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7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甘蓝型黄籽油菜与黑籽相比,具有种皮薄、纤维素含量低、饼粕中蛋白质含量高、在相同的遗传背景下油份高等优点.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黄籽性状遗传不稳定.为了深入了解黄籽性状,人们从黄、黑籽种皮发育进程、种皮的结构解剖、种皮色素化合物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黄籽性状的遗传研究表明该性状可能受多对基因控制,一些与黄籽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发展,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黄籽油菜品种奠定了基础.为了解决黄籽性状遗传不稳定,人们利用突变和种间杂交等方法对黄籽种质的不断创新及遗传基础的拓宽,获得了一些遗传稳定的黄籽甘蓝型油菜,并选育出双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32.
为克隆油菜ZFP类转录因子基因,初步阐明其功能。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基因和体内检测;花沾法转化拟南芥,Northernblotting检测转基因后的表达。从甘蓝型油菜中分离了一个新的ZFP类转录因子,它编码377个氨基酸,与拟南芥AtZFP基因(At2g29660)的碱基序列相似性最高,为76.2%,命名为BnZFP。该基因在父本、母本和F1代不同发育时期中均能较稳定的表达;该基因转化拟南芥,对获得的转BnZFP基因拟南芥进行了NorthernBlotting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拟南芥中得到过表达;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较,过表达BnZFP的转基因拟南芥在萌发、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过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变化,该基因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3.
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UPGMA法对199个陕西省白菜型油菜品种的15个性状进行形状标记聚类分析,并将淘汰后保留的29个品种作RAPD标记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RAPD标记和形态标记差异,以28个品种初步建立了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研究结果表明,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差异并不总是一致的,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相结合构建作物核心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基于分子标记的油菜隐性核不育7-7365AB遗传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和回交自交试验初步探讨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7-7365AB(Bnms 3ms 3ms 4ms 4RfRf/BnMs 3ms 3ms 4ms 4RfRf)育性的遗传模式。【方法】以纯合两型系7-7365AB为基本材料,分别构建了BnMs4位点和BnRf位点的近等基因系7-736512AB和7-7365AC,利用AFLP与BSA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BnMs4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BnMs4的图谱定位;利用育性分离群体进行杂交、回交和自交,验证两基因之间的关系;利用2个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分析了176份材料的基因型。【结果】获得13个与BnMs4连锁的AFLP标记和4个SCA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N7连锁群的上端,与BnRf为同一个区段,并从图谱上获得CNU063、ENA06和sR4047这3个SSR标记,鉴定出了CNU063、ENA06、sR4047、SC25、SC916和SSR1这6个与BnRf共同的分子标记,它们分布于这2个基因两侧,且包含BnMs4和BnRf最短遗传图距分别为1.0cM和2.4cM。回交和自交试验证实BnMs4与BnRf并不是自由组合的遗传模式,而且几种基因型在176份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也没有表现连锁不平衡现象。【结论】BnMs4和BnRf很可能属于复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35.
为改良油菜株型以提高产量和适应机械化,分析多主花序油菜的表型特点和遗传规律,利用1个甘蓝型油菜多主花序突变体和1个单主花序普通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甘蓝型油菜多主花序材料顶端分生组织发育过程,认为多主花序性状的形成与顶端分生组织的异常发育有关。对F1、RF1以及分离群体做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多主花序性状在两个供试亲本材料间存在1对显性基因的差异,无细胞质效应。利用油菜60K SNP芯片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初步构建多主花序基因MI 的遗传连锁图谱,两侧最近标记L04-2和L06-14与目标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4 cM和9.3 cM,物理距离为2.5 Mb。  相似文献   
36.
为克隆油菜ZFP类转录因子基因,初步阐明其功能。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基因和体内检测;花沾法转化拟南芥,Northern blotting检测转基因后的表达。从甘蓝型油菜中分离了一个新的ZFP类转录因子,它编码377个氨基酸,与拟南芥AtZFP基因(At2g29660)的碱基序列相似性最高,为76.2%,命名为BnZFP。该基因在父本、母本和F1代不同发育时期中均能较稳定的表达;该基因转化拟南芥,对获得的转BnZFP基因拟南芥进行了North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拟南芥中得到过表达;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较,过表达BnZFP的转基因拟南芥在萌发、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过程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表型变化,该基因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7.
蔗糖非发酵相关蛋白激酶(sucrose non-fermenting-1-related protein kinase, SnRK)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们参与调控植物的信号传导、逆境响应和种子生长等生物学过程。为了解析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SnRK基因家族的性质及其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本研究对BnSnRK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基因结构、蛋白质理化性质、保守基序、蛋白质二级结构、顺式作用元件和亚细胞定位预测等进行分析,并通过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单倍型分析和qRT-PCR筛选影响种子含油量的BnSnRK基因。结果显示,鉴定得到92个BnSnRK成员,分为3个亚族,分布于甘蓝型油菜19条染色体上,亚族之间蛋白质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多数基因拥有7~14个外显子;同一亚族的motif分布情况更相似。BnSnRK家族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关联分析筛选出与油菜种子含油量相关的12个家族成员,基因BnaC02g10730D可能负向调控甘蓝型油菜种子含油量,基因BnaA07g12290D、BnaA10g22850D...  相似文献   
38.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遗传标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证实P6-9紫茎性状与可育性状的连锁关系,本试验选用S45A×自1968的BC1F1群体,利用BSA分析法,筛选到两个与可育基因Ms1连锁的RAPD片段:UBCl58.580和UBC187.880。通过对可育株群体的分析,证明了P6-9紫茎基因Pur与Ms1基因以及UBC158.580和UBC187.880位于同一连锁群上;对不育株分析得出其在同一连锁群上的精确位  相似文献   
39.
我国油菜育种目标及品种审定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根据国内食用油供求市场和生物柴油开发的需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的加强,劳动力成本在油菜生产成本比重较大,提出“高效型优质油菜”的育种目标:在双低基础上,进一步改良油菜籽的品质(如:高油酸、低饱和脂肪酸、低亚麻酸),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含产籽量和含油量),全面改良现有品种的抗逆性(抗倒性、耐渍性、抗病性、除草剂抗性和抗裂荚性等),实现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操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就有关目前油菜品种审定中的问题,如DUS测试和指纹分析、高产与高效以及转基因污染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昆燕  易斌  傅廷栋  涂金星 《作物学报》2005,31(11):1495-1499
利用牙签接种和花瓣接种鉴定了甘蓝型油菜DH821(抗)×DHBao604(感)组合P1、P2、F1、BC1、BC2、F2 6个世代群体菌核病的抗性,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现,牙签接种3 d的抗性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2、F2 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12.49%~28.48%,多基因遗传率为21.08%~27.87%;5 d的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显性及显性互作效应明显,无多基因修饰,BC1、BC2、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25.19%~38.69%;3~5 d的菌丝扩展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效应明显,多基因效应不明显,BC1、BC2、F2 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0.72%~54.06%,多基因遗传率为7.34%~46.79%。花瓣接种15 d的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3.6051~ -3.5225,互作效应为3.5190~3.6089,主基因遗传率为0.91%~41.79%,多基因遗传率为19.32%~73.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