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高温、强光和高蒸发量增加株高却减少有效株数,不利高产优质;生长中后期总日照时数较多则利于茎粗、皮厚、鲜皮出麻率和产量提高并降低原麻含胶率;雨日和雨量较多能增加有效株,提高支数;较高相对湿度使茎粗、皮厚、有效株、鲜皮出麻率及产量和支数提高、原麻含胶率下降。总辐射量大抑制除株高之外其它经济性状发育,造成低产劣质;土壤有机质、氮、磷、及铁、硼含量与茎粗、皮厚和出麻率呈负相关,虽略利于优质却降低产量;水解氮对优质高产均不利。钾、锰、锌与株高呈正相关、与有效株呈负相关,不利高产优质和原麻含胶率的降低。土壤容重和PH与株高之外其它经济性状呈正相关,有益高产优质,而总孔度的作用相反。土壤毛孔度和比重都有利优质,但前者与株高呈负相关、与有效株呈正相关,后者则反之。 相似文献
12.
13.
苎麻赣苎三号太空诱变SP1代的分离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赣苎三号种子搭乘卫星经过27天轨道运行后,SP1代种子出苗比对照提早2天,出苗率提高5.8%;植株形态上划分的四个类型分离比率差异不显著,SP1代雌蕊色泽分离与对照的分离比率基本接近,红色与黄色比接近3:1,麻株茎杆上分枝与对照比较两者差异不大。但在SP1代中有极少数变异单株分株少、茎杆粗、叶较大,少数单株产生雄性不育。这些少量的变异将被育种所利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不少苎麻育种工作者,对各种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做了不少的研究分析工作,但对其品质(主要是单纤维支数)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研究分析较少。因此,为探明不同的双亲配组后杂种一代(F_1)单纤维支数高低的遗传动态,我们从1980年开始进行试验研究,以期找出一些规律,为苎麻杂交育种配制优质新组合提供依据。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苎麻属野生种光温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苎麻属野生种17个种进行了不同光照长度、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野生苎麻种对光照长短的敏感性有所不同,长光照和短光照均对野生苎麻的现蕾开花有较大的影响,在不同光长条件下,由于野生苎麻种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光反应类型.温度对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现蕾、开花所需的积温减少.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细胞学和DNA序列的苎麻与其野生近缘类群系统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苎麻与野生近缘种的系统学关系,更有效利用野生苎麻资源,通过细胞学观察和分子标记证据,对中国苎麻与其24个野生近缘类群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细胞学结果表明,苎麻间期核形态属于田中分类体系的前染色体型,而其野生近缘种分别属于前染色体型和分散型;苎麻和23个野生近缘物种(其中15个类群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中,19个为二倍体(2n=28),而大叶苎麻组3个类群为三倍体(2n=42),1个为四倍体(2n=56),1个为五倍体(2n=70)。ITS序列和trnL-F序列分析表明,苎麻属可分成A(含A1和A2亚分支)、B(含B1和B2亚分支)和C 3个基本分支。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苎麻属的两条演化路线: (1)前染色体型进化路线A1→A2,即腋球苎麻组→苎麻组;(2)分散型进化路线B→C,即腋球苎麻组→帚序苎麻组→序叶苎麻组→大叶苎麻组。 相似文献
17.
苎麻是收获韧皮纤维的经济作物,其商品生产经济效益的表现在于纤维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高产麻地的纤维产量为什么高?低产麻地的纤维产量为什么低?前辈们曾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论是令人信服的。为了继续探索,两年来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品种的高产群体结构的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构成,作了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现分述如下。一、高产群体结构的类型决定苎麻纤维产量的因素首先是单位面积上的有效株数,而合理的群体结构对获得较多的有效株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有效株数固然主要取决于栽种密度,但单位面积上的群体生物学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又受株高、茎粗、皮厚等因素的制约。从两年调查四个品种的结果(表1)看,各品 相似文献
18.
19.
苎麻新品种“赣苎四号”(93-24),是江西农业大学刘飞虎博士(现云南大学博导)与江西省麻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合作,在“湘苎二号”种子繁殖后代中选择优良分离单株,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高抗的苎麻新品种。该品种2001-2003年参加全国麻类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位居第二,2004年以后在江西省苎麻产区经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风性强,纤维品质优。2005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赣苎四号苎麻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将为江西省苎麻生产又提供了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