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8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土壤碳氮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参照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4~2018年土壤采样数据,研究江苏省太仓市耕层土壤碳氮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仓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分别为(28.9±9.4)g/kg、(1.85±0.52)g/kg、(165±46)mg/kg,土壤肥力处于较高水平。与1982年背景资料对比发现,碳氮含量均有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呈西部高东部低的条带状分布特点,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太仓市耕层土壤以沙夹垅(属)和黄泥土(属)为主,沙夹垅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5.8±7.5)g/kg,变异系数为29.1%,全氮含量为(1.79±0.50)g/kg,变异系数为28.1%;黄泥土有机质含量为(32.4±9.5)g/kg,变异系数为29.3%,全氮含量为(2.02±0.49)g/kg,变异系数24.2%。  相似文献   
22.
太仓市水稻土表层EC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绪美  沈文忠  李梅 《土壤》2014,46(3):577-579
本研究探讨了太仓市水稻土电导率(EC)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太仓全市平均电导率为151.5μS/cm,远低于盐化与非盐化土壤的临界指标,未对农作物生长构成威胁。从不同土壤类型来看,潴育型水稻土EC高于渗育型水稻土;从地区分布来看,双凤镇EC最高,新区最低;从不同作物种植上来看,露天蔬菜地EC高于稻麦轮作地。由此得出,虽然太仓市盐分对农业生产尚未构成威胁,但为了防患于未然,也应在生产实践中采取一定措施来防止盐分累积过高。  相似文献   
23.
农田环境要素在线监测系统能准确掌握地面气象要素和土壤墒情等数据,从而能确定合理的灌水时间和灌水量,达到农业生产节本增收的目的。2017年江苏省太仓市通过构建农田环境要素在线监测系统,对当地地面气象要素和土壤墒情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农田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太仓市全年总降雨量约843 mm,单日最高降雨量达105.2 mm,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有245 d,≥10℃的积温约5 122.38℃;全年各土层的土壤温度均在5℃以上,且土层越深土壤温度越高、土壤温度变化越小;在水稻种植期间,土壤含水率达40%~50%,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4.
施用锰肥对根际土壤锰有效性及小麦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施用锰肥对重度污染土壤中小麦Cd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加不同浓度(13、26、66 mg·kg-1)和不同种类(常规锰肥、缓释锰肥)锰肥对根际土壤Cd、Mn有效性和小麦Cd、Mn吸收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锰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态Mn含量,且缓释锰肥在小麦生长后期对土壤Mn的供给显著高于常规锰肥。与对照(不施锰肥)相比,常规锰肥在小麦生长前期使土壤有效态Mn含量增加了8%~61%;缓释锰肥在小麦生长后期使土壤中有效态Mn含量增加了6%~105%。施用常规锰肥显著增加了小麦拔节期根部Mn含量,而施用缓释锰肥在小麦灌浆期和成熟期显著增加了小麦根部Mn含量。施用锰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根部Cd含量和成熟期地上部Cd含量。所有处理中,仅施用中、高浓度常规锰肥和中浓度缓释锰肥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中Cd含量,降幅分别为14%、27%和17%。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小麦全生育期,小麦根部Mn含量与地上部Cd含量、小麦根部向地上部Cd转移系数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施用锰肥可通过增加土壤有效态Mn含量,促进小麦根部Mn吸收,从而抑制小麦根部Cd吸收,减少小麦根部Cd向地上部的转运。在中、重度Cd污染土壤中,单施锰肥不能保证小麦的安全生产,需要同时采取更多有效措施或综合农艺技术,进一步降低Cd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25.
微生物肥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番茄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江苏太仓设施番茄发生次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农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施用微生物肥料对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缓解作用和对番茄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微生物肥各处理土壤中微生物量均明显提升,其中细菌、放线菌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了64.80%、40.28%;土壤含盐量显著下降,其中施用1.2 kg/m~2时,pH值提升最高,NO3-含量下降最为显著,分别达60.29%、96.18%;T1、T2、T3、T4总盐含量分别下降了0.76、1.49、1.54、1.87 g/kg;土壤质量和养分含量也有所改善,其中土壤容重下降了1.60%~11.20%,有机质含量上升幅度为4.81%~28.35%;全氮在0.9 kg/m~2时含量最高,提高了29.41%;而速效养分含量随微生物肥用量增加却呈下降趋势,有效磷下降了3.88%~29.85%;施用微生物肥亦降低了土壤中Cd浓度,且在1.2 kg/m~2时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6.09%;微生物肥对番茄生长状况也产生了显著影响,茎粗、叶龄在生长期内有所提高,尤其在0.3、0.6 kg/m~2时,对生长指标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施用微生物肥对番茄产量也产生显著影响,在微生物肥用量为0.9 kg/m~2时坐果数和总重最大,分别高于常规施肥处理42.86%、36.36%。由此得出,施用微生物肥料能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含盐量,缓解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从而增加番茄产量,提高番茄品质。综合考虑土壤改良效果与经济成本,每公顷施用6 000~9 000 kg为宜。  相似文献   
26.
27.
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设施蔬菜产业迅速发展,为加快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高菜农收入,我们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摸索出了青菜-四季豆-小白菜-西兰花栽培模式,该模式667m2产值达1.4万元  相似文献   
28.
设施栽培番茄连作障碍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生产和发展。本试验采用活性氧技术处理设施连作5年的番茄大棚土壤,种植番茄,考察活性氧技术对设施栽培连作障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大棚休闲期,采用活性氧水灌溉处理2次,然后覆盖密封1个月,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发生改变,土壤残留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比对照下降79.2%~93.5%,番茄青枯病菌比对照下降83.3%~91.7%;土壤表层可溶性盐分减少,电导率比对照下降55.5%,容重下降4.43%。种植番茄后,活性氧高温淹水焖棚处理比对照增产20.2%~23.7%,表征番茄品质的Vc、可溶性总糖、膳食纤维分别比对照增加52.9%~76.2%、12.8%~16.8%、20.9%~23.3%,番茄果实残留硝酸根比对照下降16.3%~14.2%。表明活性氧及活性氧高温淹水焖棚可以用于修复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9.
针对近年来江苏省太仓市稻麦生产中出现的土壤耕作条件差、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特研究了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对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深耕深松技术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不大,但有利于水稻分蘖,不仅能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而且能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常规耕作处理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69.70 kg、氮肥利用率为43.38%,深耕深松处理的水稻每667 m2实际产量为593.17 kg、氮肥利用率为47.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