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1篇
农学   37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植物多倍化及在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杂交和多倍化是高等植物种形式和进化的最重要的途径,约70%的被子植物在其进货过程中曾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多倍化事件,多倍体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由于其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历来受到广大育种工作者的重视。已有至少50多个国家已经开展了该方面的研究,涉及160多个属,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熟,在水稻育种方面多倍体被蔡得田、,袁隆平等列为21世纪水稻育种新战略,现就目前多倍体研究取得的一些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2.
优68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和高异交率优良不育系D62A作母本,同内江市农科所的恢复系多系1号配组而成,1993年定型。经几年试验示范,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猪瘟病,适于四川、河南、湖北、福建、陕西、云南、贵州等省一季中稻及再生稻区种植。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四川、河南、陕西、云南、湖北等省示范种植30多万hm’。(-)产量表现该组合1993年大区试验,平均7771kg/hm‘,比对照汕优63增产57%。1994年双列杂交,三次重复,平均9675kg/hm‘,比对照汕优63增产5.4%。1994年冈.D型协作…  相似文献   
33.
香稻香味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香稻香味的鉴定方法、化学组分,香味遗传,香味与稻米品质的关系,香稻的多样性,以及香稻开发利用现状。讨论了香稻育种方向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水稻早熟性的初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早熟品种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意义,根据水稻早熟高产育种的理论基础,初步提出培育早熟高产稻组合的各种可能途径并阐述国内外水稻早熟性品种遗传模式且对当前预测杂交水稻生育期杂种优势的方法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水稻遗传育种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从4500对SARⅡ 628的双胚苗中筛选出5对二倍体 三倍体双胚苗。SSR分析显示它们在所检测的310个位点上没有差异。以AFLP为基础的MSAP(methylation sensitive AFLP)研究显示,5个二倍体在493个位点上甲基化状态没有差异。与二倍体比较,相应的三倍体虽然在甲基化总体水平上变化不大,但共有29个位点甲基化类型在不同单株上发生了变异,表明SARⅡ 628自然同源三倍化后甲基化变异在M0代就迅速发生。变异共有10种类型,包括甲基化程度上升、下降各3种类型以及不定类型4种。对其中22个位点测序检索显示:这些甲基化变异涉及整个水稻基因组的12对染色体且具有位点特异性,不同单株的变异位点各不相同,预示着SARⅡ 628不同单株在自然同源三倍化后将走向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36.
水稻向地性突变体的鉴定与遗传和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籼稻品种E优428的诱变M1代群体中获得向地性突变体la(t),该突变体在苗期倒伏生长,成熟期呈匍匐型生长,其它性状未发现异常。初步的生理研究表明该突变体不受外源激素(2,4-D,赤酶素)和光照的影响,并失去了感受重力的能力。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属单基因隐性突变,将该基因暂定名为la(t)。利用该突变体与籼稻品种D62B杂交,构建了F2代分离群体,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11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Lu2和Lu18之间,与目的基因分别相距1.0和1.7 cM。通过电子杂交的方法将该基因所在区域的遗传图谱整合到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水稻第11染色体物理图谱中,其la(t)基因两端毗连的Lu2和Lu18 SSR标记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140~200 kb。为用图位克隆法分离此目的基因和研究水稻向地性生长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7.
同源三倍体水稻SAR—3的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源三倍体水稻SAR-3与原二倍体植株形态差异明显,其植株较高,颖花具长芒,高度不育。SAR-3在减数分裂终变期平均联会型为7.78Ⅲ+5.00Ⅱ+2.67Ⅰ,中期Ⅰ构型为6.92Ⅲ+5.40Ⅱ+4.44Ⅰ,存在不联会和联会消失以及后期Ⅰ、后期Ⅱ染色体丢失现象。本文还讨论了不同三倍体水稻材料联会构型的差异和非同源配对。  相似文献   
38.
水稻恢复系蜀恢162的选育和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恢复系蜀恢162的选育经过、生育特性,恢复性能以及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39.
本文采用NCⅡ交配组合的多点试验设计,基于AMMI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籼型杂交香稻稻米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①杂交稻的胶稠度同时受基因型、试点及二者的互作效应控制,以组合基因型效应为主;②组合基因型效应同时受不育系、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及二者的特殊配合控制,以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最重要;③组合与试点的互作效应值的大小和方向与不育系的遗传背景有直接关系;④组合胶稠度值与其稳定性间相关不显著;⑤本试验中A1、A3和A6是培育较软胶稠度杂交香稻的优良香型不育系。最后对胶稠度的遗传与改良及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ABA对水稻愈伤组织、不定胚发育及其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长期培养的水稻愈伤组织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ABA对其进行了预处理,从愈伤组织的结构变化、植株再分化率、不定胚和器官分化的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10 mg/L ABA预处理的愈伤组织外缘部分表现出禾本科类不定胚形成前期的形态结构,10 mg/L ABA预处理不仅能使分化时间缩短一周,而且使植株再生率明显提高,说明ABA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