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9篇
农学   10篇
  38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种饲料油菜对麦茬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条件下,复种饲料油菜对麦茬耕层(0~15 cm)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收后复种饲料油菜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PHA)、纤维素酶(CEL)和脲酶(URA)的活性,与休闲熟化地(CK)比较,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32.15%,35.61%,78.66%和127.36%。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与复种饲料油菜的播种量和施氮量有关,随播种量的增加土壤CAT、CEL和URA活性表现为逐渐递增态势,而土壤APHA表现为先增后减,播种量为11.5 kg/hm2时,APHA活性可达0.7888mg/g。在油菜生长的苗期,土壤APHA、CEL和URA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CAT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呈单峰曲线;在生长后期(收获期),低氮量有利于土壤APHA活性的增加,中氮量有利于土壤CAT和CEL活性的增加,高氮量有利于URA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施用TM高产素和通丰平衡剂对玉米产量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单株有效结穗数分别较对照提高9.44%和8.33%,增加效果均达极显著:玉米单株有效结穗率分别较对照增加8.02%和2.71%,TM高产素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通丰平衡剂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玉米双穗率分别较对照提高9.26%和8.33%,增加效果均极显著;玉米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4.66%和14.33%,增加效果均达显著水平:玉米株高、有效结穗节位数、果穗行粒数、穗粒数、千粒重和基部第1~3节节间长度都较对照增加.且TM高产素处理增加幅度大于通丰平衡剂处理;果穗行数和秃顶长度较对照降低,且通丰平衡剂处理降低幅度大于TM高产素处理。  相似文献   
3.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油菜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春油菜在西北沿山旱作区的最佳地表覆盖栽培方式,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露地平播为对照,研究了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全地面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半地面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等5种地表覆盖方式下春油菜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全地面覆盖平播栽培方式与对照差异最大;各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均有利于油菜单株干物质积累,但不同覆膜方式效果不同。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全地面覆盖平播栽培方式油菜单株干物重、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秸秆覆盖未能显著提高油菜的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同油菜单株干物重呈现正相关关系,并获得最优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有效地加快油菜植株茎秆、叶片同化物向角果的转移速度,提高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全地面覆盖平播栽培方式比常规露地栽培增产达到30%以上,应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完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75×104株·hm-2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4.50×104株·hm-2密度处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玉米穗 行数和产量均以施纯氮180 kg·hm-2,施过磷酸钙144 kg·hm-2处理最高;玉米百粒重和 水分利用效率均以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最高;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处理互作效应显著,玉米百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处理。说明6.75×104株·hm-2密度下施纯氮210 kg·hm-2,施过磷酸钙168 kg·hm-2是当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产中比较理想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与覆膜对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对不同覆膜时期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生长发育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秸秆还田后全膜双垄沟播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依次表现为整株还田>秸秆粉碎>免耕留茬,不同覆膜时间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不明显;秸秆还田土壤容重明显降低但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处理土壤容重增大。在玉米生育前期经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温度与水分均显著低于对照,其株高、茎粗与叶面积均小于对照;在玉米生育后期秸秆腐解后对土壤水分起到一个补偿效应。玉米产量表现为秋覆膜整株秸秆还田>顶凌覆膜整株秸秆还田>秋覆膜秸秆粉碎还田>顶凌覆膜秸秆粉碎还田>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秸秆还田后玉米产量较对照有增产趋势,而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有减产倾向,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物收获技术研究应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态学等角度,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作物收获技术研究应用的现状。立足市场经济发展和未来农业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对作物收获技术的研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施用腐植酸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腐植酸与无机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于2014年始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开展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常规施肥+3 000kg·hm~(-2)腐植酸、常规施肥减氮15%+3 000 kg·hm~(-2)腐植酸、常规施肥减氮30%+3 000 kg·hm~(-2)腐植酸等5个处理,分析不同氮肥运筹下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可以有效改善夏玉米的农艺性状,提高夏玉米的产量,促进植株对氮素的累积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其中,以常规施肥减氮15%+腐植酸处理效果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8.68%~12.96%,籽粒氮含量、籽粒氮累积量、地上部总氮累积量分别增加2.83%~3.92%、11.75%~19.74%、8.83%~19.41%,氮肥利用率增加52.00%~116.55%。因此,常规施肥减氮15%+3 000 kg·hm~(-2)腐植酸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对实现现代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值得推荐的肥料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8.
肥密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品种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 对优质冬小麦"陇鉴301"、"宁麦5号"和"1R17"的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 应用Logistic方程对灌浆进程进行了拟合, 并就施肥量、种植密度和品种3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肥密水平下小麦灌浆进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 呈"慢-快-慢""S"型变化.肥密水平对3品种12项灌浆参数均产生影响, 但影响的具体参数和影响程度因品种而异.在高密度高肥处理下, "陇鉴301"、"宁麦5号"较为适应, 产量最高(4 188.09 kg·hm-2, 3 789.89 kg·hm-2);高密度中肥处理下, "1R17"最为适应, 产量最高(3 018.18 kg·hm-2), 且灌浆过程达到最佳状态.不同品种肥密互作效应达极显著水平, 具有正向的互作值.为提高小麦产量, 生产上应依据不同基因型品种的特性来确定施肥量和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设计的方法,研究提出播种期、播种量、氮肥、磷肥用量对水、旱地胡麻增产作用的大小因种植土壤的水分条件而不同。多施磷肥、氮磷配施是水地胡麻高产的关键;抢墒抓苗、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旱地胡麻高产的关键。通过对产量模型和毛收益模型的解析,求出了高产量、高利润及不同产量范围内的最适农艺组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对豌豆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豌豆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轻度水分胁迫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单株根长和根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0.17%和70.83%;花期和灌浆期任何程度的水分胁迫均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在各个生育时期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和时间的延长,根冠比增大,且在花期长期重度胁迫处理后根冠比增幅最大,比对照增加了84.62%;而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在灌浆期长期重度胁迫处理后降幅最大,比对照降低了80.34%.对于单株产量,花期干旱对其影响显著,其次为灌浆期,苗期因水分胁迫造成的减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