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7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东亚砂藓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类萌发素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PCR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RjbZIP。该序列全长为726 bp,包含66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 397.9,等电点(pI)为6.82,不稳定系数为14.41,为稳定蛋白。序列预测分析表明,该蛋白疏水性强,具有信号肽序列,是一种胞外基质分泌蛋白。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GLPs家族的典型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处理过程中,东亚砂藓RjGLP基因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生长的材料(CK),被诱导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对干旱胁迫的应答。  相似文献   
32.
采用SDS-PAGE方法,对23个东北大豆品种的种子贮藏蛋白(包括醇溶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进行提取及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的23个大豆品种,各种贮藏蛋白所含的亚基条带的数量基本一致,但不同品种各种蛋白的亚基带的强弱存在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33.
以东亚砂藓、毛尖紫萼藓和山墙藓3种藓类植物为试材,选取不同的时间梯度,对其进行3个月的硅胶干燥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3种藓类植物相对水分含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等6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硅胶干旱胁迫处理的3种藓类,随着相对水分含量的逐渐降低,3种藓类植物体内的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趋势;山墙藓POD活性较另外2种藓类低,且变化不明显,而东亚砂藓和毛尖紫萼藓在不同时期POD活性有较大变化;3种藓类的渗透调节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反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与POD活性呈正相关;6种生理指标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3种藓类具有不同于其它植物的特殊抗旱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4.
大豆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大豆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大豆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Mg2+、引物、dNTPs、模板DNA量、Taq酶量)在4个水平上进行体系优化.结果确定了大豆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5 μL)为:Mg2+浓度1.85 mmol·L-1、dNTPs浓度1.2 mmol·L-1、引物浓度1.2 μmol·L-1、模板DNA60 ng、Taq酶量0.7 U.利用该最佳体系,选取引物855对25份材料进行扩增,以验证该体系的稳定性.建立了适于大豆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利用ISSR标记技术开展黑龙江省大豆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黑龙江省25个大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28对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对多态性明显、条带清晰、反应稳定的引物;9对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其中5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9.23%;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604,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139;25个品种间的遗...  相似文献   
36.
低温胁迫下肇东苜蓿SOD、脯氨酸活性变化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肇东苜蓿幼苗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苜蓿幼苗SOD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表明肇东苜蓿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37.
以牛卵母细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运送时间对牛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比较自配成熟培养液与IVMD101成熟培养液对牛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也进行了孤雌激活和体外受精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对牛卵母细胞胚胎发育的影响比较.结果表明:卵巢在37~42℃运输后的成熟率(11.3%)明显低于20~30℃、30~37℃(79.3%、85.1%),20~30℃、30~37℃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运送6 h后的卵母细胞成熟率(53.2%)明显低于4 h内、4~6 h(85.6%、77.8%),4 h内、4~6 h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自配成熟液与IVMD成熟液相比,体外成熟率(89.03%、88.89%)、卵裂率(71.73%、74.53%)、8细胞率(62.35%、72.05%)和囊胚率(22.94%、21.18%)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8.
旨在研究胎牛视网膜干细胞(Retinal stem cells,RSCs)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向不同类型细胞诱导分化等的生物学特性。采用机械吹打法从胎牛眼睫状体部细胞中分离RSCs,通过免疫荧光方法鉴定RSCs标志物Nestin、Pax-6和Chx-10,并诱导其向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诱导分化,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结果表明,机械吹打法获得的胎牛RSCs不仅表达干细胞特有的标志,而且成功诱导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综上表明,胎牛RSCs具有良好的体外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今后视网膜干细胞的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水通道蛋白是一类较小的跨膜蛋白质,在植物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砂藓水通道蛋白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干旱处理转录组测序获得的序列信息,克隆获得1个水通道蛋白家族中质膜内在蛋白基因序列,命名为RcPIP2。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RcPIP2基因全长序列为1 267 bp,包含80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有26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分子质量预测为28.3 ku,理论等电点为6.64,为疏水性较强的稳定性蛋白;无信号肽,为非分泌型蛋白;含有6个跨膜结构域。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RcPIP2具有膜内在蛋白(MIP)家族信号序列、高等植物高度保守序列HINPAVTFG和2个天门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NPA)基序。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37.31%)、β折叠(20.9%)、无规则卷曲(38.43%)。三级结构预测发现,RcPIP2蛋白质的立体结构为典型的四聚体形式,由4个圆筒状亚基和中间的孔道构成。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RcPIP2与小立碗藓中的PIP2蛋白质亲缘关系较近,聚为一类。由此推测,RcPIP2基因为水通道蛋白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40.
磷脂酶D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种磷脂酶,在细胞结构组成和生理功能的变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以在砂藓(Racomitrium canescens)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的一条与抗旱相关的磷脂酶D基因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的全长CDS序列,命名为Rc PLD。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Rc PLD基因c DNA全长1 420 bp,含有894 bp的开放阅读框,能够编码长度为297个氨基酸的多肽链。Rc PLD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Rc PLD相对分子质量为33.192 k D,理论等电点p I为6.60,不含有跨膜结构,存在信号肽,具有磷脂酶D的保守结构域,属于不稳定的疏水性蛋白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砂藓的复水过程和脱水处理条件下Rc PLD基因均有差异表达,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砂藓中响应干旱胁迫的某些生理代谢途径。本研究可为苔藓植物中抗旱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