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175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183篇
  105篇
综合类   964篇
农作物   92篇
水产渔业   133篇
畜牧兽医   498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主要开展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蛋鸭-水生蔬菜综合种养模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养鸭每公顷纯利润15 000.00元,养鱼每公顷纯利润30 562.50元,蕹菜每公顷纯利润5 531.25元,每公顷总利润51 093.75元。该模式是一种以养鱼为主,兼顾综合种养的互利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提高鱼产量的同时提升鱼的品质,减少化肥和渔药的使用量,增加了综合种养收益。该模式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既降低了水质和陆地环境污染,又节省了资源,达到了低碳种养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2.
北方半干旱区的PDSI和SPI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才  王振亚  程媛华  刘晓帆  徐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778-2780,2856
以北方半干旱地区老哈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流域内及其周边15个气象站1957~2008年的长序列日观测资料,计算逐月的帕默尔干旱指标(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和不同时间尺度(1、3、6及12月)的标准化降水指标(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SPI)。结果表明,52年间分别有6段主要的湿润期和干旱期,持续时间都在1年以上,说明老哈河流域旱涝持续性较强。将不同时间尺度的SPI与PDSI进行对比发现,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SPI对干旱持续性的表现能力增强,12个月时间尺度的SPI与PDSI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93.
甲萘威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甲萘威在液相中的光化学降解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甲萘威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甲萘威的光解速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光解速率大小依次为正己烷>甲醇>乙腈,在碱性溶液中比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光解快.NO3-、NO2-和SDS对甲萘威光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H2O2则对甲萘威在水中的光解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
长白山地区红松和紫椴倒木呼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技术,对红松和紫椴倒木呼吸及其与腐烂等级、温度、含水量等因子间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倒木总呼吸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倒木呼吸存在较大的季节变化(0.7~13.6 mg/(m2·h)),呼吸速率与倒木含水量、腐烂等级和温度显著相关(P0.05)。其中,基于倒木温度变化的指数拟合方程解释了超过67%的呼吸变化。不同腐烂等级倒木Q10值变幅为2.41~2.95,Q10计算值与选用的温度区间有关。林内倒木呼吸总量为(26.9±5.1) g/(m2·a),约占林地CO2排放总量的3%、年净交换量的15%。   相似文献   
95.
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贵州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利用贵州省森林生态定位研究站长期连续观测数据,结合贵州省连续清查资源数据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数据,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筛选出适合贵州省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贵州森林生态系统(2010年)服务功能的总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4275.27亿元/a,每 hm2森林价值量为4.81万元/a。7项服务功能的价值大小顺序依次为:涵养水源(1738.12亿元/a)>生物多样性保护(1080.18亿元/a)>固碳释氧(857.23亿元/a)>净化大气环境(256.36亿元/a)>保育土壤(228.52亿元/a)>积累营养物质(90.59亿元/a)>森林游憩服务(24.27亿元/a)。  相似文献   
96.
双季稻区晚稻“籼改粳”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0-2013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以杂交粳稻(包括籼粳交偏粳型杂交稻、籼粳交偏籼型杂交稻和粳型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湿润育秧大苗移栽方式,系统比较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温光利用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表现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与杂交籼稻相比,4年杂交粳稻的实产增产率为19.20%-28.95%,常规粳稻实产增产率为9.21%-12.17%;通过足量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调形成足够的总颖花量,并有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是粳稻综合改良产量结构获得高产的基本途径。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各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且两者生育期亦延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17.1 d,常规粳稻生育期平均延长9.5 d。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不同生育阶段温光利用率均表现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的趋势,其中杂交粳稻生育积温和光照时数及其利用率最多,分别为3713.3℃、931.9 h、90.9%、93.5%。【结论】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生育期及温光利用的差异大,适宜的粳稻品种可充分利用生育期长优势,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最终提高产量。据此按照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双季稻接茬特点与热量条件以及栽培轻简化机械化的需求,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种植的晚粳稻高产品种,供大面积生产选用,即甬优538、甬优8号、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长江19、长江21、小叶迟熟、镇稻5108。  相似文献   
97.
针对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对农业资源高效配置的需求,建立农业资源多源数据采集方法,基于编码规范体系,构建集气象、土壤、农情、农技服务、农资服务等为一体的农业资源数据库,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在网络环境上向农业生产者、管理部门提供便捷的农业资源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8.
通过设置不同释放密度和不同防治方法试验表明,在棉田释放异色瓢虫卵卡的最佳密度为100卡/亩(每卡含20粒卵);2次释放异色瓢虫对棉蚜的控制时间为50 d,而化学防治的控制时间为10 d,释放异色瓢虫来防治棉田蚜虫可有效减少使用杀虫剂次数2次以上。  相似文献   
99.
为了找出烤烟叶片在叶丝干燥工序中叶丝填充值和整丝率的变化趋势,以国内外7地主要产区烤烟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烤烟在滚筒和气流2种干燥方式不同加工强度条件下的叶丝填充值和整丝率变化.结果表明:烤烟在滚筒干燥工序,随着加工强度的增大,叶丝填充值呈上升趋势,整丝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填充值最高达5.82 cm./g,整丝率最低为...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贵州9种主要森林类型植被层养分含量(N、P、K)的调查,分析了养分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林下植被层养分含量均高于乔木层,总体上草本层养分含量最高,灌木层和乔木层因群落不同而异。混交林养分含量高于纯林,天然林高于人工林,速生树种大于慢生树种。各种森林类型植被层中,N、K元素相对P元素含量较多,N含量是P含量的3.0~24.1倍,K含量是P含量的3.6~16.8倍。乔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含量总体上表现出叶>皮>枝>根>木材的趋势;灌木层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基本表现为叶>根>枝干;草本层养分含量均表现为地上>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