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9篇
  8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为明确胡麻品种对磷肥梯度的响应,完善胡麻平衡施肥技术,以胡麻品种轮选2号和定亚22号为指示品种,在定西旱地梯田研究了不同磷肥水平(P2O5为0、45、90、135 kg/hm2)对胡麻不同品种各器官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以及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蕾期,轮选2号施P2O5135 kg/hm2时茎、叶和蕾的干物...  相似文献   
72.
3种湿地植物对农田沟渠水体氮、磷的消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施放化肥,农田氮、磷流失从而对周边水体产生一定的面源污染。为探讨水生植物种植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流失氮、磷的吸附拦截效果,在农田沟渠内种植水芹Oenanthe javanica,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和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测定植物对农田沟渠内氮、磷营养物质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种植植物,沟渠内总氮去除率为56.18%~74.58%,铵态氮去除率为36.23%~59.33%,硝态氮去除率为34.35%~66.88%,总磷去除率为44.38%~76.35%;随水流路径的延长沟渠中氮、磷的质量浓度均呈递减趋势;随时间增加,沟渠内各采样点氮、磷质量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水芹、石菖蒲和刺苦草对农田沟渠中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应用于湖泊及其周边等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73.
从乡村旅游及当地农民收入的现状出发,初步研究了乡村旅游开发的两种主要类型:政府主导型和社区主导型。并以具体乡村旅游地区为例,从农民视角出发,运用聚类分析对两种发展模式下的农民增收情况进行比较,结合当地实际增收情况的对比,得出社区主导型旅游可以作为长期战略性选择但必须辅以适当的配套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74.
西洋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溢洪道通过出水渠转弯将下泄水流在京新高速前导入下游河床,转弯角度达54°。初设方案水工模型试验中弯道水流明显偏向左侧,渠内水流出现波状分界,两侧边墙出现回流,流态较差,导致出口水流扩散后左侧冲向高速桥墩,下游河床冲刷严重,无法满足消能防冲要求。采用FLOW-3D软件对出水渠体型优化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推荐方案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表明:优化后的矩形断面平坡出水渠,水流束窄效果较好,渠内回流消失,流态明显改善。出水渠体型优化后渠内流速增大明显,因此针对下游防冲措施进行了不同方案对比,并推荐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75.
为进一步提高旱作农业区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抗倒伏能力和籽粒产量,本研究以胡麻品种定亚26为试验材料,于2021年通过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宽幅(10 cm)播种技术下增密(750、850和950粒·m-2)扩行(15、20和25 cm行距)对胡麻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胡麻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株高和重心高度均增大,850和950粒·m2分别较常规播种密度(750粒·m2)平均增加8.96%和9.13%,茎粗、单株鲜重、茎秆强度、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分别降低9.58%、18.08%、11.11%、34.30%和22.46%,差异达显著水平。在950粒·m-2密度水平下,与常规条播相比,宽幅匀播有利于缓解胡麻株高的快速增长,增大茎粗,增强茎秆抗倒伏能力,其中10 cm幅宽处理下15和20 cm行距青果期茎秆强度、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分别提高1.71%和10.67%、6.58%和19.30%、13.62%和20.71%,且差异达显著水平;籽粒产量显著高出19.85%~...  相似文献   
76.
针对真空吸鱼泵起捕过程中存在鱼体损伤和起捕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对集鱼罐的结构和吸鱼泵的工作方式进行改进。进鱼管穿过集鱼罐底进入集鱼罐内部,在进鱼管的顶部设置倒置的喇叭状导流结构,起捕时,鱼水混合物进入集鱼罐后分离,鱼留在集鱼罐内,水被排出集鱼罐。以鱼水比1:1时的数据做比较基准,当鱼水比分别为1:2、1:3、1:4、1:5时,经计算,输送相同质量的鱼,改进吸鱼泵用时比真空吸鱼泵分别减少20.4%、30.6%、36.8%和40.8%。开展真空吸鱼泵和改进吸鱼泵吸水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真空吸鱼泵样机相比,改进吸鱼泵的集鱼罐内涡流不明显,输送能力不随鱼的提升高度而变化;改进吸鱼泵的输鱼友好性更强,鱼体无损伤。研究结果可为大型鱼类起捕装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7.
针对多孔碳材料的合成依赖于强腐蚀性造孔剂和额外杂原子化合物,存在碳产率低、制备成本高的问题,该研究提出通过交联作用和原位掺杂策略绿色制备一种高产量、官能团丰富、氮磷共掺杂的生物质多孔碳,再通过物理复合制得碳硫复合材料用作锂硫电池正极。研究结果表明,植酸与烟梗表面官能团的强交联作用有利于形成多孔碳。同时,植酸富含碳和磷元素,可对多孔碳材料进行碳包覆和磷掺杂双重改性,进而提高碳产率,改善材料的导电性,增强材料对活性物质硫的吸附固定效果,加快充放电过程中电子的迁移转化。当植酸用量为20m L时,所制复合材料在0.1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高达1 211 m Ah/g;在1C倍率下循环300圈仍保持为885 m Ah/g,每圈容量衰减率仅为0.029%,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地膜对棉花长势的影响及自身降解和回收特性的分析。【方法】以聚乙烯地膜(CK)为对照,设置全回收高强度地膜(G)和4种可降解地膜(J1、J2、J3和J4)处理,对比分析地膜类型对棉花长势和产量的影响及地膜回收效果和田间降解情况,筛选出综合性能优异的棉田绿色生产地膜。【结果】CK处理蕾期和花期株高茎粗分别是62.08、7.36和103.75、10.36 cm。降解地膜处理株高较CK显著降低4.66%~13.21%,G处理株高和茎粗较CK无显著差异;CK处理蕾期、花期和铃期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是17.77、43.36和744.97 g/株。G处理在各生育时期较CK显著提高7.45%~19.90%,且均显著高于降解地膜。CK处理单株成铃数、单铃重和籽棉产量分别为5.37个/株、5.18 g/个和5 642.14 kg/hm2。G处理单铃重较CK显著降低0.23 g/个,但单株成铃数显著提高0.94个/株,产量显著提高620.91 kg/hm2,增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