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1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186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广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稻谷产量全国排名第9名。2008年,从产出情况看,受自然灾害、劳动和物质投入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广东水稻总产和单产下降,播种面积保持平稳;从区域分布看,广东水稻生产区域差异明显,其中东西两翼稻谷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都出现了下滑;从供需情况看,广东省稻谷的自给率为52.9%,预计未来两年广东稻谷的供需缺口将达到870多万t;从要素贡献率看,广东省水稻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6.38%,且科技进步的作用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392.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 义。水稻科技成果与其他农业成果一样,有别于定型的工业产品,成果转移转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为例,系统总结了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 效。“十三五”期间,通过完善成果转化分配办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宣传,构建、完善成果转移转化网, 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成功转移美香占 2 号、粤禾丝苗和 19 香等优质 水稻品种 73 个,较“十二五”期间增加了 160.7%;支撑了相关种子公司的发展,提升种子公司的竞争力和经 营业绩;推动一大批优质水稻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部分水稻品种成为行业标杆;带动了我国南方优质稻 产业高速发展,助推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对成果转移转化存在问题与不足进 行分析,并根据作物生长“源库流”的理论,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3.
泰优 1710 是由湖南金色农丰种业有限公司、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选用三系不育系泰丰 A 和高配合力恢复系 R1710 配组培育的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2022 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94.
扬泰A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三系不育系,具有品质优、异交性好、抗倒性强等特点。2020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技术鉴定,已组配有1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2个组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95.
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水稻耐低氧萌发 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耐低氧萌发能力是水稻直播适应性的核心性状之一。采用直播型温带粳稻品种 Francis 和多穗型优质恢复系 R998 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开展水稻耐低氧萌发 QTL 定位研究,旨在为直播稻品种培育提供新的有价值的基因资源,促进直播稻新品种培育和直播稻生产方式的推广。【方法】以 28 ℃ 淹水 10 cm 暗培养 7 d 的水稻胚芽鞘长、芽长和最大根长作为耐低氧萌发能力指标,通过低倍基因组重测序构建含有 3 106 个bin 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 WinQTL Cart 2.5 进行 QTL 扫描。【结果】低氧萌发条件下,Francis 的胚芽鞘长度和根长显著高于 R998,但是两者芽长差异不显著。构建的遗传图谱总图距为 3 646.2 cM,其中 12 号染色体标记数最少,1 号染色体标记数最多,分别为 174 个和 389 个。遗传图谱的标记平均图距为 1.21 cM,各染色体的平均图距范围为 0.68 ~1.84 cM,5 cM 以上的 Gap 比例为 0.36%。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共检测到分布于 5 条染色体上的 6 个耐低氧萌发相关 QTL。其中,控制胚芽鞘长度、芽长和根长的 QTL 个数分别为 3、1、2 个。表型贡献率超过 10% 的 2 个 QTL 是胚芽鞘长度位点 qCL9 和芽长位点 qSL5,二者分别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的 13.39% 和 10.78%。qCL9 与根长 QTL qRL2-1 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 Francis,其余 4 个 QTL 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亲本 R998。6 个 QTL 中有 3 个暂未见报道,可能是新的 QTL。【结论】Francis 和 R998 低氧萌发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双亲中均含有耐低氧萌发的增效等位基因。qCL9 和 qSL5 是分别影响胚芽鞘长和芽长的主效QTL,在直播稻分子育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96.
通过对降雨移动方向上不同雨强和降雨历时的研究,揭示移动降雨坡面产流产沙关系及其变化规律,采用2个降雨移动方向(沿径流向上和向下移动)、2个雨强(1.35,2.75mm/min)和2个降雨历时(60,120min)在室内进行模拟移动降雨试验,分析不同降雨移动方向、不同雨强和降雨历时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1)向上移动降雨,相同历时(相同雨强)条件下,大雨强(长降雨历时)初始产流时间为140s(240s),比小雨强(短降雨历时)提前165s(65s)。(2)向下移动降雨,雨强越大,降雨历时越短,产流产沙曲线越陡峭;产流量和产沙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一致。(3)与向上移动降雨相比,向下移动降雨初始产流平均时间、产流和产沙达到峰值的平均时间分别滞后了2 210,2 468,2 948s;产流总量和产沙总量分别减少了13.08%~74.90%和42.95%~84.24%,但产流和产沙峰值大小没有明显变化规律。(4)不同降雨移动方向,坡面累计产沙量和累计产流量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不同。  相似文献   
397.
三峡库区典型农作物对降雨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  徐佩  严坤 《水土保持学报》2014,(1):92-95,101
通过在重庆万州区对冬小麦、油菜、春玉米和裸地4种试验小区进行5种雨强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农作物对降雨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作物小区的产流产沙速率存在显著差异,产流产沙速率均与降雨历时呈对数正相关关系;相同雨强下,4个模拟试验小区的产流产沙速率、总径流量、侵蚀产沙量大小均为裸地冬小麦油菜春玉米。作物的蓄水保土功能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根系)共同作用的结果,3种作物水土保持功能由高到低依次为春玉米最佳,油菜次之,小麦最差。  相似文献   
398.
【目的】通过不同水稻品种(系)食味相关性状对氮肥水平和种植季节的反应特性,鉴定出不同的响应类型,并筛选出响应相对不敏感的优质食味品种(系),为优质稻新品种培育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华南优质、高产的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及其亲本(共17份)为供试材料,在广州早、晚两季种植,分别实施4个施氮量水平(0、90、135和180 kg/hm2)处理,观测其蒸煮食味品质的响应。【结果】1)除碱消值响应较小外,直链淀粉含量(AC)、蛋白质含量(PC)和食味值(TV)对施氮量均有明显的响应:PC一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TV则一般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AC、PC和TV在晚季以及胶稠度(GC)在早、晚两季存在施氮水平×品种(系)的互作效应。说明晚季施氮水平对GC、AC、PC和TV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2)晚季以N0(不施氮肥)处理的米饭TV最优,早季则一般以N1(90 kg/hm2)处理的米饭TV最优。说明早季应适当施用少量氮肥,而晚季则尽量不施氮肥可能更有利于米饭食味的提高。3)不同优质稻品种(系)米饭食味对施氮水平的敏感度不同,品...  相似文献   
399.
探究秸秆异地覆盖对作物生境病虫草害及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以江西地区重要经济作物茶树和梨树的茶园和梨园为研究对象,在园间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4种秸秆入园覆盖量(7500、15000、22500 kg/hm2和对照0 kg/hm2),比较分析2021年6月夏季和2021年10月秋季茶园和梨园主要病虫草害、不同深度(茶园、梨园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生物、温湿度及pH的变化响应。秸秆覆盖可有效降低茶园和梨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病率,茶云纹叶枯病和梨轮纹病发病率分别下降53.13%和50.00%;叶蝉、茶尺蠖虫口密度分别下降54.54%和66.66%;秸秆覆盖后茶园和梨园杂草丰富度分别下降为6种和5种;杂草密度分别下降为16.73株/m2和109.73株/m2,均与对照CK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未进行秸秆覆盖的对照CK茶园梨园土壤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相比,秸秆覆盖后茶园梨园土壤中的生物呈现:有益生物增加、不利生物减少的变化趋势。秸秆覆盖可对茶园和梨园土壤具有控温作用,...  相似文献   
400.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为草莓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深受人们喜爱。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草莓栽培面积达到173 333 hm2。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国目前成为世界主要的草莓生产国和出口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草莓栽培生产具有附加值高的特点,在我国被誉为“小草莓、大产业”。但草莓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真菌病害的感染,造成减产,这一问题限制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常见的危害草莓的真菌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其中,由Colletotrichum spp.引起的草莓炭疽病是危害草莓生产的主要病害,其能够感染草莓的根、叶柄、叶片、花、果实和匍匐茎等各个器官,造成根腐,叶斑,果实腐烂和繁殖力下降等一系列的症状。由于草莓炭疽菌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害,因此在生产中防治相对困难。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已经分离出的23个不同的Colleto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