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硅镁锌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用纯硅酸钠作硅肥,研究了硅与微量元素锌、中量元素镁的相互作用及其配合施用对水稻的产量、抗病性、品质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锾锌肥提高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其叶瘟下降了1~2个级别,发病率下降了0.1~4.9个百分点,穗颈瘟发病率下降了2.9~6.4个百分点;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最高增产达14.4%;改善外观米质,糙米率提高了0.1~1.1个百分点,垩白率下降了3.4~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2.
以空育131为材料,按照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镁肥、钾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探明镁肥、钾肥最佳施用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镁钾配比能够在水稻关键生育时期增加水稻叶片含氮量、提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并能够通过增加穗数和结实率提高产量,产量最高的配施处理为K2Mg1处理。  相似文献   
63.
通过设计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的田间试验探讨速效硅肥(Na2SiO3)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筛选最优组合。结果表明:Na2SiO3的最适施用量为90~135kg·hm-2,与末施硅肥的对照相比增产9.5%~11.9%,叶瘟发病率降低2~15个百分点,叶瘟的发病级别减少2~3个等级;硅肥采用基施60%,8叶追施40%为最佳施用方法;施用速效硅肥同时可对稻米的品质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64.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天鹅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及越冬场所,通过连续20年的动态监测显示,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的天鹅以大天鹅为主,秋、冬季节最为常见,秋季南迁大天鹅10月中旬陆续抵达黄河三角洲,种群达到2102只,自2014年以来,南迁大天鹅种群持续增加,2018年达到6559只.越冬期大天鹅种群平均达到506只,主要...  相似文献   
65.
基于2020年黄河口须子网生计渔业和生物组成周年监测数据,开展黄河口潮间带渔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研究,评价须子网生产对黄河口渔业资源补充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口潮间带的渔业生物种类丰富,共鉴定记录61种生物,以鱼类和甲壳类居多。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组成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多样性水平以夏季7―8月较高,秋季10―11月较低;5―9月、10―11月组群分别具有较高的种类组成相似度。各类群的数量组成中,4―7月螺类数量居多,8月螺类和鱼类数量居多,9月鱼类数量居多,10―11月蟹类数量居多。鱼类是各调查月渔获的优势类群,其中,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 (Liza haematocheila)为各调查月都出现的优势种。个体大小–频数百分比分布显示,黄河口潮间带是小型渔业生物以及多种幼鱼分布的重要区域。4―9月,渔获物的主体均由个体重量< 2 g的生物组成(44%~82%),鱼类以个体质量< 20 g为主,优势种类组成月更替明显。研究表明,开展须子网生计渔业调查和监测是采集黄河口沿岸咸、淡水交汇区潮间带包括鱼类补充群体在内的诸多渔业生物分布资料的有效途径。研究还表明,须子网渔业生产虽为黄河口沿岸当地传统的生计渔业,但其低选择性及在迁移通道的布设方式等易对渔业资源自然补充和增殖养护群体造成破坏,建议主管部门根据幼鱼种类组成和出现季节特征,重点在夏季和初秋季对该渔业的网目和布设区域进行相应管控。  相似文献   
66.
以适合寒地种植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设置不同光质和光照度的LED灯光照射处理,研究光对寒地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寒地在冬季实现室内培育水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光质处理对水稻秧苗的影响相似;不同水稻品种对光的反应有所差异,但提高光照度后水稻秧苗有叶龄进程加快、根数增多、茎基变宽、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增加、壮苗指数提高的趋势,适当增加光照度有利于培育水稻壮苗。与对照相比,光照度1 7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较差,光照度3 5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相近,光照度5 300 lx左右时水稻秧苗素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参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开发的风险管理标准AS/NZS4360,对比国内多个风险分析系统,结合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建立了口岸地区媒介生物性传染病风险分析系统,并应用本系统对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类携带棘球蚴病的传入风险进行了分析。与其他多个系统对比评价发现,本分析系统结果较为可信,且分析过程较其他相对比系统更严谨科学。但实际情况复杂多变,风险分析系统需要实际检验过程中不断优化改善。  相似文献   
68.
浅谈黑龙江省冷害对水稻的影响及防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黑龙江省水稻冷害发生的类型,冷害对植株的影响,同时提出相应的诊断技术及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9.
本项研究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对水稻长穗期长势的遥感监测,并针对遥感信息开展调优措施,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的目的。通过试验研究,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水稻长穗期后四叶长势,具备全面、准确的优势,准确度达80%,实现大范围监测,完成由"点"状数据向"面"的转变,并且依据遥感信息实施调优栽培技术,调整群体结构,这对于指导大规模水稻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0.
优质水稻新品种“临籼22”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籼22是临沧市农科所采用杂交系谱法育成的一个优质常规籼稻品种,亲本为207(红帽缨/IR24)×1819-3(毫双8号选3/香谷)F3,1991年组配杂交组合,经过7年系统选育,1998年稳定,2003年至2004年推荐参加云南省优质常规籼稻区域试验。200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品质达国优1级,具有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06年分别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临沧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已成为临沧市常规籼稻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