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73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0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172.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4个栽培棉种共12份材料的叶片色素腺体的分布规律,发现除草棉以外,其它3个栽培棉种叶片的色素腺体密度从植株上部到下部均逐渐降低;同一叶片上不同位置的色素腺体密度也不一致,其中叶尖色素腺体密度最高。棉花的叶片色素腺体密度在不同棉种及同一棉种不同材料之间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有助于棉花遗传改良上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3.
棉花非冗余性EST-SSR新标记的开发及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lustal X等软件对公共数据库现有的393 753条棉花EST序列分析,得到349 815条非冗余EST序列,借助自主开发的SSRmine软件共发掘SSR位点11 372个,分布于10 507条EST中,EST-SSR的频率是3%,平均相隔21 kb出现一个SSR。在2~6 bp的重复基元中,三核苷酸和六核苷酸分别占34.1%、40.6%,二、三、四、五和六核苷酸基序分别以AG/CT、AAG/CTT、AAAT/ATTT、AAAAG/CTTTT和AAAAAG/CTTTTT的类型最多。利用去冗余的且在亚洲棉、陆地棉、海岛棉中没有被开发过的410条EST序列设计开发了200对非冗余性SSR引物,利用自主开发的SSRD软件通过SSR引物序列下载、预处理、Blastn、提取相似性分值≥81%的引物编号、提取引物冗余对、冗余引物写成一行等6个步骤去除来源于自身部分同源序列以及与CMD释放的不同棉种相似性SSR引物,得到了非相似性引物,定名为CRIXXX (CRI即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并分别选用棉花12个种的代表性材料对其中100对进行引物功效评价,包括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及引物通用性研究。结果显示,从自主开发的100对SSR引物筛选出56对均能在12份材料间扩增出稳定明显的条带, 其中多态性引物35对,多态率占35%。引物的PIC变幅为0.097~0.888,平均为0.482;1对海岛棉EST-SSR引物在12份材料间的通用性为100%,25对亚洲棉引物通用性为81%,74对陆地棉引物通用性为80.1%。  相似文献   
174.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是高效转运水分子的膜内在蛋白,在调控植物的水分关系中有重要作用,和抗旱性能紧密相关。为初步评价分析棉花AQP序列资源,对网上最新且仅有的52条棉花AQP序列进行分子聚类,同时将其进行多序列比对及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棉花AQP大致分为7类,具有丰富的多样性,AQP基因在跨膜转运以及光合中起重要作用。另外,来自水稻、大豆、玉米、拟南芥的328条AQP序列和52条棉花AQP序进行分子聚类,结果表明:有48条棉花AQP和大豆聚为一类,遗传距离较接近。  相似文献   
175.
2004年自然突变棉花收集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农业部种植业司委托 ,本所自 2 0 0 1年面向全国系统收集棉花的自然突变材料 ,工作进展较快。 2 0 0 4年收到有关棉花自然突变的信息报告近5 0人次 ,根据报告者的描述初步确认可能是真正突变的材料共 31份 ,并进行了收集 ,具体结果见表 1。收集的方式以要求提供种子为主 ,同时对重点或特殊材料 (如不育的 )采取了挖移植株或取枝条等方法。与前三年工作相比较 ,2 0 0 4年度信息量和收集到的突变材料均有明显的增加 ,来源于全国1 0个省自治区 ,主要是基层工作的技术员或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棉农 (专业户 )。表 1中“临时名称”是对报告主体性状…  相似文献   
176.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an efficient method of Nuclei extraction of cotton and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constructing large-insert genomic library and sequencing complete genome. [Method] The cotton cotyledons germinated in dark moisture chamber for one week were chopped with a sharp sterile scalpel in a Petri dish which contained ice-cold nucleus isolation buffer (10 mmol/L MgSO4, 5 mmol/L KCl, 0.5 mmol/L HEPES, 1 mg/ml DTT, 0.25% Triton X-100 and 2% PVP40), then the nuclei were collected after selected through 100, 50 and 30 μm nylon meshes and centrifugation. Meanwhile, the tender leaves and cotyledons with different germination time in dark were treated by grinding method and sharp scalpel method. [Result] The chopping with a sharp scalpel method was very simple and rapid, which did not need grind and mercaptoethanol treatment and the successful extraction rate was 100%.[Conclusion] An efficient method of nuclei extraction of cotton with simple, high efficiency, rapid reaction and poison free wer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77.
不同于水稻、玉米和大豆等作物.棉花全生育期较长.在棉区和南繁一年两季的田间时间往往超过一周年。所以,南繁棉花的关键是加强田间管理.以便适时收获.促使南繁种子能够赶上在棉区的正常播种。  相似文献   
178.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对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地评价与分析是茶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茶树代谢产物如多酚类、咖啡碱、茶氨酸和多糖类等物质不仅是重要的植物天然产物,也是构成茶叶滋味、香气的特征品质成分,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系统性的特点,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强有力工具,也为茶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茶树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组学技术的发展,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已应用于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多糖等重要功能成分的代谢研究。本研究综述了组学技术在茶树物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对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并讨论了组学技术在茶树物质代谢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9.
海南冬季植棉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加代为主要目标的冬季植棉 ,多在海南岛南边的三亚地区进行 ,一般是在 1 0月播种 ,次年 3~ 4月收获完毕。全生育期的气温两头高中间低 ,呈马鞍形。当地年降雨量很大 ,但却集中于 6~ 9月 ,南繁季节基本无雨 ,光照充足 ,没有霜冻。南繁的棉花 ,自身表现与在棉区有许多不同 ,并因此形成了植棉管理或棉花科研方面的技术特点。掌握这些特点 ,是棉花南繁取得成功的基础。1 冬繁棉花生物学特点1 .1 自然特性表现充分。在海南岛 ,材料自身特征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来 ,材料之间的性状差异更明显。如生育期、株型、棉铃形状等 ,更易区别。与在棉区…  相似文献   
180.
草甘膦是一种内吸传导式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除草剂品种之一.而因其所具有的非选择性,使其在应用中消除杂草的同时也使农作物同样受害,这就大大地限制了草甘膦的应用范围和时间.发展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将为草甘膦的广泛应用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