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林业   22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树、刺槐和茅草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杨树与刺槐混交具有改良土壤、增强抗性、提高产量的效果,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一些生产单位和林业科研部门近年来对杨树刺槐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陆续做过一些报道,同时对两树种混交效果较好的原因从不同角度做了探讨。为了揭示杨树、刺槐和北方沿河及滨海砂地上主要杂草-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var.major)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一定立地条件下的相互影响,我们对三者的生物化学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自然界中,植物的种间关系非常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其中之一是一个种通过根部或者地上器官,以有机分泌物的形式对另外的种起作用,刺激周围植物对环境化学反应十分敏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入夏以来,长江、嫩江和松花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千百万军民两个多月的抗洪抢险,牵动着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洪水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但抗洪抢险也教育、锻炼了于部群众,增强了国人的凝聚力,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1974、1975和1978年,我们在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县笔架山、板栗篝及云南林学院校园附近山地,对云南松的结实特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调查的林分均为天然次生林,纯林,林龄一般不超过30年,郁闭度0.7左右,同时还调查了少量散生树木。由于附近人为活动比较频繁,选定标准地时曾特别注意避开遭受人为破坏的地点。调查地区海拔在1900—2100米之间,年平均温度14.7℃,年降水量941.0毫米,土壤多为红壤。一、开花结实的物候形态特点云南松小孢子叶球约在3月中下旬突破芽鞘显现(平均气温13.3—14.1℃),初期为深黄色,体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对Acacia falata Willd、A.myrtifolia Willd、A.longifoliaWilld var longfolia、A.terminalis Macbride、A.suaveolens Willd的种子以60—100℃热水处理0、5、30、60、180及600秒钟。A.falacata、myrtifalia和longfolia的种子在水温100℃下处理5—600秒发芽良好。A.terminalis种子在水温100℃下长时间处理会降低其发芽。A.Suaveolens的种子在水温80℃处理5—30秒后发芽良好。无论任何一种处理均未获得高的发芽率。温度及处理时间增加对每一树种可提高一定数量的种子发芽数,此后种子发芽数下  相似文献   
15.
白皮松分布区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白皮松(PinusbungeanaZuc.exEndl.)分布在29°55′~38°25′N和103°36′~115°17′E的范围内,在我国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湖北及湖南北部7个省区均有分布,分布区横跨暖温带、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3个气候带...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林间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总结了近年国外农林间作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1)多用途树种选择方面的重点是选择适合农林间作的豆科树种;(2)农作物产量研究方面主要是在3种间作形式下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3)农作物生长环境方面的研究重点是林木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4)间作对杂草的控制作用方面的研究是如何利用林木枝叶施入农田和林木遮荫对田间杂草进行控制;(5)农林间作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华北石质低山阳坡应用吸水剂抗旱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且分布不匀,春旱严重,造林困难很大,尤以低山阳坡为甚。因此,提高干旱阳坡的造林成活率一直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林业科技人员从树种选择、整地和造林方法、栽植容器苗、覆盖地膜以及增强苗木活力等不同角度开展了试验研究,寻求适宜的造林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华山石质低山干旱条件下造林成活率低而不稳的问题始终未能获得很好的  相似文献   
18.
吸水剂抗旱造林操作技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有效地提高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众多的林业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难题。北京林业大学王九龄等同志在这方面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从1983至1987年在北京地区的低山阳坡进行了五年的抗旱造林试验,在气候和土壤极度干旱的条件下,利用吸水剂人为地在苗木根际处创造一个局部的湿润环境,从而使干旱阳坡的针叶树种造林成活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80—90%,不仅为干旱地区造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有效地解决了大苗上山和春季造林问题。此外,他们还较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了吸水剂和混剂土壤的特性以及用吸水剂造林的操作方法,为吸水剂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我们认为,这一研究成果起点高,方法先进,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以在广大干旱地区推广应用。现在,把利用吸水剂造林的操作技术要点介绍给读者,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使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紫椴种子休眠原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和小兴安岭地区。多年来,包括紫椴在内的天然椴树林,不断被采伐利用,面积逐渐缩小。据调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林业系统,仅1973—1978年就采伐椴树450万立方米。椴树虽然可以荫芽更新,但次生林的蓄积最一般都不太高。随着生产的发展,要求营造椴树,扩大其资源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