,多态性比例为68.80%,6个品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19~0.77.说明ISSR标记能够揭示材料间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为菜心的种子纯度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香蕉进行乙烯利催熟,研究在温度15℃,相对湿度90%的条件下,香蕉果实在催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在催熟过程中淀粉很快发生水解转化为可溶性糖,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升高,VC含量与硬度变化呈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果胶酶活性、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呈先升高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太谷壶瓶枣为试验材料,将其切分为半果、1/4果进行热风干燥,并与未切分的全果作对比,通过测定含水量、VC含量、复水比,结合感官评价,研究不同切分处理对红枣干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形越小,干燥速率越快,但对VC含量损失较大;果实比表面积越大,复水比越高;干燥温度越低,产品品质越好。综合考虑,半果是60℃或65℃下热风干燥的最佳果形。  相似文献   
18.
用WXD2S—3型微波干燥机分别对豆角、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苹果、香菇等果蔬原料进行脱水干制试验,发现该机较适用于干燥土豆、白萝卜、苹果等原料,而对其他蔬菜的干制效果较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3种果蔬适宜切分厚度及适宜干制时间的研究,并且分析探讨了微波干制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鲜食梨枣成熟后贮藏期短,商品性会随贮藏期延长而降低等问题,以太谷梨枣为试材,采用低聚壳聚糖-电生功能水溶液、电生功能水溶液和低聚壳聚糖水溶液3种处理方式进行涂膜保鲜研究。通过对梨枣的呼吸强度、硬度、咀嚼性、失重率、细胞膜透性,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试,探究3种处理对梨枣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贮藏50 d后,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电生功能水溶液失重率降低4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7%、过氧化氢酶峰值高87.95%。3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推迟呼吸高峰的到来并抑制丙二醛积累,活性细胞膜透性更低。同时抑制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下降,差异显著(P<0.05),其中低聚壳聚糖-电生功能水溶液处理对保持果实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及延长货架期最有利。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壶瓶枣为试材,分别进行60℃电热恒温干燥、60℃远红外干燥、300 W微波干燥和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将枣干到含水量25%时,比较了各自的干燥曲线和干制前后枣果糖分和VC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干燥时间从大到小依次为电热干燥2.5 h,远红外干燥75 min,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34 min,微波干燥10 min;不同的干燥方式所得的总糖含量依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44.3%,远红外干燥42.6%,电热干燥38.1%,微波干燥25.23%,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能够保持高的枣总糖含量。不同干燥方式干燥后所得VC含量依次为微波干燥112.51 mg/100 g,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101.85 mg/100 g,远红外干燥48.63 mg/100 g,电热干燥20.52 mg/100 g。微波干燥处理时间较短,对枣果VC的影响较小,其次为远红外—微波联合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