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林木苗期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是制定合理施肥方案的前提,能为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以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多年筛选的速生型杉木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室内模拟不同的土壤养分条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的施肥方法,根据杉木生物量划分高、低产组,利用DRIS营养诊断的图解法和指数法,计算杉木适宜的施肥范围及需肥顺序。结合图解法和指数法两种分析方法得出:杉木植株中氮、磷、钾养分的适宜比值范围为P/N=0.137±0.03,N/K=1.102±0.113,K/P=6.881±1.203;处理7(施氮量为0.511 g/盆,施磷量为0.270 g/盆,施钾量为1.339 g/盆)的平衡状态最佳。总体而言,速生型杉木对钾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磷肥的需求量次之,对氮肥的需求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2.
为对大豆种质资源的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综合品质表现优异的大豆品种,本研究以173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结合气相色谱法对大豆的脂肪酸及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对173份大豆种质进行划分,并建立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结果表明:参试大豆种质的品质性状间差异较大;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豆饱和脂肪酸即棕榈酸和硬脂酸分别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与亚麻酸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大豆粗脂肪含量与油酸、亚油酸相关性最大,其中与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2个主成分,建立了大豆油脂品质综合评价的模型,并评价出最优的大豆品种依次为多马卡-托里萨、中兴1号、冀豆3号、高丰1号和商豆1201。最后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73份大豆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表现较突出,具体表现为棕榈酸含量最高,油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最高,同时油脂品质的综合表现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获得优良油脂品质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针对引进黑豆品种和自选品系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分析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初步选择出适合当地种植的黑豆品种,对具有突出特点的品种作为育种资源加以利用,对现有种质进行创新。以14个黑豆品种(系)为试材,2014年和2015年连续2 a在石家庄市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丰产性、抗倒伏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黑豆品种(系)有13H962、13S081、12H791、潍黑豆768和豫豆20。已推荐13H962、13S081和12H791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对田间表现良好的品种(系)可用作杂交亲本,配置高产、优质的杂交组合,拓宽遗传基础,丰富遗传资源,在为大豆育种提供和储备新的亲本的同时,重点选育高产、优质的黑豆品种(系)。  相似文献   
34.
景博  牛宁  张文龙  刁明 《新疆农业科学》2020,57(10):1830-1838
【目的】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加工番茄生长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方法】 基于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施肥方案,设置不施氮(N0)、施氮200 kg/hm2(N1)、施氮300 kg/hm2(N2)和施氮400 kg/hm2(N3)4个处理,测定加工番茄各生育期的生长、产量和土壤氮素等指标。【结果】 (1)在苗期阶段,各处理对加工番茄的生长无显著差异;坐果期后,N2处理较其他处理可有效促进加工番茄的生长。2018年,红熟期N2处理下的加工番茄株高为85.5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期N2处理下的茎粗为18.40 mm,显著高于N0处理,但与其他施氮处理无显著差异,且2019年有同样变化趋势。(2)各处理土壤硝态氮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中,各土层中硝态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2018年在拉秧期N3处理下的硝态氮含量主要残留在40 cm以下土层中,占总硝态氮含量的54.72%,且2019年有同样趋势,淋洗风险较大;N2处理下的土壤硝态氮分布较均衡,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氮素的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3)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N0、N1、N2处理下的氮素主要以作物吸收的方式带出土壤,N3处理下的氮素主要残留在土壤中;N1处理可降低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但也降低了氮素的利用率,N2处理有利于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氮肥表观残留率,N3处理促进了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但加大了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降低了氮素利用率。【结论】 在基于加工番茄临界氮浓度模型的氮素运筹方案下,加工番茄苗期阶段,按N1处理施44 kg/hm2减氮施肥,在开花期以后,施氮按N2处理施234 kg/hm2的氮运筹可促进植株生长,且土壤氮素残留相对较少,保证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5.
采用营养液水培番茄幼苗的方式,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褪黑素(MT)对NaHCO3胁迫(50 mmol·L-1 )下‘里格尔87-5’加工番茄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HCO3胁迫(MT0处理)导致番茄幼苗供体侧OEC(放氧复合体)和PSII受体侧受到损伤,PSII反应中心活性、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效率均下降,导致Pn、Gs分别降低了66.21%和82.36%。叶面喷施100~400μmol·L-1 MT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变NaHCO3胁迫下的番茄幼苗OJIP曲线形状,降低K与J相趋势。MT0分别降低了番茄叶片的最大荧光(Fm)、最大量子效率(Fv/Fm)27.28%和18.53%,而100~400μmol·L-1 MT分别提高了Fm与Fv/F  相似文献   
36.
石豆2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石豆1号为母本、绥05-74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的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品质好,产量高、田间抗倒性强,落叶性好,适宜机械化操作,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210007。对石豆25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以及栽培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以提升河北省夏播大豆区的大豆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