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前,我国奶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转型阶段,即由跨越式增长转入渐进式增长,由超常规发展转入正常发展,由数量型转为质量效益型,由粗放式经营管理转为集约式经营管理。在这个关键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尽管当前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滨海盐化潮土小麦—玉米轮作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施用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各级团聚体有机碳对总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对照(CK)、有机土壤改良剂(OSA)和有机—无机土壤改良剂(CSA),分析土壤团聚体分布、水稳性大团聚体(R_(0.25))、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分形维数(D)、有机碳储量(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SOCS)和有机碳贡献率(contribution rate of organic carbon)。结果表明,滨海盐化潮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主要以0.25 mm粒径为主,改良剂施用后土壤R_(0.25)显著提高,其影响主要集中在5 mm和2~5 mm粒径级,OSA处理2个粒级团聚体含量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7.38%和59.00%,CSA处理分别显著增加89.17%和100.66%。施用OSA与CSA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MWD和GMD值,说明2种改良剂的施用均有利于提高大团聚体数量及稳定性。施用改良剂2年处理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有所提高,OSA处理以1~2 mm粒级提高最多,CSA以2~5 mm粒级提高最多,且前者达显著水平。与CK相比,改良剂可促使土壤有机碳向大团聚体富集,显著提高1~2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93.62%~109.76%,降低或显著降低1~2 mm粒级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率20.55%~24.92%。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改良剂施用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滨海盐化潮土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稳定性,还可显著增加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储量,是加强盐碱土壤有机碳库积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3.
微咸水喷灌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咸水喷灌条件下, 作物同时受到土壤盐分和喷灌水盐分的双重影响。大部分作物通过叶片吸收盐分的速率与盐分浓度和喷水历时基本上呈线性函数关系; 同时, 喷灌过程中不仅要监测灌溉水的电导率, 而且与其他水源混合时也要监测离子组成, 尽量降低Mg2+、Cl-和Na+的含量。喷灌频率的增加比喷水历时的增加更能增加作物盐分的吸收, 并加重对作物的损伤。微咸水喷灌后短时间的淡水冲洗可以减少作物叶片对盐分的吸收。微咸水喷灌显著降低成熟植被的生物量和作物累积耗水量, 造成作物一定程度的减产, 而且具有累积效应; 但作物产量和叶片汁液离子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今后, 应重点研究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微咸水喷灌下作物的耐盐性评价指标, 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2)选育耐微咸水喷灌的品种, 尤其是用于草场恢复重建、城市绿化、盐渍土改良等耐盐牧草、草坪草的选育; (3)制定与微咸水喷灌相适应的灌溉制度, 研究微咸水喷灌条件下作物叶片上和土壤中盐分的淋洗对微咸水喷灌具有重要的作用; (4)微咸水喷灌对作物影响的区域性和时效性, 应建立微咸水喷灌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区域性评价和研究长期微咸水喷灌对作物的影响; (5)微咸水喷灌对土壤盐分积累及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正>发达国家的畜牧业是以中小规模养殖场为主,不管规模大小都是以家庭农场的形式出现,基础设施良好、现代化程度高、环境舒适、动物福利好、种养必须结合、工作轻松生活富足,看起来赏心悦目。其成功因素归结于:一是有钱投入农业。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以后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完成了原始积累,资本主义国家全球掠夺和殖民聚集了巨大的财富;二是政府对农牧业的补贴持久、普惠、公平。农牧场30%~40%的收入来至于政府补贴;  相似文献   
55.
母猪能否顺利配种、产仔,是养猪成败的关键。关于母猪适配时间的确定和早期妊娠检查,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参考。一、怎样确定母猪的发情适配时间和简单准确地进行妊娠诊断母猪的正常体温为38郾9℃熏因个体差异也有高达40郾5℃的。首先测定母猪的正常体温,每天  相似文献   
56.
王学君 《安徽农机》2004,(1):32-32,7
滩溪县地处淮北平原,是农业大县,也是农机大县。近年来,联合收割机发展迅猛。目前,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达3200多台,跨区作业带来显著效益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引机入濉抢粮,滩机出征致富”成为我县农机工作的亮点。纵观跨区作业形势,前期一片大好,平均每台年创收入3.2万元左右,后期逐年下滑,平均每台年创收入2万元左右。究其原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多功能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都能提高棉花产量,提高程度以条施最大,拌种次之,最后是撒施;各施用方式的最佳用量分别是条施75.0kg/hm2,拌种以1:1的重量比最好,撒施最佳用量是500kg/hm2;产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增加单株铃数和平均铃重。  相似文献   
58.
无线电追踪技术是野生动物研究中一项革命性突破。目前在野生动物研究的很多领域中都应用这种技术。如对动物的领域、迁徙、行为、生理等研究广泛应用这项技术。很难说这项技术是谁发明的,但最早见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早应用在陆栖脊椎动物身上,以后在海洋哺乳动物以及其他动物类群、鱼、两栖、爬行也应用这项技术,目前在测定动物体温、心率和其他生理指标也已运用这项技术。无线电追踪技术是利用无线电遥测仪器。主要包括二大部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发射仪器通常以颈圈或其他工具附在动物身体上。接收部分包括天线和接收器。最  相似文献   
59.
为探索我省肉羊产业种养结合技术模式,了解我省肉羊适度规模养殖与生态循环词养的发展现状和经济效益,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先后赴安阳、鹤壁、洛阳、许昌、南阳、长垣、兰考、汝州等地市对安阳金戊牧业、汤阴万山畜牧、浚县中鹤牧业、浚县鑫林牧业、长垣三阳牧业等11个肉羊养殖企业进行调研,学习各企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鉰养技术模式,笔者将调研学习的技术模式、经验及做法与畜牧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60.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甘薯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上甘薯生产的肥料当季利用率,在日照市、平阴县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了甘薯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发现:对于基础养分含量高的褐土,施肥使甘薯减产,CK处理的济薯22和济薯18获得了最高产量;对于基础养分含量低的褐土,NPK处理的济薯22获得了最高产量;而棕壤上,济薯18和济薯22获得最高产量的施肥处理分别为NPK和NK处理。济薯22对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利用率分别为16.39%~43.39%、4.95%~7.94%、负值~59.33%;济薯18对氮、磷和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负值~31.02%、负值~3.15%和负值~30.36%。济薯22形成1 000 kg鲜薯所吸收的N为4.36~5.77 kg、P2O5为1.76~2.24 kg、K2O为4.41~7.06 kg;济薯18形成1 000 kg鲜薯所吸收的N为6.30~7.98kg、PO为2.75~2.96 kg、KO为6.49~6.94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