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7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辽宁泥质海岸植物群落与土壤的关系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泥质海岸盐,碱生植被与土壤盐分,有机质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有机质,pH值,地下水位决定植物群落类型,空间分布及演替情况,生长成片翅碱蓬或碱蒿,稀疏的白刺,碱蓬群落,指示土壤含盐量在1.0%以上,不经改造不能造林,獐毛,茵陈蒿,补血草群落土壤含盐量为0.65%左右,可直接栽柽柳枸杞,沙枣,修白田可栽群众杨,109柳等,白茅,罗布麻,狗尾草群落土壤含盐量0.  相似文献   
22.
泥质海岸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工程措施对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进行工程整地修筑台田,于台田上布置杨树纯林、刺槐纯林、杨树—刺槐混交林3种栽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质海岸土壤质地粘重、立地条件差,3种栽植模式中,0~50cm土层的土壤粒径均以0.002mm的粒级为主,占机械组成的30%左右。0~20cm土层中,与刺槐纯林相比,杨—刺混交林、杨树纯林土壤有较小的容重,较大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比刺槐纯林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幅度以杨—刺混交林最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势必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可见在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上造林应注重推广混交模式。  相似文献   
23.
美国白蜡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美国白蜡饱满种子和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0.1%升汞不同消毒时间、不同类型增殖培养基和所添加激素种类、浓度对美国白蜡组培快繁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饱满种子为外植体,0.1%升汞消毒10min,消毒无菌率达96.7%;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CP-PU0.15mg/L+NAA0.2mg/L,平均增殖系数达6.87;在1/2WPM+IBA1.0mg/L的生根培养基中,平均生根率达88.9%;生根苗驯化后移栽到装有基质细河沙?珍珠岩=2?1的育苗穴盘中,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24.
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地种植牧草肥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工程措施为先导、生物措施为核心,在北方泥质海岸盐碱荒地上种植田菁、苜蓿两种牧草对土壤进行培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田菁、苜蓿一个生长季结束后,土壤盐分和pH值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提高,氮、磷营养状况得到改善;与CK处理相比,两种牧草处理在10~50cm层次的肥土效果好于0~10cm层次;两种牧草相比较,田菁处理好于苜蓿处理。  相似文献   
25.
泥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配置与优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泥质海岸防护林树种配置与模式优化的定位测试与调查研究,提出了轻盐碱地上用材林型防护林模式、中重盐碱地上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模式及林粮、林草、林副复合型栽培模式。建立了杨树、白蜡与刺槐、紫穗槐、沙棘、沙枣混交林的10余种类型及林副林农栽培模式,银中杨、白蜡与田菁、苜蓿(2个品种)、大豆、月见草、牧草(10种)、蓖麻等林副抹农栽培模式及经济-景观-复合型防护林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6.
辽宁地区主栽杨树品种的SRAP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7个采自辽宁不同地区的杨树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31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68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23.2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3%,各品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3622~0.9475,平均相似系数为0.6549。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17个杨树材料分为4个群,其划分结果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证明SRAP标记是一种适于杨树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标记技术。聚类结果表明,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小是银中杨和毛白杨,差异最大的是意大利45杨和毛白杨;2个小胡杨的种内遗传差异最小,而2个意大利45杨的种内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7.
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树种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台田上,布置小胡杨纯林、白蜡纯林、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4种树种配置模式,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树木生长和土壤水、盐、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白蜡、刺槐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上造林均能成活,成活率达92%~98%。混交配置模式对树木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优于纯林,其中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好于白蜡×刺槐模式。与CK相比,4种模式均能改善土壤水分状况,降低土壤盐分,调控土壤温度,防止盐分表聚,4种模式间比较顺序是小胡杨×刺槐混交林>白蜡×刺槐混交林>白蜡纯林>小胡杨纯林。可见,小胡杨×刺槐混交模式可作为该地区防护林营建的首选优化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8.
以小胡杨、白蜡盆栽苗木为试材,分析其在不同盐分浓度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特征的日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轻度盐浓度下,白蜡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型,而小胡杨则呈双峰型,白蜡和小胡杨的光合速率最大值均出现在8:00~10:00之间,白蜡的最大值为CO29.4364μmol.m-2.s-1,低于小胡杨的CO216.304μmol.m-2.s-1,但二者的水分效率相接近;在中度盐浓度下,白蜡光合速率日变化由单峰型变为双峰型,小胡杨则仍为双峰型,白蜡光合速率最大值仍出现在8:00~10:00之间,而小胡杨则出现在14:00~16:00之间,白蜡的最大光合速率为CO25.6575μmol.m-2.s-1,比轻度盐胁迫的下降了40%,小胡杨为CO24.352μmol.m-2.s-1,比轻度盐胁迫的下降了73.3%,二者水分利用效率也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辽河三角洲盐碱地杨树防护林对空气、土壤的改良效应,在盘锦选取4种杨树纯林,并以空白样地为对照,对其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电导率和草本多样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纯林改善林内空气温度、土壤含水率及土壤电导率的效果最明显;新疆杨纯林改善林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温度及林内草本生物多样性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30.
贴梗海棠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贴梗海棠带芽茎段为材料,研究了贴梗海棠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茎尖和半木质化茎段在MS 6-BA 1 mg/L NAA 0.2 mg/L中的诱导率均在90%以上;筛选出的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5 mg/L,增殖系数为7.2;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3 mg/L NAA 0.2 mg/L,生根率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