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东亚砂藓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类萌发素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RjbZIP。该序列全长为726 bp,包含66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 397.9,等电点(pI)为6.82,不稳定系数为14.41,为稳定蛋白。序列预测分析表明,该蛋白疏水性强,具有信号肽序列,是一种胞外基质分泌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GLPs家族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东亚砂藓RjGLP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生长的材料(CK),被诱导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对干旱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32.
33.
以东亚砂藓、毛尖紫萼藓和山墙藓3种藓类植物为试材,选取不同的时间梯度,对其进行3个月的硅胶干燥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3种藓类植物相对水分含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等6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硅胶干旱胁迫处理的3种藓类,随着相对水分含量的逐渐降低,3种藓类植物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山墙藓POD活性较另外2种藓类低,且变化不明显,而东亚砂藓和毛尖紫萼藓在不同时期POD活性有较大变化;3种藓类的渗透调节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反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与POD活性呈正相关;6种生理指标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3种藓类具有不同于其它植物的特殊抗旱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4.
35.
36.
以牛卵母细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运送时间对牛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比较自配成熟培养液与IVMD101成熟培养液对牛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也进行了孤雌激活和体外受精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对牛卵母细胞胚胎发育的影响比较.结果表明:卵巢在37~42℃运输后的成熟率(11.3%)明显低于20~30℃、30~37℃(79.3%、85.1%),20~30℃、30~37℃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运送6 h后的卵母细胞成熟率(53.2%)明显低于4 h内、4~6 h(85.6%、77.8%),4 h内、4~6 h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自配成熟液与IVMD成熟液相比,体外成熟率(89.03%、88.89%)、卵裂率(71.73%、74.53%)、8细胞率(62.35%、72.05%)和囊胚率(22.94%、21.18%)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7.
盐胁迫对甜瓜种子萌发及幼苗SOD·P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甜瓜种子萌发特性以及幼苗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3种甜瓜品种的种子为试材,混合盐溶液设5个浓度处理,供试种子在冷水浸泡24h发芽后加入等量处理液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各个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SOD和POD活性。[结果]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大,甜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3种甜瓜种子的耐盐性由高到低分别是:兴农8号、齐甜1号、龙甜3号。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下,甜瓜幼苗SOD活性先下降,最小值达到0.0133U/mg,再升高,最大值达到0.0311U/mg.之后降低;POD的活性先上升,最大值达到0.6372U/g,之后缓慢下降。高浓度盐胁迫超过幼苗自身的忍耐程度时,导致POD和SOD的活性均下降。[结论]该研究为甜瓜的栽培、耐盐性品种的筛选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8.
以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为试材,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1个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的cDNA序列,命名为GpAPX(GenBank登录号:GU989311)。该基因全长1 115 bp,编码区为771 bp,编码256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为116 bp,3’非翻译区为228 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属于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与其他植物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同源性为70.2%~89.7%。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GpAPX在干旱及复水条件下均能表达,表明GpAPX蛋白可能与抗旱性相关,在毛尖紫萼藓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9.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来自黑龙江省的25份大豆品种进行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共分离出19条谱带,多态性条带12条,多态性比率达63.16%,其中α区3条带,β区5条带,γ区5条带,ε区6条带.材料间的Nei-Li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为0.4737~0.9474,平均值为0.7105;遗传距离(GD)范围为0.0541~0.7472,平均值为0.3654,表明供试材料之间具有较为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GS值为0.79处可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此结果.由此可见,醇溶蛋白标记技术能很好地用来区分不同的大豆品种,为大豆品种鉴定和种质资源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