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37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81.
选择3类棉纤维比强度差异明显的品种,于2004—2005年在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研究棉纤维加厚发育过程中主要生理特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为探索改善棉纤维比强度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纤维比强度基因型(科棉1号)棉纤维中可溶性糖转化多,进入纤维次生壁加厚发育期的β-1,3-葡聚糖含量峰值高,纤维素合成关键酶(蔗糖合成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强快、峰值高,纤维素累积速率平缓且快速累积期长;而较低纤维比强度基因型(苏棉15和德夏棉1号)的棉纤维加厚发育生理特征与此相反;中等棉纤维比强度基因型(美棉33B)则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与纤维素生物合成相关的物质和关键酶活性变化的基因型差异是造成纤维素累积速率及纤维比强度差异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此外,β-1,3-葡聚糖含量的剧增可作为棉纤维进入次生壁加厚发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不同遗传背景棉花品种纤维比强度形成的温度敏感性特征。【方法】采用SPPS(11.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2001~2004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资料。【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品种的纤维比强度的变异性较为稳定,即棉纤维比强度的变异性具有较强的遗传(品种)特性,不同品种其纤维比强度变异性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可根据纤维比强度变异性大小对品种进行类型划分。研究发现各品种不同果枝部位及“四桃”间纤维比强度的变异性均存在差异,根据不同果枝部位及“四桃”间纤维比强度的变异系数分别聚类,可将14个品种划分为纤维比强度形成对温度敏感型,中间型和非敏感型3个类群。【结论】纤维比强度变异性大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品种特性,不同品种纤维比强度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棉纤维比强度的变异性主要来源于温度的变异性。不同品种棉花纤维比强度变异性的显著差异也可能主要来源于其对温度变化敏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3.
品茗与醉酒已构成唐代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茶、酒与诗词艺术融合,使得唐代产生很多的茶诗与酒诗,体现唐代文人不同的精神诉求、人生感悟。本文以唐代茶酒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唐朝具有代表性的茶诗与酒诗进行比较,一方面分析茶、酒在唐代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及意义,尽可能还原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进而探讨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为研究唐代饮食文化、文人文化的学者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4.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引进四川隐性核不育品系101-007AB中分离的不育株作母本,用自选的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的自交系自2328C作轮回亲本,采用杂交、连续3代回交-自交、自交育性分离、株系内成对测交、株系内兄妹交转育成新的黄籽、双低、高油分、高蛋白、高配合力的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328AB。2328AB具有低芥酸(1.58%)、低硫苷(28.80μmol/g)、高含油量(43.42%)、高配合力等优良性状,恢复源广,较易配制出强优势的杂交组合,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5.
【目的】结合北疆气候条件和植棉特点,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节效应,探讨北疆杂交棉氮肥运筹措施,为杂交棉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杂交棉标杂A_1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用量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叶面积指数等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增加,杂交棉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374.7~375.6 kg/hm~2时,杂交棉籽棉产量达到最大。施氮量不足或过量,对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到光合物质的生产和转移,最终影响到产量。【结论】适宜的施氮量是杂交棉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合理的叶簇倾角和叶面积指数,并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6.
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的协同效应对棉纤维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设置播期试验,使位于棉株不同果枝果节部位棉铃的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 d)处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对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与棉株生理年龄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铃龄25~50 d日均温26℃左右时,棉株中部(7~9果枝)铃纤维蔗糖合成酶活性最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  相似文献   
187.
试验于2005年在江苏徐州(117°11′E,34°15′N)、2007年在河南安阳(114°13′E,36°04′N)进行,设置正常播期(4月25日)和晚播(5月25日)两个播期,研究播期对棉铃生物量和氮累积与分配的影响及其与棉铃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播显著影响棉铃(铃壳、棉籽、纤维)生物量和氮的累积与分配,进而影响铃重、棉纤维和棉籽品质形成。与正常播期比较,晚播条件下有以下变化:(1)棉株中部果枝棉铃铃期日均温下降,2005、2007年分别由24.8℃降至20.8℃、24.1℃降至19.4℃。(2)铃壳生物量升高、氮累积量下降;棉籽、棉纤维生物量和氮的快速累积起始时间推迟,累积速率峰值降低且出现时间晚,导致棉籽和棉纤维生物量和氮的累积量降低;棉纤维氮累积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早于生物量,棉籽则相反。(3)铃壳生物量和氮的累积量所占整个棉铃中的比率上升,棉籽生物量和氮的分配系数降低;棉纤维生物量的分配系数降低,但棉纤维氮的分配系数变化较小。(4)铃重、棉纤维比强度和棉籽蛋白质、油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中部果枝棉铃在晚播条件下,铃期日均温降低导致光合产物和氮素向纤维和棉籽中的分配及铃壳的再转运过程受阻,棉籽和纤维的生物量和氮累积量降低,最终铃重降低、棉纤维和棉籽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88.
花生施用混合型菌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施用复合型菌肥对花生抗病性、经济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型菌肥可有效降低花生株高,防止病害,提高经济学性状指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9.
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稻茬免耕直播油菜上施用沼肥能显著提高油菜幼苗素质,增强油菜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油菜的大多数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增产14%左右。  相似文献   
190.
黄萎病胁迫影响棉花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黄萎病对棉花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苗期黄萎病抗性鉴定及制定黄萎病防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植棉2号(抗黄萎病品种,ZZM-2)和冀棉11号(感黄萎病品种,JM-11)为试验材料,于2叶1心期接种大丽轮枝菌,6 d后测定主茎倒1叶的光合和荧光参数等。【结果】(1)黄萎病胁迫下,棉花幼苗单株叶面积、叶水势、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等皆呈下降趋势,ZZM-2的降幅均小于JM-11。(2)2个品种胞间CO_2浓度下降、气孔限制值升高,说明P_n的降低主要是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的;且ZZM-2叶绿素a的降幅小于叶绿素b,JM-11则相反。(3)ZZM-2的光、CO_2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分别呈增强、减弱的趋势,JM-11均呈减弱趋势。ZZM-2潜在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_(NPQ))和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_(NO))稍增大,实际光化学效率(Y_Ⅱ)稍降低,但差异皆不显著,可变荧光产量(Fv)下降显著。JM-11的Fv、F_v/F_m、Y_Ⅱ及Y_(NPQ)显著下降,Y_(NO)大幅上升。(4)F_v/F_m在病叶病斑部位下降,而在非病斑部位未降低甚至略增大。【结论】选择光同化能力和碳同化能力较高、抗黄萎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小黄萎病对棉叶光合特性的影响,降低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