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篇
  82篇
综合类   62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对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演替虽然总体上具有典型森林区植被演替的特征,但多年生禾草阶段与多年生蒿类演替并没有表现出严格的先后顺序;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物种替代率随植被恢复表现出由低而高,而后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的峰值阶段与多年生禾草阶段和多年生蒿类交错出现的阶段相吻合。土壤养分变化表明,该阶段也是退耕地养分消耗与累积处于平衡的阶段,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不同养分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程度从高到低表现为:有效氮>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全磷,而且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累积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尤以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速效钾表现明显。各养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与速效钾相互间显著相关,而全磷和速效磷与其余各养分间的相关性较小,而且磷素养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较小。对植被演替进行人工调控,应充分认识养分变化的这种差异。  相似文献   
102.
通过田间试验,对一种植物生长促进菌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作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PGPR制剂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单施氮、磷、钾化肥相比,PGPR与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比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产26.0%和53.9%。同时,PGPR处理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并对灌浆速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化肥投入量、土壤原始背景值、氮肥施用时期和品种选择等4个方面,初步分析了水稻生产中氮肥利用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4.
分析了纸房沟流域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被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均向土壤表层富集,但对养分的影响不同,从剖面上看,0~20 cm>20~40 cm>40~60 cm;从不同植被类型看(全磷除外),乔木>灌丛>草本。土壤全氮、水解氮与土壤有机质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土壤全磷与土壤有机质的线性关系不显著。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05.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60年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区,对其60年来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农业用地的扩张,是导致林草植被破坏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从1938~1958年,坡耕地在土地利用格局中的优势度由低到高,而林草植被的优势度则降至最低点。之后,林草植被随着坡耕地的变化经历了缓慢变化期(1958~1973年)和较快增长期(1973年后)。其中1958年和1995年,是土地利用格局的质变点,也是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而景观形状复杂性变化的转折与景观基质基本一致;景观多样性指数1938年和1958年基本相近,1975年以后,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至1995年达到最大值,之后有所降低;由一个利用类型支配(1938年和1958年)的土地利用格局逐渐演变为多个利用类型共同支配的土地利用格局。  相似文献   
106.
李响  袁志友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2):87-92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植物养分循环模型,收集了51篇国内外中英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了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氮(N)、磷(P)重吸收特征的差异及温度和降水量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N含量分别为9.05,14.91,12.72 mg/g,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凋落叶平均P含量分别为0.50,0.79,0.76 mg/g。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平均N重吸收率分别为64.16%,51.97%,35.82%,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的平均P重吸收率分别为65.51%,46.74%,41.72%;(2)草本植物调落叶N,P含量显著低于灌木和乔木,但草本植物N,P重吸收率显著高于灌木和乔木,灌木N重吸收率显著高于乔木,灌木的其他养分重吸收特征与乔木没有显著差异;(3) 3种生活型植物凋落叶N和P含量与年均温呈正比,而N重吸收与年均温呈反比,P重吸收率与年均温不相关。3种生活型植物凋落叶N含量和N重吸收率分别与年均降水量呈正比和反比,凋落叶P含量和P重吸收率均与年均降水量不相关。本研究中草本植物较高的养分重吸收率可能说明其相较灌木和乔木更新速率更快,不同生活型植物对...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桑树生殖细胞发育时期与花芽外部发育特征关系的观察研究表明:桑树减数分裂期发生在现穗期,此时花穗露出全穗长的1/2,距开花约5天时间,并将花芽各发育阶段分为7个时期.同时还观察到,桑树花粉母细胞经二次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是连续的,第一次分裂末期并不形成分隔壁,而是接着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其结果是形成了四面体型的四分体.  相似文献   
108.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办法,提取了黄土高原中尺度地区(延安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数字图,进行动态监测,并与坡度图结合,对其土地利用及退耕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年前后,坡耕地、疏林地、造林地、草地类间发生了用地调整。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减少幅度为35.9%;园地增加比重达28.1%;造林地面积增大到了3年前的2.03倍;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研究区坡度分异表明,沟沿线上以8~15°、15~25°的缓坡和稍陡坡地居多,沟沿线下以>35°的陡沟坡和<3°的平地比例居多。2003年的各利用类型中,70.73%的基本农田面积<15°,63.61%的园地集中在<25°,78.18%的乔灌林地分布在>25°,草地则集中在>25°的陡坡地,比重达75.49%,在地形上的分异比较合理。但是2000年坡耕地仍有64%未退耕,32.75%的面积大于侵蚀临界角25°,形成水土流失隐患。依据地形自然分异判定其合理性,加强科学规划和科技支撑是未来退耕中必需要解决的首要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田间试验,对一种植物生长促进菌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作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PGPR制剂与化肥配合施用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单施氮、磷、钾化肥相比,PGPR与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株高、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比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对照分别增产26.0%和53.9%。同时,PGPR处理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活力,并对灌浆速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焦峰  温仲明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1):32-33,46
从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出发,依据安塞县气候、地质地貌、地表物质、地形、水文、动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特点,对安塞县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和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安塞县土地类型结构特点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和评价,为安塞县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本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