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2篇
  11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了确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特点及变异规律,本研究首次对从2006年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分离到的29株PRRSV的ORF3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国外代表毒株和国内的高致病性PRRSV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毒株的ORF3基因均编码254个氨基酸,都属于美洲型PRRSV,推导的氨基酸同...  相似文献   
42.
玉米幼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研究了不同材料、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分化、植传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8个玉米自交系幼胚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在继代过程中差异较大。将能继代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5010和综3自交系获得了再生植株。并且植株移栽可成活。  相似文献   
43.
为了分析2009年安徽省和江苏省周边地区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遗传变异特征,采用RT—PCR方法对该地区分离的22株PRRSV的Nsp2和ORF5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2株PRRSV均属于美洲型毒株,其中21个毒株的Nsp2存在30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与高致病性PRRSV有相同的缺失特征;而且此21个毒株的ORF5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也发生多处突变,集中出现在毒力相关位点、抗原表位和糖基化位点序列中。只有HZNJ株与疫苗株的同源性较高。进化树分析显示,21个分离株与高致病性PRRSV处在同一进化分支,而HZNJ株与疫苗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进一步说明高致病性PRRSV已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44.
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的LAMP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NA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以rfbE基因为靶序列,设计LAMP引物,建立LAMP反应体系与条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h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在灵敏度试验中,rfbE-LAMP对O157菌液和模拟阳性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CFU/mL和1 CFU/g.在特异性试验中,以其他血清型大肠杆菌以及沙门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对rfbE基因进行检测,均没有发生非特异性扩增反应.试验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的特点,能够满足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等方面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45.
白洋淀菹草不同生长期生物量与水质指标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洋淀王家寨淀区菹草为对象,分别在菹草返青期、指数生长期、芽殖体发生期和植株衰亡期,对各采样点菹草的生物量以及该采样点在各时期的水质、底泥和菹草植株中的氮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菹草指数生长期,生物量增大,淀区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升高,最大值可达9.30 mg/L,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和正磷酸盐含量大幅下降,最...  相似文献   
46.
针对滨梅的耐盐性,采用盆栽的方法,以4个不同种源滨梅的1年生扦插苗为材料,用5.85 g/kg Na Cl溶液浇灌处理42 d,测定盐胁迫后株高、根系活力、质膜透性、MDA含量、SOD活性、Na+含量、蛋白质含量、地上部分含水率、地下部分含水率、根冠比等10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并将各个指标测定值转换为耐盐系数。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0个指标转化成2个独立的综合变量,求得各材料的每一个综合指标值及相应的隶属函数值,经过综合加权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D的大小,判断出4个不同种源滨梅的耐盐性强弱。最终结论认为滨梅可能是通过增加体内含水量来降低过高的Na+对植物体造成伤害的,其耐盐性由大到小依次为MA、NY、DEL、MI,即马萨诸塞州种源、纽约州种源、特拉华州种源、密歇根州种源。  相似文献   
47.
黑莓和树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无菌繁殖体系的建立、继代快速繁殖、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及其移栽驯化等方面综述了黑莓和树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并论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黑莓和树莓脱毒快繁、基因工程育种和诱变育种方面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以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两种牧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开展了牧草和污泥微生物对污泥多环芳烃(PAHs)修复的贡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盆栽5个月后,与灭菌污泥相比较,不种植牧草处理的污泥微生物对污泥PAHs的去除率达20.52%,且对不同环数的去除率表现为6环≈4环≈3环5环≈2环。牧草-污泥微生物联合作用对16种PAHs总量的去除率可达83.74%(苜蓿)和78.73%(雀麦),比污泥微生物单一作用平均提高了2.96倍,且对6环PAHs的去除效果表现最突出。扣除污泥微生物对PAHs的去除率后,苜蓿和无芒雀麦对污泥PAHs的去除率分别为63.22%、58.21%,比牧草-污泥微生物联合作用平均降低了33.90%,对不同环数的去除率表现为5环PAHs效果最明显。进一步分析牧草和污泥微生物对PAHs修复的贡献可知,牧草因直接吸收去除PAHs的贡献率平均为1.35%,污泥微生物单一作用的贡献率为24.67%,其他可能因牧草-污泥微生物的交互作用、牧草的蒸腾作用及根系分泌物的作用等共同去除的贡献率为79.46%。同时,污泥碱性磷酸酶活性大小顺序呈现出了未灭菌污泥+苜蓿处理(J+M)≈未灭菌污泥+雀麦处理(J+W)未灭菌污泥处理(J)灭菌污泥处理(CK)(P0.05)的结论,与PAHs降解规律表现一致。综上,在牧草和污泥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泥PAHs的过程中,除了污泥微生物和牧草的单一作用外,牧草-污泥微生物的交互作用、蒸腾等共同作用对去除的贡献占据了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49.
在黑莓果实发育不同时期,分别测定了果重等5个指标,运用多项式回归和导数方法,建立了果重、果径、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的累积量、累积速度和累积加速度的动态变化模型,依据动态变化模型分析了黑莓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果重、果径及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积累形成,累积量曲线表现为不完整的单"S"形;果重、总糖和维生素C的累积速度模型表现为完整的单"S"形曲线,总酸累积速度模型为"卧式"的双"S"形曲线,平均果径累积速度模型为开口向上且基本对称的抛物线;果重、总糖和维生素C的累积加速度模型为开口向上不对称的抛物线,总酸累积加速度模型为"卧式"的单"S"形曲线,平均果径累积加速度的变化曲线为直线。  相似文献   
50.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玉米大斑病菌StSLT2基因的结构特征,并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StSLT2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研究发现玉米大斑病菌StSLT2基因DNA全长为5 842 bp,cDNA全长为3 105 bp,包含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编码1 034个氨基酸;该蛋白包含S_TKc保守结构域,在该区域内包含1个典型的MAPK蛋白激活域(TEY);对该蛋白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的SLT2基因之间的进化关系最近;对其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菌丝、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侵入钉等5个时期均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其中在分生孢子发育时期的表达量最高,在芽管形成时期表达水平最低。以上结果表明,该基因对玉米大斑病菌分生孢子的发育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该研究不仅明确了玉米大斑病菌StSLT2的结构及其表达模式,也为揭示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