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5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2篇 |
农学 | 143篇 |
基础科学 | 97篇 |
129篇 | |
综合类 | 778篇 |
农作物 | 265篇 |
水产渔业 | 99篇 |
畜牧兽医 | 450篇 |
园艺 | 103篇 |
植物保护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90篇 |
2013年 | 89篇 |
2012年 | 77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69篇 |
2007年 | 66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65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3篇 |
1974年 | 9篇 |
1964年 | 5篇 |
1963年 | 5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干筛法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连续施肥23年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其特征值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NPKM、OM)与CK相比,可提高粒径3~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25.4%~24.6%,并分别降低粒径0.05~0.25 mm、<0.05mm团聚体含量70.6%~71.1%和113.6%~121.7%,差异达显著水平;单施化肥处理(N、NP、NPK)与CK相比,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无明显差异,表明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影响主要受有机肥的控制.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而降低团聚体的分形维D值:水稻土团聚体的MWD、GMD与>3 mm团聚体含量和水稻年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团聚体分形维D值则与>3 mm团聚体含量和水稻年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而土壤团聚体的MWD、GMD和分形维D值可较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的状态.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年产量与粒径3~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0.05~0.25 mm、<0.0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干筛分析条件下,粒径3~5 mm、0.05~0.25 mm、<0.05 mm团聚体含量可作为红壤性水稻土土壤肥力表征的物理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94-111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方法】以19种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异质系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F94-111为材料,测定其旗叶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研究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除粗山羊草、拟斯山羊草和东方山羊草细胞质使F94-111旗叶叶面积减小外,其他山羊草细胞质均可使F94-111旗叶叶面积增加。所有供试山羊草细胞质均可使F94-111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其中粘果山羊草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F94-111旗叶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沙伦山羊草对F94-111旗叶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正效应较大。【结论】利用异源细胞质来提高小麦的光合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3.
酸化贮存技术在降低沼液养分损失与气体减排方面具有优势,系统梳理沼液酸化贮存技术研究进展可为规范沼液贮存方式,协同降低养分损失与气体排放技术实施提供数据支撑。采用文献数据整理的方式,对酸化技术影响因素,酸化对沼液特性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酸化对多种气体减排效果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1)酸化剂、酸化目标pH、贮存时间、方式、温度均会影响酸化贮存作用效果;2)酸化会通过降低沼液pH,改变缓冲物质之间的平衡,促进无机矿物质的溶解与有机物的降解,降低微生物活性与氨气(NH3)排放量等方式影响沼液性质和降低养分损失;3)沼液酸化剂的科学选择、酸化技术参数的规范设定、酸化贮存过程的元素各化学形态转化机理以及酸化沼液产品的还田效果等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105.
1 强化饲养管理,提高羊群抗病力实施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提高羊群抗病能力.如全面的饲料营养,可防止代谢病的发生;细致的管理,可防止普通病的发生;合理的放牧,可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程序化的免疫,可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及时灌服健胃剂,能促进胃肠道消化机能.保持旺盛的食欲和较高的消化率.天气干燥寒冷时,加强圈舍保暖,天气潮湿闷热时,加强通风管理,都能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蒙古马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在人类和动物基因组中普遍存在,是重要的遗传变异资源.本试验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芯片对2匹蒙古马和1匹纯血马进行全基因组CNV检测,共检测到210个CNVs,长度6 109 bp至571.87 kb,平均值为37.81 kb,中值为14.45 kb.合并重叠的CNVs,共检测到70个CNV区域(CNV region,CNVR),大小从6 151 bp至573.59 kb,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38.93和14.45 kb,总长度为6.19 Mb.经CNV基因注释和功能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与嗅觉受体活性、嗅觉感官知觉、化学刺激的感官知觉、识别和嗅觉传导等功能相关.对5个CNVRs进行qPCR检验,83.33%的qPCR结果与CGH芯片结果一致.通过对蒙古马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证明CNV在马基因组中普遍存在,为揭示马基因组CNV与重要生物性状的关联性及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2019年河南某猪场暴发疑似猪伪狂犬病疫情,本试验采集发病猪的病料组织,进行伪狂犬病病毒(PRV)毒株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分离毒株HNCY的TCID50为10-8.48/0.1 mL;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分离毒株在12~24 h复制较快,48 h到达最高峰;分离毒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死性,且肺脏中病毒含量最高;序列分析显示,HNCY株gC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PRV分离毒株的同源性为95.9%~100.0%,gD基因同源性为98.9%~100.0%;gC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PRV分离毒株的同源性为92.9%~100.0%,gD氨基酸同源性为97.5%~100.0%,且国内同源性高于国外;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NCY分离株gC、gD基因与欧美毒株在不同的大分支上,亲缘关系远;与国内分离株在同一分支上,且与2011年之前分离的PRV毒株在不同的小分支上,表明HNCY分离株属于国内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108.
应用新城疫单抗ELISA试剂盒监测华东地区部分鸡场中新城疫强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城疫单抗ELISA试剂盒对江苏、安徽、山东、上海等23个县市的62个鸡场,15个品种鸡群的3686份泄殖腔棉试样品进行了检测,共检出阳性1571份,阳性检出率为41.9%;不同地区的检出率从0 ̄51.3%不等,但以40 ̄47%为多数;对不同日龄的鸡群检测表明,肉鸡在21 ̄48天ND高发,检出率为45.4 ̄47.8%蛋鸡在45 ̄81天以及180天后ND高发,检出率为53.3 ̄75.0%;对不同混 相似文献
109.
2006年8月2日,唐河县某奶牛场共存栏奶牛13头,陆续发病,严重病例2例,病奶牛消瘦、发热(40.2℃~40.8℃)、食欲不振、贫血,病重牛产奶停止.笔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最后确诊为肝片吸虫病及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经过综合治疗,奶牛已基本痊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0.
植物个体受放牧干扰影响,通过自身权衡不同功能性状,对不同放牧强度干扰做出差异性适应。为研究长期放牧条件下,植物个体各性状对不同放牧梯度的差异性响应,本研究以荒漠草原优势种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个体功能性状对放牧的响应变化、地上生物量与各功能性状间的关系,以及各功能性状对个体地上生物量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加,叶片各性状指标、个体生物量、植株高度、冠(丛)幅均有明显变小、变矮的趋势;除茎基部直径和平均叶长外,无芒隐子草个体地上生物量、茎重、叶重与植株茎、叶各表型性状均呈正相关关系,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组分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变异性较小的表型性状指标与地上生物量组分的相关性系数相对偏低;影响无芒隐子草地上生物量的表型性状中,总叶面积、叶片数和平均叶长的VIP(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值大于1,其对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的贡献率达到61.01%。放牧导致无芒隐子草各功能性状出现显著性差异,但并未改变其作为优势种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