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南方马铃薯中心选育的鄂马铃薯7号是中晚熟、加工型品种,该品种株型扩散,主茎数少。通过多年的试验及示范,提出了该品种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即在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的前提下,采用育芽带薯移栽技术,并结合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从而达到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X病毒的RT-PCR和IC-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是侵染马铃薯重要病毒之一,通常引起花叶症状,在田间常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导致马铃薯的毁灭性减产。PVX尚无有效的药剂可以防治,加强对PVX的快速检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捕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IC-RT-PCR)技术检测马铃薯X病毒。结果表明:IC-RT-PCR方法可检测出稀释至1.0×10-3的粗汁液中的病毒;RT-PCR方法可从稀释至1.0×10-4的总RNA中扩增出特异的目的条带。这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均可用于马铃薯X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筛选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特效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在多雨中温高湿,适宜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特殊年份,6种药剂中,使用银法利两次,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基本保持马铃薯正常产量,比清水(ck)增产324.35%,商品著率比ck增53.8%,抑块净次之,甲霜灵、绿沐无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西南山区是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武陵山区是晚疫病重灾区。由于受马铃薯晚疫病危害,马铃薯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受灾严重的年份,马铃薯产量减产达50%以上,农民是种而无收,影响了农民种马  相似文献   
15.
恩施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成效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恩施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取得的成效、经验及对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马铃薯早疫病菌不同菌株的毒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从西南北部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35株马铃薯早疫病菌对代森锰锌和戊唑醇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代森锰锌和戊唑醇对所有菌株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代森锰锌的EC50为1.000 0~10.000 0μg/ml,平均为5.100 0μg/ml;戊唑醇的EC50为1.000 0~7.000 0μg/ml,平均为3.300 0μg/ml。[结论]该区域内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控仍可使用代森锰锌和戊唑醇,但要注意药剂交替使用,并实时监测菌株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鄂马铃薯3号是恩施南方马铃薯中心以7914~33作母本,59-5-86为父本,1988年通过有性杂交和后代无性选择育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生育期88d左右,属中熟品种;株高55cm左右,株型半扩散,适合与玉米间作套种;薯形扁圆,表皮光滑,芽眼浅而少,黄皮白肉,大中薯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脱毒苗为材料,于秋季在智能温室进行马铃薯脱毒水培薯诱导试验,不同处理配方结薯数经差异显著性分析,试验误差CV(%)=4.927.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间差异极显著.马铃薯脱毒水培苗经低温诱导结薯,对照(CK)结薯1 037个/m2,单株结薯0.43个/株,单个薯重1.1g/个.各处理中结薯数最多、薯块最重的为配方6,结水培薯3 500个/m2,与对照比差异极显著,单株结薯为1.46个/株,结薯率比对照(CK)增237.4%;薯块重3.1 g/个.其他处理单株结薯数、平均薯块重均高于对照(CK)处理,试验中9个处理试验结果以配方6的结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特点、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在高中低海拔进行马铃薯种薯不同方式的存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种低种”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弄清了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高种低种”自由换种的主要成因.这一换种方式在该区域马铃薯稳产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区域农民在接受脱毒种薯和推广脱毒种薯的速度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限制因素.我们就此总结“中心”近30多年来在脱毒种薯生产体系方面研究的四年制和二年制供种体系、温室工厂化生产脱毒水培苗、水培薯直接进入高海拔大面积田间栽培等快繁技术和研究成果,解决了脱毒种薯在该区域推广速度慢的实际问题,使该区域能快速、高效推广脱毒种薯,从中寻找新的推广模式.我们在本文中探讨性地提出在西南山区建立健全马铃薯脱毒原种“直接供种”体系,并将设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大田生产中脱毒马铃薯比未脱毒马铃薯增产30%~50%,深受种植农户欢迎,激发了西南山区科研单位、县市、乡村建立脱毒种薯基地、广大农户争相购入脱毒种薯进行大田规模种植的热情,大大加快了该地区脱毒种薯推广的步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