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林业   346篇
农学   476篇
基础科学   206篇
  165篇
综合类   2052篇
农作物   242篇
水产渔业   200篇
畜牧兽医   805篇
园艺   248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8年   6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管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兴新办公室联合主办的自治区玉米、水稻收获机械化演示会在2007年9月20日至21日伊犁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研究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的景观格局,利用GIS,ENVI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遗产地及缓冲区2001年、2010年、2016年3个关键时期的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规律,揭示了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不同发展阶段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自2001年以来,各类景观均处于动态变迁过程,林地景观为研究区的优势景观,一直占研究区整体面积的80%以上,16年间,林地、灌丛、建筑用地、裸地和水体的面积净增加,耕地面积净减少;(2)景观动态变化度在2001—2010年较大,林地景观面积比例增加了6.98%,耕地面积比例减少了8.4%,面积减少了近一半,有44%的耕地面积和64.35%灌丛面积转入林地景观,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大幅下降;(3)2010—2016年景观动态变化度相对较小,林地面积比例下降了1.22%,耕地面积比例增加了1%,建筑面积持续增加;建设用地转出率最高,其次是裸地,景观类型的丰富度有所上升,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稍有加深;(4)除了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化外,退耕还林政策、城镇一体化建设、高速交通建设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旅游增长和开发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3.
为进一步认识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益,以喀斯特高原山地石漠化典型区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流域的土壤物理特性和植被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径流区土壤的渗透能力,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水稳定性能相差较显著;土壤容重、持水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表现在土壤容重均较低,土壤结构较为疏松,依次是灌草丛地<(陡坡地)退耕还林地<缓坡耕地;植被覆盖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变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土壤侵蚀量与植被覆盖度在α=0.05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779,0.853,植被覆盖度愈大,侵蚀愈弱.喀斯特高原山地水土流失因素与土壤物理性质有着最直接、最敏感的相关性,以植被恢复及控制人为干扰来减少水土流失效果最佳,生态效益能实现最大化.该研究成果必将对同类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起到积极作用,为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施氮水平对甘蔗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试材,设15N标记尿素2.5、5.0和7.5g/盆(相当于225、450和675kg/hm2)3个处理,采用网室盆栽试验方式,研究施氮水平对甘蔗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吸收的氮素17.27%~27.28%来自施用的氮肥,72.72%~82.73%来自土壤和种茎;甘蔗氮肥利用率为34.21%~42.46%。随施氮水平提高,甘蔗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及来源于肥料氮素的比率显著增加,同时蔗叶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呈上升趋势,但蔗茎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呈下降趋势,氮肥利用率也显著下降。土壤碱解氮和硝态氮在各土层中的含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两者在0~20cm土层的积累明显大于20~40cm土层。本试验条件下,甘蔗氮肥施用为尿素5.0g/盆(相当于450kg/hm2)及土层深度为20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5.
花椒林在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中的碳汇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石漠化地区花椒林的碳汇功能,为石漠化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提供技术示范与参考。[方法]以贵州省花江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下顶坛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为研究对象,依据当地的石漠化现状,通过测定强度、中度和轻度石漠化和不同龄级的花椒林生物量、土壤深度和持土量,对花椒林碳汇量进行估算。[结果]石漠化程度越高,花椒林碳汇量越低,反之,石漠化程度越低,花椒林碳汇量越大,其中轻度石漠化花椒林碳密度为3.24t/hm2,中度石漠化为3.12t/hm~2,强度石漠化为2.81t/hm~2,轻度中度强度;随着土壤深度和持土量的增加,花椒林碳汇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结论]花椒林的平均碳密度为3.06t/hm~2,花椒林的综合最优碳汇经济效益为1.92×10~4~2.56×10~4元/hm~2。  相似文献   
116.
江西省修水县崩岗侵蚀非常严重,全县共有崩岗5 457个,是江西省严重县之一。为切实抓好崩岗治理,针对崩岗现状、分布特征、侵蚀危害性以及治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科学规划、积极融资、综合治理等防治对策,实现治理一处,成功一处,见效一处。  相似文献   
117.
山地丘陵区村级尺度耕地质量评价及保护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开展耕地质量评价,合理划定耕地保护分区,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前提。研究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以重庆市荣昌区为例,以国家等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从村级尺度探讨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空间关联性与集聚特征,并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提出了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结果表明:(1)荣昌区耕地质量全局空间上呈现较弱正相关性,全局Moran′s I值表现为耕地等别指数>利用等指数>自然等指数;局部空间上呈现较强变异特征,70%以上空间类型表现为随机分布,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以"组团"形态存在,负相关类型(LH型)以"点状"形态存在;(2)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特征及顺序组合,将耕地保护划分为重点保护区、重点改良区、适度改良区和适度调整区4类,并针对性提出耕地保护措施及管控说明。因此,在自然地理条件欠佳的山地丘陵区,研究结果可为各级行政主体精准有效地实施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8.
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根据已报到的研究材料,综述了中国南方稻区再生稻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水稻品种均可获得一定的再生稻产量,常规品种的再生稻产量明显低于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而三系杂交水稻的再生稻产量又较两系杂交稻的再生稻产量低;留桩高度各地因组合不同和生态条件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为10~40 cm;各节间腋芽在温度、光照和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均能较好的萌发,施用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均能有效促进腋芽的萌发,并能提高再生芽的成活率;再生稻腋芽萌发及成活的最适温度为24.5~27.0℃,相对湿度为81%~85%,‘汕优63’再生稻结实率≥70%的临界低温指标是:连续5日平均气温≥21℃;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超级杂交稻也可获得较好的再生稻产量。再生稻的栽培技术还可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9.
在传统的馒头加工过程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燕麦粉,研究其对馒头感官品质和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粉中添加适量的燕麦粉,加工出的馒头在结构、色泽、韧性等感官特性方面都有改善,馒头的硬度、咀嚼性、黏聚性等物性参数得到改变。当燕麦粉添加量为25%时,不仅馒头感官评价得分最高,而且营养价值也得到极大提高。因此,建议在馒头加工中添加25%的燕麦粉为宜。  相似文献   
120.
为了研究气助式静电喷雾中,药液雾化特性对其靶标背部沉积效果的影响,采用Ф80mm的西红柿果实作为靶标,配制1g/L的刚果红溶液模拟农药进行喷雾试验.运用OLID测试系统对不同施药条件(气体压力、静电电压、喷雾距离)下药液的雾化特性进行了测试,借助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靶标背部沉积量,结合试验结果对药液雾化特性与靶标背部沉积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非静电喷雾时,雾滴不易粘附于标靶背部,与荷电喷雾时相比,背部沉积量较小可以忽略;在气动力和静电力的前后作用下,雾滴的粒径随气体压力、静电电压的增加而减小且分布愈均匀;增加气体压力、静电电压均可提高药液靶标背部的沉积量,其中静电电压影响最大;荷电啧雾时,雾滴的粒径愈小分布愈均匀有利于荷电药液在靶标物背部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