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巴西网藓原变种(Syrrhopodon prolifer var.prolifer)是花叶藓科(Calymperaceae)网藓属(Syrrhopodon)植物,分布于中国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本研究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子标记对采集于海南省尖峰岭主峰、海南省尖峰岭雨林谷、海南省吊罗山基地、海南省吊罗山槟榔林、广东省鼎湖山西坑老鼎以及广东省鼎湖山庆云寺6个自然种群的38份标本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巴西网藓原变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筛选出的5对引物共扩增出208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47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0.67%,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007,Shannon's信息指数为0.4702,表明巴西网藓原变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6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4185,种群间基因流为0.6948,表明58.15%的遗传变异在种群内,41.8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说明其种群内的遗传分化相比种群间遗传分化较为明显。聚类分析显示,同一采集地点的标本有些并没有聚在一起,而地理位置较远的标本聚在一支,表明巴西网藓原变种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关系很小。本研究为巴西网藓原变种的种群间遗传分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以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为试材,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1个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的cDNA序列,命名为GpAPX(GenBank登录号:GU989311)。该基因全长1 115 bp,编码区为771 bp,编码256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为116 bp,3’非翻译区为228 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与其他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同源性为70.2%~89.7%。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GpAPX在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均能表达,表明GpAPX蛋白可能与抗旱性相关,在毛尖紫萼藓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3.
对4℃低温下4个苜蓿引进品种(MaYa,ABOUND,ASPIRE,DOBLONE)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以筛选低温适应性强、适宜黑龙江地区种植品种.结果表明,ASPIRE和DOBLONE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好,适于低温下种植.  相似文献   
44.
干旱导致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改变是绿色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植物自身适应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结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的产业结构、气候环境特点、条件等实际情况,选取10种禾本科牧草,采用10%,20%的聚乙二酸溶液(PEG)中进行轻度和中度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45.
两种紫萼藓科植物的POD和S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OD和S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分布于五大连池的毛尖紫萼藓和东亚砂藓中,东亚砂藓遗传多样性较贫乏,毛尖紫萼藓之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差异,东亚砂藓与毛尖紫萼藓属间遗传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6.
毛尖紫萼藓外植体消毒方法及接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巍  张梅娟  沙伟 《北方园艺》2012,(10):138-140
以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 P.Beauv.)配子体为试材,以Benek、MS、Knop 3种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通过预培养和预处理,借助旋流振荡器,对毛尖紫萼藓组织培养消毒方法及接种培养基类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预培养15d左右的外植体,0.025%升汞溶液旋流振荡105s能有效地对外植体进行消毒,Benek培养基适合毛尖紫萼藓返绿生长。  相似文献   
47.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来自黑龙江省的25份大豆品种进行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共分离出19条谱带,多态性条带12条,多态性比率达63.16%,其中α区3条带,β区5条带,γ区5条带,ε区6条带.材料间的Nei-Li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为0.4737~0.9474,平均值为0.7105;遗传距离(GD)范围为0.0541~0.7472,平均值为0.3654,表明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为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GS值为0.79处可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此结果.由此可见,醇溶蛋白标记技术能很好地用来区分不同的大豆品种,为大豆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孙天国  沙伟  张建 《北方园艺》2010,(11):39-41
试验研究水杨酸(SA)对镍(Ni)胁迫下甜瓜幼苗膜系统、光合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i胁迫下甜瓜幼苗的SOD、POD、CAT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上升,叶绿素含量下降;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Ni胁迫下甜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游离脯氨酸、MDA含量;水杨酸能够减轻Ni对甜瓜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类泛素蛋白基因在苔藓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从毛尖紫萼藓干旱cDNA文库中获得了类泛素蛋白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Gp-UBL5。该基因cDNA全长471 bp,包含1个22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7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p-UBL5基因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8.525 kDa,等电点为7.84,为稳定型蛋白。进化分析显示,该编码蛋白与二穗短柄草、大麦等类泛素蛋白具有较高一致性,达96%~99%。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p-UBL5基因在复水和快速干旱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毛尖紫萼藓的抗旱机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0.
促黄体激素基因(LH)是一种糖蛋白激素,与FSH一样是诱发排卵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雌性哺乳动物,LH的主要作用是与FSH协同促进卵泡生长成熟。参与内膜细胞合成雌激素,并可诱发排卵,促进黄体生成。另外还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目前,关于LH的结构和生理功能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将其作为产仔数性状的遗传标记来进行研究的报道还不是很多。此次试验采用PCR-SSCP方法。以不同的猪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LH基因与产仔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