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保鲜素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从植物中提制的一种天然甾体激素,对人畜安全无毒。经药效试验确认,对多种花卉植物和一些农作物具有促进代谢的功能。迄今主要用作花卉保鲜,使用得当,可使花枝挺拔,花朵鲜艳,延长观赏期。为缩短麦(油)后移栽棉的缓苗期,促进花芽分化,实现晚栽早发。1982年上海农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一讲里,我们着重介绍了棉花发芽出苗到吐絮成熟的生育规律。大家知道,棉花的整个生育进程需要有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配合。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从种到收辛勤劳动,棉花同样生长六个来月的时间,有的产量高,有的产量则很低,同时纤维品质、品级也有很大差别,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3.
棉花育苗移栽,是棉花栽培技术上的一大革新。河南省棉花育苗移栽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没有很好过关,增产效果不够稳定,而未能大面积推广。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发展,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大为提高,加上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对农业的支援,这样,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和土面增温剂育苗就迅速推广开来。据统计,全省棉花育苗移栽面积,一九七三年前还不到二、三万亩,一九七四年猛增到四十多万亩,最近两年扩大到八、九十万亩。一般可比直播增产皮棉二、三成,表现早熟、优质、高产,受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4.
棉花育苗移栽,是棉花栽培技术上的一大革新。河南省棉花育苗移栽已有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技术没有很好过关,增产效果不够稳定,而未能大面积推广。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蓬勃发展,棉花育苗移栽技术大为提高,加上工业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对农业的支援,达样,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和土面增温剂育苗就迅速推广开来。据统计,全省棉花育苗移栽面积,一九七三年前还不到二、三万亩,一九七四年猛增到四十多万亩,最近两年扩大到  相似文献   
15.
16.
棉花原产在亚热带,是一种适应性广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在我国南方没有霜冻的温暖气候条件下,冬季仍可现蕾开花延续生命,来年继续生长发育。目前我国棉区多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这些地区春季播种棉花,秋后结实吐絮,秋末冬初气温降低,棉株经受霜冻,枝叶凋枯,完成它的整个生育周期。  相似文献   
17.
棉花同粮食一样,既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且还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棉花同麻类、蚕丝一起,并列为利用历史最为悠久的世界三大纺织原料之一。利用棉花纺纱织布,在我国至少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古时候,棉花曾被称作“吉贝”或“织贝”。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如今对棉花主副产品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定量分析诸科技因子与自然因子对上海县1955—1988年油菜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贡献和作用,建立了油菜生产力的专家模型、道格拉斯模型和趋势产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趋势产量于1978年达峰值。1978年比1955年每亩趋势产量提高72.9公斤,增产132%。其中,品种更换、栽培技术改进、施肥水平与地力变化和三因子综合作用对产量增长的贡献分别占54%、36%、15%和27%。1988年比1978趋势产量下降24.3公斤,减产19%。四者对产量变化的作用分别为1.6%、-6.4%、-7.2%和-7.0%。筛选出对当地脉动产量构成较大影响的7项气候指标,其综合丰歉指数的变幅达40%—-60%,丰年平均增产率为27.2%,歉年平均减产率为22.6%。对脉动产量产生较大影响的病虫危害年,大体上三年一遇,平均减产指数为5.7%,个别严重危害年的减产指数可达30%。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密切联系当今一系列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上海农业转型升级的形势,阐述了构建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并围绕再创上农人才特色,对素质教育的抓手、阵地和枢纽进行了回顾与探讨.提出应把综合素质和人才特色的养成贯穿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要把图书馆、学生宿舍同课堂一样视作重要教育阵地;并充分发挥教研室、班主任和学生社团的枢纽作用,使素质教育得以全方位强化.  相似文献   
20.
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麦棉套种,是北方棉区增加复种面积,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率,夺取粮棉双丰收、双增产的新途径,也是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科学种田水平的日益提高,“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必然趋势。一、麦棉套种迅速发展的原因我省棉区历来采取棉花一年一熟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干群为了落实毛主席“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匹抓紧”的指示,积极探索耕作制改革,曾先后试用十多种粮、油作物同棉花间套种。几年来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