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7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1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邮编:115000,电话:0417-7842191)最近培育成功的仁用杏新品种--国仁,是适于加工的优良品种,已通过省级鉴定. 该品种树势较强,高产性和稳定性较好,5~10年生树平均株产杏仁4.1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27.1%.果肉与果核易分离,出核率为21.3%,干核重2.8克.出仁率为37.2%,杏仁饱满、味甜,单仁重0.9克.杏仁适于鲜食和加工,果实可以加工成杏脯、杏酱和杏干等食品.树体的抗旱、抗寒、抗风、抗病、抗虫能力较强,适宜在我国"三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开发栽植.  相似文献   
92.
辽宁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经过人工杂交配制而成的酿酒专用红高粱一代杂交种辽杂11号,成为酿酒企业的首选良种,已于2001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开发推广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93.
‘夕阳红’(原代号:81-6-6-18)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用自选的‘玫瑰香’芽变‘7601’做母本,以‘巨峰’做父本,采取人工杂交的方法,历经13年的培育育成的特大穗、大粒、优质、抗病、耐贮运、并具有浓郁玫瑰香味的欧美杂交种四倍体鲜食葡萄新品种。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94.
95.
大豆新品种辽豆10号及其丰产栽培技术“辽豆10号”是辽宁省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双和杨伯玉等科技人员,在1982年以“辽豆3号”为母本,用”辽82—51”做父本,采取有性杂交的定向培育的方法,精心选育成功的高产、优质、多抗大豆新品种,具有国内...  相似文献   
96.
辽优1518是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在1998年以不育系151A为母本,用恢复系C418作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强优势粳型水稻杂交种,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幼苗粗壮,苗色浓绿,插秧后缓苗快,生长发育也快,分蘖能力强。成株根系发达,茎秆强健,富有弹性,基  相似文献   
97.
甜樱桃果实鲜艳,果肉柔软,香甜多汁,营养丰富,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型优质水果,被誉为果中珍品,备受人们青睐,市场需求量剧增,经济效益显著,是发展"两高一优"果业生产和加速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项目之一,其开发前景极为广阔.下面介绍适宜温室栽培的四个甜樱桃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8.
王德生 《北京农业》2003,(10):10-10
<正> 辽粉杂3号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用母本自交系AT和父本自交系BF杂交配制而成的适于冬季保护地栽培的优质、抗病、高产番茄杂交种,业已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其开发推广态势看好。  相似文献   
99.
王德生 《新农村》2006,(7):11-1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过复配和筛选之后推出的新型杀菌剂“苗病清”是以“甲霜灵”和“福美双”复配而成的40%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苗期病害,不仅具有高效、低毒、安全、广谱、使用方便和价格低廉等多种优点,而且还可起到促进水稻秧苗健壮生长和抵御低温冷害的良好  相似文献   
100.
抗大&#215;(8821&#183;8822)是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运用基因重组原理.采取复式杂交方法,精心育成的我国首例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柞蚕强优势杂交种。它将高产性、抗病性、适应性、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好等多种优点集于一身,实现了我国乃至世界柞蚕育种史上由单一性状改良到综合性状全面提升的新突破。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已经获得2005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