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73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0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在303、323K的温度条件下和研究浓度范围内,732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茶氨酸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分别计算了热力学参数吸附焓、自由能、吸附熵,结果表明,此吸附过程是放热和自发的,吸附速率受颗粒内扩散和化学反应等因素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92.
微生物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从真菌到植物乃至哺乳动物体内都广泛存在的一类铜蛋白,它能有效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形成相应的醌类物质。在茶儿茶素氧化形成茶黄素的过程中,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POD)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多酚氧化酶总活性是茶黄素形成的主要制约因子。随着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研究人员在许多微生物中发现含有多酚氧化酶,并已利用其进行了含酚废水处理、木质素降解以及染料脱色等领域的研究,在合成茶黄素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尝试。本文对微生物中多酚氧化酶的种类、性质及微生物生产多酚氧化酶的条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筛选合成茶黄素的有效菌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3.
研究从毛栓菌中分离得到的多酚氧化酶(PPO)用于茶黄素的体外氧化制备。结果表明毛栓菌胞外PPO较适的反应温度范围在28~36℃之间;最适pH值为5.2;恒温反应30min内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50%的硫酸铵可以沉淀粗酶液中96.0%的PPO。将毛栓菌PPO加入到儿茶素反应液中进行双液相反应,可得到10.19%的茶黄素,与茶鲜叶来源的PPO相比,毛栓菌PPO制备茶黄素的总含量偏低,但其中TF-3-G的比例较高,达到总茶黄素的68.10%,占脂型茶黄素总量的92.08%。  相似文献   
194.
本文采用目前常用的“SWOT”法,分析评价了安化黑茶产业目前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薄弱点、面临的机遇以及威胁,为制定可操作性的提高安化黑茶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战略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5.
海南三亚是我国棉花南繁主要集中地区.南繁期间是旱季,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非常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发育。但棉花育种南繁大田生育期长达150-180d.有不同于棉花产区(下称棉区)的自然灾害.常见的有前期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大风大雨(台风雨)、开花结铃时期(花铃期)的低温、吐絮期的连阴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自然灾害不包括自然发生的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96.
中国黑茶对FXR及LXR核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茯砖茶、花砖茶、青砖茶、黑砖茶、六堡茶、普洱茶六种黑茶,并以沱茶、米砖茶为对照材料,研究黑茶对FXR核受体及LXR核受体的活性。结果显示,黑茶具有良好的FXR核受体活性,同时,普洱茶还具有很好的LXR核受体活性;而沱茶乙酸乙酯洗脱组分具有增加FXR受体敏感性的作用。因此,黑茶具有调节胆固醇及糖代谢,有较好的抗代谢综合症活性。  相似文献   
197.
陆地棉中G6主要性状主效和上位性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犁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ed line,RIL)"中G6"进行QTL定位,生育期性状共定位了主效QTL位点5个,上位性QTL位点4对,纤维品质性状定位了主效QTL位点1个,上位性QTL位点6对,产量性状定位了主效QTL位点3个,上位性QTL位点5对.其中定位的果枝始节、吐絮期、上半部平均长度、衣分的主效QTL位点均距离最近标记1 cM以下,这有利于在育种实践中主效QTL跟踪检测.定位的霜前花率主效QTL位点具有较高的加性效应和遗传贡献率,应进行QTL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将会对早熟性育种工作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定位的马克隆值、衣分和予指总的遗传贡献率均在30%以上,对性状特征均影响显著.对主效及上位性QTL位点进行遗传效应分析,验证了前人有关数量性状遗传符合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的论断,认为此模型是研究数量性状遗传的有效途经;对主效及上位性QTL位点进行A、D亚基因组定位,并对主效及上位性QTL位点在A、D亚基因组上的分布及互作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全文认为上位性QTL位点和主效QTL位点一样在物种遗传变异和聚合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8.
世界有机棉生产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有机棉生产现状①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最新统计,全世界有机棉约8000余hm2,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商品生产国。此外还有14个产棉国也在生产有机棉,但尚未进入商业生产。在其它14个有机棉生产国中,澳大利亚、巴西、埃及、印度、尼加拉瓜、赛内加...  相似文献   
199.
特纳氏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属分为A、B、C、D、E、F和G共7个染色体组,其中D染色体组的研究比较活跃,这不仅因为该组与四倍体栽培种陆地棉和海岛棉的起源有联系,而且也因为该组是棉属中种数最多的一个染色体组。据P.A.Fryxell  相似文献   
200.
棉花半配合的受精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从受精生物学角度探讨了棉花半配合特性的发生机制。发现产生半配合的棉花,受精融合过程非常特殊,主要在现在以下几点:(1)受精与胚乳形成基本正常;(2)精、卵两核接触持续48~72小时以上,比正常过程长约2~3倍多;(3)精、卵最终不融合,接触72~96小时后,两核之间出现新细胞壁,形成大型卵细胞和小型精细胞共存的原胚;(4)授粉7天后形成父母本同在的嵌合单倍体球形胚。这种精卵之间形成分隔式的半配合现象,在已研究过的具半配合植物中是没有的,也正是半配合棉花能有效地自发产生单倍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