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37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施氮量对长江流域滨海盐土棉花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长江流域下游棉区棉花种植逐渐向沿海地区集中,但该地区棉花生产中氮肥运筹不合理问题突出,本研究旨在揭示长江流域滨海盐土棉花氮素吸收利用对施氮量的响应特征,以期为该区棉花的合理氮肥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和2012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33.2°N,120.5°E)滨海盐土棉田,以湘杂棉8号棉花品种为材料,设置施氮(N)量0、150、300、375、450、600 kg/hm2试验,研究了长江流域下游滨海盐土条件下,施氮量对棉花产量、不同空间部位生物量和氮素累积分配特征以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皮棉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301 374 kg/hm2施氮量范围内,皮棉产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生产效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施氮量通过调控棉花不同果枝部位氮含量和氮累积量的动态特征影响氮素和生物量的累积转运,进而影响棉花产量。适宜施氮量(301 374 kg/hm2)下,棉株各部位氮素含量和氮素累积动态特征参数比较协调,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转运,进而提高产量;过量施氮增加了棉株各部位氮素含量,棉株下部氮素累积速率加快,氮素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延长,棉株中部氮素快速累积期持续时间延长,棉株中下部的光合产物以及氮素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减少,吐絮期氮素的吸收比例和累积量增大,产量降低;施氮不足则降低了棉株各部位氮含量,加快了各部位氮素含量的降低,减少了氮素累积量,降低了棉株生物量和皮棉产量。【结论】在长江流域滨海盐土地区,棉花生产的推荐施氮量为301 374 kg/hm2,该施氮量下棉花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相对较高。超过该适宜施氮量,棉花产量降低归因于棉株中下部光合产物和氮素向生殖器官的转运受到抑制,并且增加了生育后期氮素的吸收比例和累积量,棉花贪青晚熟。低于该施氮量则由于氮素供应不足,氮累积量和生物量减少,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2.
豫油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选育的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油菜杂交种,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攻关后补助品种”,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而成为豫南发展双低油菜的主推品种。为了加快豫油5号的推广应用,现将其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43.
利用50%的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在播种后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以探讨乙草胺对春夏播自交系及杂交种的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及药害表现情况,以便为玉米育种、制种单位和玉米大田生产提供参考.试验表明:乙草胺对春夏播杂交种及自交系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效果良好,但对春播自交系在低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易产生药害而出现死苗现象.夏播自交系和春播杂交种也会产生轻微药害,夏播杂交种施用乙草胺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4.
施氮量对滨海改良盐土棉花钾累积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江流域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湘杂棉8号为材料,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33.2°N,120.5°E)滨海改良盐土上研究施氮量(0、150、300、375、450、600 kg N hm–2)对棉株钾素吸收、利用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提高不同生育阶段棉株钾的吸收量,以盛花到见絮期的钾积累增量最大,并改变生育期间的钾吸收比例,使出苗到盛花期的钾吸收比例降低,盛花到吐絮期的钾吸收比例升高;同时,增加施氮还降低生育后期中上部果枝钾浓度的下降速率,但对下部果枝影响较小。随施氮量增加,各部位果枝氮对钾吸收的边际效应(每增施1 kg氮促进钾的吸收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果枝部位越高,基于最大边际效应的施氮量越高。在300~375 kg hm–2施氮量范围内,干物质和钾在经济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提高,钾浓度和钾累积量动态特征参数比较协调,中部和上部果枝氮素对钾吸收的边际效应和钾的皮棉生产效率较高,利于高产形成。高于375 kg hm–2的施氮量导致皮棉产量增幅下降,氮素对钾吸收的边际效应和钾的皮棉生产效率较低;低于375 kg hm–2的施氮量降低干物质和钾经济系数,不利于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145.
应用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对2004年河南省夏大豆区试品种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郑98005评价指标是0.732,综合表现最优,其次是驻豆5号,其评价指标是0.694,丁93①药评价指标是0.311,综合表现最差,此结果与试验地实际表现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6.
黄淮海无公害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发展无公害玉米生产,对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生产绿色无公害肉、禽、奶等产品,满足食品健康安全,参与国际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无公害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规范无公害玉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47.
施氮量对棉铃干物质和氮累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高品质棉(科棉1号)和常规棉(美棉33B)品种为材料,2005年在江苏徐州(11711E, 3415N)、2007年在河南安阳(11413E, 3604N)设置施氮量(低氮N 0 kg/hm2,适氮N 240 kg/hm2,高氮N 480 kg/hm2)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棉铃干物质、氮累积分配和棉铃(纤维、棉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改变棉铃各部分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特征,进而影响棉铃重和棉铃品质。在本试验N 240 kg/hm2水平下,单铃棉子和纤维的干物质累积量最大,棉铃各部分(铃壳、纤维、棉子)氮含量适中、氮累积量最高,最终铃重最大,棉纤维和棉子品质最优;在不施氮(N 0 kg/hm2)时,棉铃干物质和氮快速累积期开始较早、累积速率较低,最终干物质和氮累积量均较低,铃重最低,棉纤维和棉子品质最差。在N 480 kg/hm2水平下,棉铃各部分(铃壳、纤维、棉子)的氮含量和累积量提高,且在成熟棉铃中棉纤维干物质的分配系数下降,棉子中的氮分配系数提高,最终棉子中蛋白质含量上升,铃重和棉纤维比强度、棉子油分含量均降低。综上所述,施氮量过低影响棉铃干物质和氮素的累积,而施氮量过高则主要影响棉铃干物质和氮素在铃壳、棉子和纤维间的分配,二者均导致最终的铃重降低、棉纤维和棉子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48.
<正> 1986年我们引种秦油2号,并于1986—1990年,先后进行了品种比较和生产示范等试验,现将试种结果简结如下。一、产量表现和品种特性1.产量表现1986—1987年,经田间观察及室内考种,秦油2号表现生长势强,抗逆性较强,经济性状良好,生育期适中,适应我区种植。1987—1988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秦油2号产量居首位,比对照7833增产12.3%,比中油821增产65.8%。1987年冬季气候恶劣,全区油菜受冻害、旱害面积达90%,其中25%的面积绝收,50%的面积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49.
运用相关和通径分析的原理,对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品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粗淀粉含量呈负相关,而与赖氨酸含量、小区产量呈正相关;粗脂肪与粗淀粉、小区产量呈负相关,而与赖氨酸呈正相关;粗淀粉与赖氨酸呈负相关,而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赖氨酸与小区产量呈负相关.粗淀粉直接作用大.对提高玉米产量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0.
华油2790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雄性不育三系双低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自2002年引进我市大面积种植以来,已累计推广15万公顷,由于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而成为我市双低油菜的主推品种.现将其在信阳市的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