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0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3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盘山南侧设置2个20 m×20 m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研究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空间差异明显,2个样地的枯落物储量平均值为1.80和1.68 kg·m-2,最大值为2.96和2.71 kg·m-2,最小值为0.35和0.34 kg·m-2,最大和最小值的比值变化在8~9之间;在不考虑测点空间位置及取样间距的情况下,2个样地枯落物储量的变异系数为0.41和0.56;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受空间结构性和随机性的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林地微地形能解释枯落物储量空间变异的56%,局部洼地利于更多枯落物堆积;2个样地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较呔;当以95%的置信区间准确估计华北落叶松林样地的枯落物储量时,最小取样数量为9个1 m×1 m的样方.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总结评述了目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群落结构组成、时空变化格局以及影响因素)和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2个方面,同时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10月份,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香水河小流域,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研究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树干的直径生长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华山松树干直径呈现出由收缩期、膨胀恢复期和生长期组成的日周期性变化,其最大值出现在6:00—9:00,最小值则在16:00左右。②华山松各样木树干直径日生长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即:5-6月份为匀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7.65~98.11μm之间;7-8月份为快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27.15~112.33μm之间;8月底—10月份为缓慢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0μm以下。然而,华山松树干在匀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内的直径日生长量幅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中优势木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亚优势木和中等木。整个观测期内,华山松树干直径的累积生长过程符合幂函数曲线(R2=0.75~0.93,P<0.01)。③主成分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日最低温、日降水量、日平均辐射是影响树干直径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而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日平均饱和水汽压差等对树干径向生长的影响作用则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促排2号,3号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提高牛情期受胎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促排2号、3号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提高牛情期受胎率李继忠赵德华王彦辉于连柯(齐齐哈尔市家畜繁育指导站)(齐齐哈尔市榆屯乡畜牧站我市由于地处北部亚寒带,寒冷季节较长,冬日照短,饲养管理粗放等,使牛的发情表现不明显或不正常。造成了牛的繁殖障碍,影响了牛...  相似文献   
15.
在祁连山北坡中段的大野口流域,沿海拔梯度(2 500~3 300 m)调查了青海云杉中龄林的结构,并分海拔段(每100 m)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密度较大但树木个体较小,密度、胸径、树高和冠幅直径(平均值±SD)分别为1 550±628 株·hm-2、13.9±6.2 cm、8.1±3.7 m和3.3±1.7 m。随海拔升高,密度降低、平均胸径和冠幅直径增加,平均树高呈"单峰"变化,峰值在海拔2 800~2 900 m。2)研究区森林的径级组成以小树(DBH: 5~12.5 cm)和中树(DBH: 12.5~22.5 cm)为主,树高(H)以6~12 m的树木为主。随海拔升高,林内幼树(DBH≤5 cm)比例基本稳定,小树比例略有下降,中树比例呈"单峰"变化,峰值在2 800~2 900 m,大树(DBH>22.5 cm)比例增加。H≤6 m的树木比例呈"V"字型变化,在海拔2 800~2 900 m最低,H为6~12 m和H>12 m的树木比例均呈"单峰"变化,峰值分别在海拔2 600~2 700 m和海拔2 800~2 900 m。3)林分高径比介于0.45~0.73,胸高断面积介于7.86~33.32 m2·hm-2,随海拔升高两者均呈"单峰"变化,峰值在海拔2 800~2 900 m。分析表明,随海拔升高,青海云杉林的结构呈明显变化,并在中间海拔区(海拔2 800~2 900 m)达到最优。因此,分海拔区段建立森林结构与水文过程的定量关系并进行生态水文模型的参数设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人工毛竹林土壤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人工毛竹林土壤的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贮水容量等土壤物理性质在小流域内随坡位和土层深度变化的规律及入渗性能随坡位的变化规律。并与同一地点的人工杉木林、阔叶混交林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当取各点0—60cm均值时和取各土层均值时,土壤物理性质在小流域内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当明显,但入渗性能随坡位的变化规律则不很明显。人工毛竹林具有优良的森林水文功能。就所研究小流域内各测点的平均值而言,0—60cm土层的贮水容量为430.44mm,最大有效贮水容量为312.73mm,均大于杉木林和阔叶林;干旱条件下用双环法测定的10℃水温时的初渗速度为29.10mm/min,稳渗速度为8.28mm/min,都大于杉木林而小于阔叶混交林;入渗速度衰退参数为0.2391,介于杉木林和阔叶林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从山西某地3家鸡场分离出6株鸡大肠杆菌。将分离菌株分别接种试验动物,对小白鼠致死率达83.33%。选择全部致死小白鼠的菌株制成每毫升含100亿个大肠杆菌的油乳剂灭活苗。经试验证明,本疫苗安全、有效。每只鸡免疫接种0.5mL,临床无不良反应,对地方性鸡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庆是我国酸雨发生最早且其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遭受酸雨影响,这里的森林受害明显,经济和环境损失巨大。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amb.)和木荷(Schima superbaGardn.etChamp.)都属于重庆的重要乡土树种,马尾松在造林中被广泛使用,木荷是优良的生物防火树种,并因  相似文献   
19.
干旱缺水地区森林植被蒸散耗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总结近年来在宁夏固原六盘山、北京延庆等干旱缺水地区进行的森林植被蒸散耗水研究结果。乔、灌、草作为土壤水分限制型生态系统的坡面植被,蒸散都是水分平衡的最大分项,其中植被蒸腾又是蒸散的最大分项。植被蒸散量一般表现为高大乔木林>亚乔木林>灌木林>自然草地,但人工草地>自然草地。可依坡面产水功能将不同植被分类,自然草地和灌丛为水源生产型,亚乔木林为水源平衡型,高大乔木林和人工草地为水源消耗型。植株密度不是坡面植被蒸散大小的决定性因子,其作用更多的是调控蒸腾量及其占蒸散比例。虽然降低植株密度一般会减小蒸散,但并不是相同比例地线性下降,不同植被类型反应也不一样,表现出降低密度减少蒸散的作用从乔木、亚乔木到灌木而变弱的趋势,降低密度减少蒸散的作用是有限的。对降低密度减少蒸散的作用大小,作为调控措施的有效性,有效的密度调控范围等,还需严格的对比实验和理论研究。估计和评价植被蒸散耗水时,用叶面积指数或叶生长量指标可能比密度更符合生物学逻辑。从在干旱缺水地区建立节水、稳定、高效、多功能的坡面植被的角度而言,草地和灌丛的蒸散低于乔木林,建立稀树草原或稀树灌丛式的植被可能更利于流域产水和植被稳定。从小流域管理的角度而言,还需考虑在土壤水分承载力空间差异的基础上,探讨能兼顾产水功能、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植被稳定的植被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雪害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宁夏六盘山2011年秋一场罕见的早雪造成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受害情况,分析林分受害率与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海拔冲风地段和土层瘠薄立地的林分受害率偏大;高密度林分的受害率显著大于低密度林分,说明密度是影响林分抵抗雪灾能力的重要结构指标,但直接原因是林分密度增高导致林分高径比增大;当高径比在0.7~0.9时,样地出现受害,但受害率随高径比增大的增幅不大,当高径比大于0.9后,林分受害率随高径比增大快速升高,当高径比大于1.0后,林分受害率随高径比增大急剧升高;及时间伐降低林木密度,把林分高径比降到0.7左右并维持在0.9以内,是提高森林抵抗雪灾能力的可行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