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0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227篇
农学   162篇
基础科学   238篇
  139篇
综合类   1192篇
农作物   110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624篇
园艺   249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用加利福尼亚兔和新西兰白兔的杂交后代共130只在同一天以1ml稀释精液进行人工授精,开始13个月的研究,实验期间,窝产仔数不足8只的母兔(设为M1组)在其产后第3~4天配种,窝产仔数达到8只的母兔(设为M2组)在其产后第10~11天配种;所有未配上的母兔(设为M3组)都视作假孕,并在上次配种后第24天再次配种。初配兔第一次授精时间的4月龄。整个实验期间共进行了1679次配种,每次配种时都用20ug  相似文献   
23.
冬枣果实近圆形,果面光洁平整,果肉细嫩多汁,含糖量达37.1%,甜味极浓,营养丰富,是目前高档的晚熟红枣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24.
温室大棚栽植桃树 ,以前多用成品苗建园 ,2年来 ,我地采用半成品苗 (芽苗 )建园 ,取得很好的效果。第 1年春季育苗定植 ,第 2年平均株产就可达 5kg以上 ,6 6 7m2 效益 3万元以上。和用成品苗建园相比 ,具有育苗时间短、苗木整齐一致、树体成形早、结果部位低、管理较容易等特点。1 培育壮苗1 1 育苗前的操作  1)建育苗室。育苗室可采用东西向小拱棚或用温室大棚的一段 ,小拱棚宽约 2 4m ,东西向做 2个畦 ,宽度各约 1m ,中间做 1畦埂 ;或做 1个畦 ,而在畦中间留 1个作业道 ,棚的长度视苗量而定。温室中育苗 ,畦埂南北向 ,宽度 1m ,…  相似文献   
25.
生物测定法测得谷壳对复方88-1灭鼠剂的阻滞率为54.3%,光谱分析法测得其对敌鼠钠盐的阻滞率在47.43%—57.00%之间。相同条件下,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取食敌鼠钠盐稻谷毒饵量为大米毒饵的2倍多。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大米毒饵更易松散、霉变,使其适口性更低。综合考虑认为南方灭鼠使用稻谷毒饵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6.
核桃树体内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核桃酚类物质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枝、芽、叶中均有酚类物质存在,其平均含量范围为29.5~118.6 mg/g DW。核桃酚类物质分布随器官组织和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即:枝条初皮部>叶片>芽体>枝条木质部;一年生韧皮部和芽体中酚类物质含量均于休眠达到高峰。不同核桃品种间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性,即:光皮绵核桃>白水核桃>辽核1号>中林5号。  相似文献   
27.
旱地地膜小麦研究成效和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及建议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1995-1996年度陇东旱干旱年份旱地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有效地减少了播种到拔期间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具有超常的增产效果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8.
旱原地膜冬小麦集雨节水灌溉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旱原地膜冬小麦集雨节灌具有显著的产量和水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限供水量的增加,冬小麦经济产量相应提高,日耗水量增大,2m土层土壤供水增加,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供水效率依次增大。集雨节灌妈拔节期效果最佳,增产57.1%,同时拔节期供水12mm,较其它时期等量 水的效率提高2倍-6倍,表现出旱地集雨节灌的超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29.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 ,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无论是规模化猪场或是农村养殖户 ,免疫失败都将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1 要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且符合当地疫病情况的免疫程序一个猪场或一个地区制定的免疫程序不是千篇一律的。制定免疫程序的依  相似文献   
30.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