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毛竹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近年来主产区疏于管理乃至荒废的毛竹林面积不断增大,影响竹产业可持续发展,而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林地下鞭系统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及其适应性生存策略尚不清楚。 方法 选取林下植被演替前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竹材6~8 a采伐一次形成的林下植被演替9、21 a和纯林(对照)的三类试验毛竹林,按0~10 cm(表层)、10~20 cm(中层)、20 cm以下(深层)土层逐层挖掘2 m × 2 m样方中所有地下鞭,分离竹鞭、鞭根(粗根),调查其形态和生物量,分析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毛竹地下鞭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适应性特征。 结果 :(1)随着林下植被演替的进行,毛竹鞭径、鞭段数、鞭节数变化不明显,演替21 a毛竹林鞭长和演替9 a毛竹林竹鞭侧芽数较毛竹纯林分别增加48.2%、20.74%(P<0.05),竹鞭形态变化的土层由中层向表层和深层转移,产生明显的垂直空间上的适应性变化;(2)鞭根形态变化较竹鞭迟钝,总体上相对稳定,主要是演替9 a毛竹林鞭根的根长降低30.04%(P<0.05),但这种变化会随演替的进行而消除;(3)演替9、21 a毛竹林竹鞭和系统生物量较毛竹纯林分别降低17.2%、19.6%和60.9%、46.9% ,鞭根生物量均降低25.0%。随着演替的进行,毛竹林将50%竹鞭生物量分配到深层土层来获取生存空间,而将47.6%鞭根生物量分配到表层土层来竞争土壤养分和水分,存在地下鞭系统生物量从土壤空间的局部调节向全生存空间调节的适应性变化,且趋向于将更多的资源投资于鞭根的权衡策略;(4)竹鞭、鞭根形态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及强度随演替的进行而趋于增强,竹鞭形态是反映林下植被演替过程中地下鞭系统变化的主要指标。 结论 随林下植被演替的进行,毛竹林资源竞争趋于激烈,会对竹鞭、鞭根形态和生物量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存在明显的演替年限效应,地下鞭系统资源的分配符合广泛吸收策略和强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油茶树体对疏剪的反应,为油茶的科学修剪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了不同疏剪强度处理对油茶新梢生长及矿质元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疏剪显著影响了油茶新梢的发枝量,疏剪强度越大,发枝量越小;疏剪处理显著提高了新梢的长度,改变了不同长度新梢的比例,高强度的疏剪提高了长梢(>10cm)的比例,降低了短梢(<5cm)比例;此外,疏剪处理改变了不同组织器官矿质元素的含量和分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梢和枝干间氮、磷、钾元素含量的比值;1/4强度疏剪对促进新梢萌发、平衡长短梢比例、改善新梢矿质元素含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