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67篇
基础科学   2篇
  27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51.
硼对绿豆植株生长发育及矿质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生长室利用水培研究了不同供硼水平对绿豆生长及矿质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硼抑制绿豆生长,对根系的影响比对地上部的影响更大,表现在根冠比变小;供硼水平对植株的矿质营养含量也有明显的影响,缺硼降低了地上部和根系中的P,K,Fe的含量,促进Ca在根系中的积累,但地上部Ca的含量降低;缺硼时有利于Mg在植物体内的累积;硼对Mn的含量影响不大;严重缺硼时地上部Zn含量最高,但供硼正常时,Zn在根系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2.
泸糯3号是四川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三系糯质高粱杂交种,表现产量高,抗叶斑病,淀粉含量高,出酒率高,是酿造浓香型、酱香型和小曲酒的优质原料.适宜我国南方高粱区种植.  相似文献   
53.
大棚蔬菜产量高,投入大,对水、温度、养分要求高,菜农对水、温度方便观察,容易控制,而对各种养分用量很难做到准确施用。另外,为了一味追求高产量,生产中菜农往往盲目过量追肥,造成养分大量浪费及环境污染,并降低蔬菜品质。因此,菜农需要了解蔬菜养分需求知识,从而做到合理施肥。本文就设施蔬菜养分积累特点试验,谈谈山西省大棚蔬菜施肥中的一些问题。一、试验结果简介试验以大棚黄瓜与青帮青菜为供试品种,试验主要结果是:1.黄瓜对主要养分需求量的顺序是:钾>钙>氮>镁>磷,青菜对主要养分需求量的顺序是:氮>钾>钙>磷。2.黄瓜营养需求高峰是播…  相似文献   
54.
为了在早期诊断和确定番茄枯萎病的发生, 本文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幼苗剪根接种不同浓度枯萎病菌后染病植株维管束受害程度和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设4个病原菌梯度处理, B1(104 cfu·mL-1)、B2(106 cfu·mL-1)、B3(107 cfu·mL-1)、B4(108 cfu·mL-1), 以不接病原菌为对照; 分别在接种病原菌后4 d、8 d、12 d、16 d、20 d测定维管束褐变情况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水培条件下, 接种病原菌16 d植株维管束出现褐变, 其受害程度随病原菌接种浓度提高而增大; 维管束中病原菌只在B4处理中有检出。番茄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随接种时间呈先降后升趋势, 12 d开始逐渐上升, 20 d达到最高, 各接菌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 且B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缓慢下降, 12 d后回升, B4则急剧上升;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上升, 接菌16 d时达到高峰; 随接菌浓度的提高, MDA含量、POD和PPO活性均有所增加, 尤以接菌浓度为108 cfu·mL-1时3种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分别是未接菌植株的13.1倍、12.9倍和1.9倍; 而培养时间对番茄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 对照菌株CAT活性显著高于各接菌处理, 说明CAT活性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没有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结合番茄茎的维管束褐变现象, 认为番茄叶片中MDA含量、POD和PPO活性可作为早期判断番茄是否感染枯萎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决当前高粱生产中的缺陷,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应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以"施肥制度、耕作制度的改革"为中心,结合品种优选的"两改一优"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应用该模式比传统种植0~20 cm土壤耕层水分提高31.16%~35.55%,产量增加27.69%~28.71%,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氮素农学利用率增加9.25~10.11kg/kg,氮素生理利用率增加17.72~17.97 kg/kg,水分利用率提高24.52%~27.38%.  相似文献   
56.
“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高粱在旱作作物中的高产作用,寻求适应该区种植的新模式,本文从耕作、施肥以及施肥量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两改一优”的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比传统种植0~20cm土壤耕层水分提高31.16~35.55%,产量增加27.69~28.71%,氮素表观利用率提高4.18%~5.26%,水分利用率提高24.52%~27.38%。  相似文献   
57.
常规栽培双孢菇用稻草作栽培主料,该研究以醋糟作主料栽培双孢菇获得成功。培育的双孢菇其出菇期、采菇潮数、出菇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栽培法。前者的粗蛋白、粗纤维、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别为40.2、5.8、3.4、31.0,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常规栽培法,达到优质菇品质指标,现已走向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58.
高粱杂交种晋杂21号以自选优质不育系SS302A为母本,以自选优质恢复系黑恢1为父本,由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组配而成。2005年经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多抗的饲料专用高杂交种,适宜在山西省及其他省区无霜期130天以上的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土壤肥力、施肥及其互作对高粱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不同肥力条件下高粱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连续6年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氮磷钾配施、氮磷钾结合有机肥和秸秆还田3个处理采集土壤,分别代表低肥力(LSF)、中肥力(MSF)和高肥力(HSF),每个肥力水平设不施肥(NF)和施肥(CF)2个处理,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籽粒成熟后每盆单独收获测产,测定并计算地上部及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氮磷钾养分依存率及氮磷钾肥养分利用效率,分析各处理对籽粒中淀粉、单宁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高粱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但施肥后LSF、MSF和HSF 3个处理具有相同的生物量和产量。土壤基础肥力对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施肥时LSF、MSF及HSF籽粒淀粉含量为67.99%—69.33%;但施肥降低高粱籽粒淀粉含量,随土壤基础肥力的升高,影响更为明显,HSF的CF处理淀粉含量仅为60.75%,比NF处理降低了九个百分点;土壤基础肥力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值没有影响。不施肥时LSF籽粒单宁含量最高,达13.69 g·kg -1,MSF和HSF的籽粒单宁含量分别为10.67和10.78 g·kg -1;施肥降低了LSF和HSF处理籽粒单宁含量,降幅达30%;尽管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不施肥处理蛋白质含量较低,为50.98—68.54 g·kg -1;施肥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施肥后LSF、MSF和HSF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8.13、118.13和117.19 g·kg -1。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了土壤地力和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LSF、MSF和HSF肥力下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0.2%、51.7%和8.5%。不施肥时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含量增加;与对应土壤基础肥力比较,施肥提高了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HSF为例籽粒和秸秆中氮的吸收量分别由319.42和481.63 mg/盆增至597.11和924.92 mg/盆,造成了养分的奢侈吸收,降低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而在LSF和MSF情况下施肥提高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 【结论】 施肥能使低肥力土壤获得最大产量潜力;土壤基础肥力影响籽粒产量,但对籽粒淀粉、单宁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远小于施肥;低肥力不施肥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最高,高肥力施肥明显降低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土壤肥力。施肥提高低土壤肥力植株氮磷钾收获指数,降低了高肥力养分收获指数,低肥力土壤合理施肥能实现籽粒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60.
以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FG+H)为试验处理,膜下沟灌(FP)为对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垄覆膜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土壤理化性状及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后26 d~55 d, FG+H处理明显提高了20 cm处地温;定植后118 d~154 d,5 cm、10 cm、15 cm、20 cm、25 cm处地温均低于FP。FG+H处理的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提高,是FP的2.2倍。FG+H处理可明显降低0~60 cm土壤硬度,而对土壤容重无明显影响。FG+H处理0~20 cm土壤全氮、有效P、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比FP分别提高18.4%、47.6%、34.9%和20.9%,且明显降低了0~2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FG+H处理相对FP有缓解土壤酸化和盐化的趋势。FG+H处理番茄采收期相对FP推迟约10 d左右,但FG+H处理番茄总产量相对FP提高了19.9%。本研究结果表明,FG+H处理不仅明显改善了设施土壤理化性状,而且番茄产量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