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7篇 |
农学 | 7篇 |
基础科学 | 6篇 |
12篇 | |
综合类 | 63篇 |
农作物 | 6篇 |
畜牧兽医 | 16篇 |
园艺 | 83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三种多胺在苹果开花及坐果初期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研究了苹果开花过程中花药、幼果(花托和子房)和贮藏花粉内源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in)的含量变化及外源3种多胺对花粉萌发、雌蕊寿命和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花药中3种多胺的含量逐渐降低,花粉中的含量在贮藏期间和荫芽率同步降低;3种多胺浴液浸泡的花粉,其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极显著提高和增长;从蕾期到第一次生理落果,幼果多胺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受精幼果比未受精幼果的下降速度缓慢;第一次生理落果期,幼果内源多胺含量降到最低点;用3种外源多胺喷布花蕾,均延长了雌蕊寿命,增强了受精能力,提高了坐果率。 相似文献
102.
103.
用超滤法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水提物分为<10 kDa(PW1)、10~100 kDa(PW2)、100~300 kDa(PW3)、300~750 kDa(PW4)和>750 kDa(PW5)5个部分,并测定了这5部分的总糖含量、单糖组成及其对巨噬细胞释放NO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蛹虫草粗提物总得率(PW1~PW5之和)为38.35%,其中PW1得率最高(36.482%),其次是PW2(1.822%),PW3~PW5的得率都很低;各部分的总糖含量都较高(45.70%~60.48%).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各部分的多糖分别由3~6种单糖组成,其中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为主要单糖.PW2~PW5均具有刺激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4.
多效唑(PP333)在二年生‘富士’和一年生‘秦冠’幼树上的应用效果表明,根施1~15g/株当年和后两年营养生长受到显著抑制,新梢生长置下降63%~97%;节间长度缩短35%~45%;干径和主枝径增粗率下降35%~85%;‘富士’第二年(3年生)和第三年(4年生)树高、冠径下降45%~55%、70%~75%;根长下降55%~60%.根量减少10%~70%;根皮率提高15%~35%,叶面积下降30%~42%;叶绿素含量提高10%~15%;光合强度提高47%~50%,部分幼树次年和第三年开花(16%和40%);幼树越冬能力提高,抽干率和抽干指数分别下降85%~97%和80%~86%,但顶芽越冬后有10%~15%枯死.适宜的使用时期是新梢长度5~10cm 时(6月中旬).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这类农药特殊的分子形态能使它的活力中心进入昆虫体内,接触敏感中心。对自然物质的结构和特性的科学研究便被引导到获碍适应昆虫生理的最好分子方面来。而在所有有效的农药中,只有“敌杀死”具备到达昆虫敏感中心的最适分子结构。所以它是防治害虫最好的杀虫剂。用它特殊的结构,不仅提供了一种空前的杀虫作用,而且大大降低了使用上的危险性。①空前的杀虫作用。有机的“敌杀死”是害虫防治上最好的杀虫剂。它比目前所有的杀虫剂的作用都大得多。这种优越性可以从使用比率上明显看到: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东台市梁垛镇梁南村是一个以栽桑养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的蚕桑专业村,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645户,人口2000人,耕地面积2350亩,其中桑园面积1720亩,养蚕农户625户。先后被上级命名为“国家级蚕桑科普示范基地”和“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示范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