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3-1994年利用鱼池、稻田改造成的池塘培育中华绒螯蟹扣蟹,采取塑膜围栏防逃、调节水质、科学投饵、抑制幼蟹性腺发育等技术,52亩鱼池改造池亩扣蟹105kg,规格100只/kg;595亩稻田改造池亩产扣蟹55kg,规格180只/kg。  相似文献   
22.
王俊红 《中国果菜》2020,(3):98-100
黄萎病是茄子的一种常见病害,也是导致茄子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茄子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茄子产业的发展。本文在介绍了茄子黄萎病危害的基础上,从生态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4个方面探讨了当前茄子黄萎病的防治现状及对策,旨在为茄子黄萎病的防治与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促进茄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3.
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高热性疾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呼吸道综合征、腹泻性疾病并称为养猪业的四大类疾病。其中仔猪阶段最容易发生的疾病是腹泻性疾病,可占到仔猪阶段发病的50%以上。引起该病的病因有多种,有管理性因素、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的因素,这就给该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且仔猪阶段抵抗力差,预防不当很容易导致死亡,因此,仔猪阶段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兴衰。本文总结了仔猪阶段容易发生的引起腹泻的病因以及防控措施,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基质金属蛋白酶酶原生物合成基因转录水平的调节,分泌酶原的活化,活化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及金属蛋白酶的组织抑制物对酶原自发裂解的阻止作用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生物合成与活性调节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5.
稻田培育扣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进行了稻田养殖扣蟹试验。研究了水稻栽植和河蟹放养密度,水稻晒田、晾田与养蟹兼顾技术,调整水稻施肥、撒药时间等,结果:20亩水田,平均每亩产稻413kg,扣蟹26kg,纯利2224.8元。专家鉴定认为,本试验在养殖面积、单产和经济效益方面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6.
27.
2种外源物质对大豆农艺性状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和二苯基脲磺酸钙(DSC)对大豆农艺性状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盆栽方式,设置8个处理,通过对各组间大豆农艺性状的测定,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组分进行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当DSC浓度为6 g/L时,全氮、全磷、豆荚数、豆粒数及株高显著提高,S.fredii+6 g/L DSC使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及根瘤数显著提高。因而选用CK、S.fredii(N1)、6 g/L DSC(N3)和S.fredii+6 g/L DSC(N6)的根际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与CK相比,N1和N3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N1益于Proteobacteria富集;N6益于Chloroflexi富集;N1、N3和N6益于Nitrospirae富集;N1、N3和N6较CK的Azoarcus、Azotobacter、Flavobacterium、Pseudomonas等功能菌属增加。综上,S.fredii和DSC处理有助于改善大豆各农艺性状指标,也影响着大豆的根际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8.
韭蛆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韭菜韭蛆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韭菜韭蛆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具有腹泻症状的鸡病包括:新城疫、禽流感、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坏死性肠炎、溃疡性肠炎、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炎、球虫、盲肠肝炎、鸡霍乱、结核、腺胃炎、痛风、有机磷农药和黄曲霉毒素中毒、蛔虫和绦虫、弧菌性肝炎、维生素A缺乏、白冠病、坏死性肠炎。其中以腹泻为主的疾病有:球虫、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炎、盲肠肝炎、鸡霍乱、鸡传染性病毒性腺胃炎、溃疡性肠炎、弧菌性肝炎、维生素A缺乏、白冠病、坏死性肠炎。以其他症状为主,腹泻为辅的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结核、痛风、硒一维生索E缺乏、黄曲霉毒素和有机磷中毒、磺胺类药物中毒、氟中毒。  相似文献   
30.
为筛选出适宜培育高质量幼苗的育苗基质,促进移栽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的生产,以酒糟为主料,牛粪和沼渣为辅料,按不同体积比配制了6种有机复合基质,并对其理化性质,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PLS-DA分析辅料对复合基质性质的影响,采用模糊评价法评估各复合基质肥效,进而筛选出基质F2(酒糟∶牛粪=60∶20)和Z2(酒糟∶沼渣=60∶20),将二者分别与纯土按体积比3∶7混合制成育苗基质后,通过发芽和幼苗生长试验评价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各有机复合基质理化性质基本符合常规基质要求,分别以牛粪和沼渣为辅料的两组复合基质,F2和Z2的肥效评价系数较高。混合育苗基质“F2+纯土”组的蒙古黄芪种子发芽率最高,且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Z2+纯土”组和对照组;同时,该组幼苗的整株长、株高和鲜重等指标也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由此可见,有机复合基质F2性能良好,与纯土混合后制成的育苗基质可用于蒙古黄芪优质幼苗的培育,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