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高猛酸盐指数与化学需氧量(重铬酸盐法)是测定水中还原物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常用指标。本文主要对两种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F61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F61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向日葵研究室利用从意大利引进雄性不育系55A为母本和自选恢复系105R为父本于2007年冬季在海南组配的中早熟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2009年F61在辽宁省杂粮备案品种产量比较试验中,5个试点中4个试验点表现增产,平均产量220.61 kg/667m2,比对照增产6.60%。该品种抗病耐旱,适应性强,在辽宁各地可一季种植,在辽西、辽南等热量充足的地区夏播复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夏播4个不同熟期的油葵杂交种在5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小区籽粒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油葵杂交种的产量潜力不同,在播期一致的情况下,参试杂交种籽粒产量平均效应的优劣顺序为F53F51F57S40,生育期较长的杂交种F53的籽粒产量要明显高于生育期较短的F57,同时也高于生育期比其长的S40,略高于生育期较短的F51;种植密度是影响夏播油葵杂交种籽粒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不同熟期的油葵杂交种获得最高产量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早熟杂交种的最佳密度较大,晚熟杂交种的最佳种植密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氨氮作为营养盐普遍存在于海水中,它是环境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检测环境中氨的含量较高,对检测有很大影响,故将检测过程注意事项的方方面面做一概括并做进一步改进,以使检测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向日葵遗传改良成就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国内外向日葵遗传改良成果及其今后向日葵生产和科研发展趋势,指出我国向日葵品质改良方向及育种对策。  相似文献   
16.
崔良基  王德兴 《杂粮作物》2002,22(3):F003-F003
辽嗑杂 1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商品性好、抗病、抗旱、耐盐碱等优点 ,1 995年 1 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同意推广。1 特征特性辽嗑杂 1号为早熟中秆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 ,下胚轴淡绿色 ,舌状花杏黄色 ,平均株高 2m左右 ,叶片 33片 ,茎粗 2 .8cm ,花盘直径 2 0~ 2 6cm ,千粒重 1 2 9g ,籽仁率 5 8.8% ,籽仁含蛋白31 .2 %。种皮黑白条相间 ,粒长 2 .1~ 2 .3cm ,商品性好 ,抗叶部斑病 ,耐菌核病 ,空瘪率低。2 产量表现在 1 991年、1 992年产量比较试验中 ,该杂交种产量…  相似文献   
17.
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LKZ405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S55A为母本,204R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5~2006年全国区试中产量比对照G101增产11.52%。籽实含油率44.20%。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耐旱、高产、稳产、中熟,品质好,适宜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4种不同包衣剂与种子重量比(以下简称药种比)对油用向日葵种子发芽、出苗以及物质积累的影响,以确定包衣剂最适宜药种比。结果表明包衣剂比例小时对发芽、出苗的影响不大,对幼苗物质积累的增加效果也不明显;比例过高时发芽率和出苗率均下降,并且幼苗的物质积累也受影响;当药种比为1:40时,对油用向日葵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较小,同时能明显促进幼苗的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9.
茶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nre)是我国南方部分茶区近年来新成灾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成虫咬食茶树嫩梢芽叶,幼虫取食茶树根系,对茶叶产量、品质影响极大。此虫在湖南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四月下旬越冬幼虫化蛹,五月上旬成虫始见。成虫危害茶树期长达两个多月,高峰期在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田间雌雄性比约为1:0.6,每雌可产卵60-100粒,卵产在茶园表土层或枯枝落叶下。成虫发生期与早春气温紧密相关,田间发生量与茶树长势、品质及茶园土质有关。主要天敌有三种步甲、一种蠼螋和两种蚂蚁。叶面施药毒杀成虫,防治适期可定在成虫开始羽化后10-15天,喷用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3.000-4.000倍,50%马拉松500-800倍,80%敌敌畏800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